盛晓芸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直指“串门网”当前最核心的痛点。
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清晰、冷静,不带任何情绪波动。
张骑鹤握着手机,能感觉到自己掌心微微渗出的细汗。
略作思索,迅速调动起自己积累的互联网知识和对项目的理解,用了一个比喻开始回答,试图将专业问题通俗化。
“盛经理这个问题提得非常专业。目前的留存率情况,可以比喻为一辆刚组装好的新车,发动机有了,轮子也能转,但油箱里的油还不够满,导致用户开一段路后,就容易因为‘动力不足’而暂时停靠。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现阶段主要是‘连接’的强度和频率不够。用户来了,可以写日记、传照片,但缺乏一个强纽带让他们每天都想回来看看。这就像建好了一个漂亮的社区会所,但邻居之间还不熟悉,串门的习惯还没养成。
所以,我们下一阶段的核心,就是尽快上线‘好友动态’和‘班级群’这类能强化用户间实时连接的功能,给这辆车加满高标号的‘社交汽油’。”
他刻意将问题归结为“产品发展阶段”和“用户习惯培养”,并将解决方案指向了明确的、即将上线的功能,既展示了洞察,又给出了希望。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只能听到轻微的、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盛晓芸没有对张骑鹤的回答做任何评判,既未表示赞同,也未提出追问,仿佛只是一个尽职的信息记录者。
片刻后,她的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依旧直击要害。
“您提到即将开展的‘免费大巴’推广活动。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成本,租用三十辆大巴在黄金周期间往返各大车站,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请问,您如何评估这次活动的用户转化效率?或者说,您预期的单个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
张骑鹤深吸一口气,这个问题关乎真金白银的投入产出比。
他再次运用比喻,试图将看似烧钱的行为合理化。
“盛经理,我们可以把这次‘免费大巴’看作是一次精准的‘线下流量捕猎’。我们的目标用户非常明确——国庆期间需要离校的四校大学生。他们集中、精准,且在这个特定时间点有强烈的‘出行’需求。
我们提供的免费服务,就是最好的‘诱饵’。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确实会比线上推广高,但这次捕获的,是高质量的、真实的、带有强烈感恩心理的种子用户。
这就像播种,我们不是在撒网捕鱼,而是在精耕细作。我们看重的不完全是这次活动直接带来的注册量,更是它带来的品牌好感度和口碑传播效应,这会在后续形成长期的、低成本的用户自增长。”
他的回答试图将一次性的市场活动价值延伸到长期品牌建设,淡化了对即时转化率的苛刻要求。
又是一阵记录的沙沙声。
盛晓芸依然没有表态,紧接着抛出了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问题。
“张总,计划书中提到的‘清晰的盈利模式’,我非常感兴趣。但您只提到了‘未来可通过增值服务和广告变现’。能否请您具体阐述一下,您计划在哪个用户量级点启动变现?具体是哪些增值服务?预期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是多少?更重要的是,您将如何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进程?”
这个问题关乎项目的终极价值。
张骑鹤知道,不能再泛泛而谈。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道:“盈利模式的启动,我们设定了一个明确的里程碑:注册用户稳定超过10万,且日活用户达到2万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增值服务会从‘个性化’和‘便捷性’入手。
比如:专属的虚拟形象、高级信纸模板、更大的云相册空间、以及针对毕业生的简历优先展示等轻度付费点。ARpU值在初期我们期望能达到每月1-2元,这需要基于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关于平衡,我们的原则是‘免费为主,增值为辅’。所有基础功能永远免费,增值服务一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绝不能损害免费用户的核心体验。
这就好比一个免费的公园,人人都可以进来游玩,但如果你想在湖上划更漂亮的船,或者拥有一个固定的野餐位,就需要支付少量费用。”
张骑鹤的回答尽量具体,设定了数字目标,并强调了用户体验优先的原则。
然而,连续几个问题下来,张骑鹤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盛晓芸每个问题提出后,只是记录,从未对他的回答进行深度追问或现场驳斥。
这不像一个资深投资人的风格。
资深投资人会抓住逻辑漏洞穷追猛打,而盛晓芸更像是在……完成一份问答清单的采集工作?
脑海中一个念头闪过:她可能也并非真正的互联网投资专家,更像是一个被临时委派、负责初步调研和信息汇总的执行者。
问答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直到中午12点半,盛晓芸才终于停止了提问:“好的张总,我的问题暂时只有这么多。资料和您的回答我都记录下来了,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评估。有机会再聊。”
“好的,盛经理,随时沟通。”
张骑鹤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放下手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到后背已经被汗水微微浸湿。
一场脑力风暴下来,精神高度紧张,此刻松弛下来,强烈的饥饿感袭来,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他起身泡了碗红烧牛肉面,等待面泡好的短短几分钟里,极度的疲惫感如潮水般涌上。
没等到面泡软,就支撑不住,一头趴在了办公桌上,沉沉睡去。
这段时间,张骑鹤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深刻的焦虑。
团队拉起来了,资金砸下去了,网站架设好了,推广活动也是一个接一个,但几天下来,注册用户才勉强突破一千。
这个增长速度,慢得让他心焦!
这感觉,简直堪比这本小说可怜的阅读率,真是情何以堪!
一觉睡得昏天黑地,直到下午两点才被窗外嘈杂的蝉鸣吵醒。
醒来时,发现身上不知被谁细心地盖了一张薄薄的毯子。
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桌上那碗泡面,却摸了个空,想必是被哪个好心的同事处理掉了。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和肩膀,做了几个舒展动作。
然后像往常一样,在204和203办公室巡视了一圈。
特别关注李秀华的客服工作,看到她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他教的那些“亲”、“小串”等话术回复用户,虽然还有些生涩,但进步明显。
张骑鹤鼓励了她一番,又去看了看谢青柠他们加班加点开发新功能的进度。
巡视完毕,他才感到饥肠辘辘,赶紧到校外的小吃店胡乱扒了几口饭,然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职业大学,去看看杨林他们地推的情况。
坐在去职大的公交车上,张骑鹤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内心依然被一种焦灼感充斥着。
他很忙,非常忙,感觉自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始终在寻找一个能引爆用户增长的关键点,却始终触摸不到。
现在搞线上征文或大型活动?似乎还为时过早,用户基数太小,搞起来也是自嗨。
突然,他想起前世听说过的一个传闻:王星早期去找投资时,似乎曾被某位被称为“红衣主教”的着名投资人尖锐地讽刺过。
而那个时候,王星的项目注册用户量好像已经过万了吧?
“干!”
张骑鹤忍不住在心里爆了句粗口。
拿自己现在这千把用户跟人家当年比,简直是被碾压得渣都不剩。
一种巨大的差距感和紧迫感,狠狠地撞击着他的内心。
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必须更快,必须找到那个引爆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