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细雨蒙蒙。乌篷船在小河里缓缓划过,橹声咿呀,两岸的白墙黛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陈默带着林夏回到他小时候生活的古镇,镇子不大,却藏着不少老工匠。
“这是王爷爷,镇上最好的竹编匠。”陈默带着林夏走进一家竹编铺,院子里摆满了竹篮、竹席、竹制玩具,每一件都编得细密精巧。王爷爷正在编一个竹制的小船,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条间,像在跳舞。
“小陈回来啦。”王爷爷抬起头,看到林夏,笑着说,“这就是你常说的那个姑娘吧?真好。”他放下竹条,拿起一个竹制的太阳纹挂饰,“这个送给你们,老辈人说,这图案能辟邪。”
林夏接过挂饰,眼睛突然亮了——挂饰上的太阳纹,与罗布泊太阳墓的陶片符号一模一样!“王爷爷,这个图案是怎么来的?”
王爷爷想了想:“祖上传下来的,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从西边来的工匠教给我们的,说这是‘大地的印记’,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陈默和林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他们又走访了镇上的木雕匠、银匠、造船匠,发现每个工匠的作品里,都藏着类似的符号:木雕的船头上刻着太阳纹,银匠打的手镯上有齿轮状的花纹,造船匠用的墨斗上刻着与昆仑密钥相似的星图。
“这里的工匠,一定和古代的地脉守护者有关。”林夏拿出父母的笔记,里面果然提到过江南水乡的古船坞,“笔记里说,古船坞的船底,刻着能稳定地脉的符号,与埃及金字塔的船型棺椁同源。”
在镇外的古船坞遗址,他们果然有了新发现。船坞的地基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用清水冲洗后,符号竟发出淡淡的蓝光,与昆仑密钥产生共鸣。“这些符号组成的图案,像一张航海图。”陈默用相机拍下图案,“指向的方向,正是埃及!”
这时,小张的视频通话打了过来,背景是江南的茶馆,苏菲正拿着一个竹编太阳纹挂饰,兴奋地说:“林夏姐,你们看我找到什么!苏菲说这个图案和她在埃及学过的象形文字很像,都代表‘太阳与生命’!”
“我们也发现了线索。”林夏把船坞的图案展示给他们看,“这张航海图可能记录着古代工匠从江南到埃及的航线。”
挂了电话,陈默看着远处的小河,若有所思:“古代的工匠可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地脉守护的知识传到了埃及,所以太阳墓和金字塔才会有相似的符号。”
林夏的金色手环突然发烫,指向河中的一块礁石:“那里有能量反应!”
两人乘小船来到礁石旁,礁石上刻着一个巨大的船锚符号,符号中间的凹槽与昆仑密钥吻合。陈默将密钥嵌入凹槽,礁石发出蓝光,河底升起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一行字:“舟行万里,脉通四海,太阳之裔,共守火源。”
“太阳之裔,指的就是古埃及人吧?”林夏恍然大悟,“这证明江南的工匠和埃及的工匠确实有联系,他们都在守护与‘太阳之火’相关的地脉能量。”
离开古镇时,王爷爷送给他们一个竹制的盒子,里面装着一本泛黄的船匠笔记,笔记里详细记录了如何通过船底符号调节地脉能量,甚至画着与埃及金字塔内部结构相似的剖面图。
“看来撒哈拉之行,势在必行。”陈默握紧笔记,目光望向远方,“老周他们应该已经在冰原准备好了,我们尽快汇合。”
林夏看着手腕上的手环和颈间的吊坠,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像两颗互相呼应的星辰。她知道,江南水乡的发现,只是解开古代工匠之谜的一把钥匙,而真正的答案,可能藏在遥远的撒哈拉沙漠,藏在埃及金字塔的阴影里。
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小河上,波光粼粼。乌篷船的橹声再次响起,载着他们驶向新的旅程,驶向那个与江南水乡隔着万水千山,却因地脉能量而紧紧相连的远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未来勘探档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