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
晨光刚漫过西院的槐树枝桠,老槐树的树洞里就传出一阵细碎的银响——是槐碑残片融入树干后,古纹与槐木肌理相缠发出的声音。苏晓挎着竹篮走进院子时,正看见护园芽的藤蔓缠着树干往上爬,芽尖的银光蹭过树洞,竟在树皮上映出了半枚守灵人的印记,像枚淡绿的小印章。
“苏晓姐!你看我带了什么!”小石头的声音从花架后传来,他抱着个竹筛跑出来,筛里晒着新采的槐花瓣,晨露还沾在细绒上,泛着碎银般的光,“我今早去槐树巷采的,胡叔说今天适合晒‘传灯香’,等晒干了混上护花藤的花粉,能把守灵人的故事‘裹’在香气里,传给镇上的小孩听。”
苏晓刚要接话,泉眼那边突然溅起水花,小泥鳅跃出水面,嘴里衔着片泛光的槐树叶,尾巴扫过水面时,银线在地上织出了个小小的“灯”字。胡叔背着活灵册走过来,指尖碰了碰那片槐树叶,叶片立刻亮了起来,映出昨晚归魂阵的残影:“这是活灵在提醒咱们,该办‘传灯宴’了。”
“传灯宴?”丫丫提着绣花篮从园门进来,篮里放着她连夜绣好的灯面,上面绣着槐碑、活灵和归魂阵的图案,银线在晨光下闪着光,“是赵婆婆说的,能把守护的心意传给更多人的宴会吗?”
胡叔点头,翻开活灵册,册页上昨晚新增的壁画旁,多了几行银线织成的字:“传灯为契,以香为语,以光为记,护界之心,代代相续。”“历代守灵人都要办传灯宴,把守护镇子和活灵的责任,还有槐碑的故事传下去。现在魔气散了,魂魄归了,正是办宴的时候。”
说话间,赵婆婆提着个陶瓮走来,瓮里装着熬好的槐灵膏,香气混着晨露的凉,飘得满院都是:“传灯宴要做三样东西——传灯香、守灵灯和忆魂糕。传灯香引活灵气息,守灵灯照护界之路,忆魂糕藏过往故事,咱们分工来做,争取日落前准备好。”
众人立刻忙活起来。苏晓和丫丫负责做守灵灯,她们把丫丫绣好的灯面绷在竹架上,灯架是用老槐树枝做的,胡叔特意削出了槐首的形状,灯杆上还刻着古纹。苏晓用毛笔蘸着槐灵膏,在灯面边缘描了圈银线,刚描完,灯面上的活灵图案就亮了起来,契信花的花瓣似在轻轻颤动,护园芽的藤蔓像要从灯面爬出来。
“好神奇!”丫丫惊叹着,将护花藤的花粉撒在灯面上,花粉沾着银线,立刻融进图案里,“赵婆婆说花粉能让灯亮得更久,还能让活灵的气息附在灯上,这样点灯的时候,大家就能看到活灵的样子了。”
另一边,小石头和虎子在做传灯香。他们把晒干的槐花瓣、护花藤花粉和柏枝叶混在一起,放进石臼里捣。小石头捣得很用力,脸颊通红,虎子则时不时往石臼里加一勺槐首灵种的花蜜,花蜜刚加进去,香气就浓了几分,连院子里的传信虫都飞了过来,围着石臼转,翅膀上的银线沾着花粉,像撒了层碎星。
“慢着点捣,别把香气打散了。”赵婆婆走过来,手把手教小石头控制力度,“传灯香的香气要绵,要能裹住故事,太急了,故事就藏不住了。”她握着小石头的手,慢慢捣了几下,石臼里的混合物渐渐变成了淡绿色的香泥,香气也变得温润,像浸了岁月的暖。
胡叔则在做忆魂糕。他把槐叶磨成粉,和着糯米粉、蜂蜜揉成团,再把之前收集的活灵花瓣——契信花、护花藤、柏叶的碎片包在糕里。揉糕的时候,胡叔还轻声念着槐碑的故事,念到第三十代守灵人修复槐碑时,糕团突然亮了起来,银线在糕上织出了个小小的槐碑图案,像把故事印在了里面。
“忆魂糕要趁热吃才好,”胡叔把揉好的糕团放进蒸笼,“咬一口,能尝到活灵的香气,还能看到过往的画面,这样大家才能记住守灵人的付出,记住要守护活灵。”蒸笼刚盖上,就有淡绿的蒸汽飘出来,蒸汽里裹着细碎的银点,落在地上,慢慢凝成了守灵人护着槐碑的虚影。
镇上的人听说要办传灯宴,都来帮忙。张婶和王嫂带着几个妇人,在院子里搭起了长桌,桌布是用粗布染的,染布的水加了槐首灵种的汁液,布面泛着淡绿的光,还印着活灵的小图案;李伯和几个老人则在院子中央挖了个浅坑,坑里铺着槐树叶,是用来放传灯香的;沈砚则带着几个年轻人,在镇子的路上挂起了灯笼,灯笼上都贴了丫丫绣的活灵剪纸,风一吹,剪纸晃着,像活灵在跳舞。
日落时分,传灯宴的准备终于完成。院子里的长桌上,摆满了忆魂糕和盛着槐叶粥的陶碗,桌旁立着二十盏守灵灯,灯面的活灵图案在暮色里亮着,像一排小太阳;院子中央的浅坑里,传灯香已经点燃,淡绿的烟丝缓缓升起,在空中织出了槐碑、守灵人和活灵的样子,香气飘得很远,整个镇子都能闻到。
“传灯宴开始!”赵婆婆站在长桌前,手里举着一盏守灵灯,灯上的槐碑图案亮得最盛,“首先,咱们要敬历代守灵人,是他们用生命守护镇子,守护活灵,让魔气不侵,魂魄得归。”
众人都举起手中的守灵灯,灯光聚在一起,照亮了院子上空。传灯香的烟丝突然变亮,在空中凝成了历代守灵人的虚影,从初代守灵人立槐碑,到第三十代守灵人修复槐碑,再到他们找到密室、归回魂魄,一幕幕像画一样展现在空中。小石头看得眼睛发亮,手里的灯晃了晃,灯上的护园芽图案与虚影里的护园芽相触,竟传来一阵温暖的触感,似在呼应。
敬完守灵人,赵婆婆又说:“接下来,咱们要认护界人。苏晓、小石头、丫丫、虎子,你们四个找到槐碑,修复槐碑,帮活灵魂魄归位,有守护之心,有担当之勇,从今天起,就是新的护界人。”
赵婆婆从怀里掏出四枚槐木牌,木牌上刻着槐首的图案,还缠着银线。她把木牌分给四个孩子,木牌刚碰到孩子们的手,就与他们手腕上的镇魔石手链相融,银线顺着手臂往上爬,在他们的眉心点了个淡绿的小印记——是槐首的形状。
“这是护界印,”胡叔解释道,“印在,护界之心就在,活灵会认这个印,槐碑也会认这个印,以后你们就是活灵和镇子的守护者了。”
小石头摸着眉心的印记,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举起守灵灯,朝着老槐树的方向晃了晃,树洞里立刻传出一阵银响,像是守灵人的回应。丫丫则把木牌系在腰间,与护花藤布袋放在一起,木牌的银线与布袋的银线相缠,发出细碎的光。
接下来是吃忆魂糕。胡叔掀开蒸笼,热气裹着香气涌出来,糕上的银线图案还亮着。众人拿起忆魂糕,刚咬一口,就看到了不同的画面:张婶看到了初代守灵人种下老槐树的场景,王嫂看到了活灵们在西院嬉戏的样子,李伯看到了第三十代守灵人修复槐碑的艰辛,孩子们则看到了他们一起找槐碑、归魂魄的经历。
“太神奇了!”虎子嘴里塞满了糕,含糊地说,“我看到小泥鳅帮咱们冲浊气了,还有护园芽跟咱们打招呼!”他说着,指了指泉眼,小泥鳅正跃出水面,尾巴扫着银线,像是在确认虎子看到的画面。
吃过忆魂糕,胡叔带着众人去点灯。他们提着守灵灯,从西院出发,沿着镇子的路走,每走几步,就把一盏灯挂在路边的树上或墙上。守灵灯刚挂好,灯面的活灵图案就更亮了,银线顺着灯杆爬下来,钻进土里,与镇子四周的活灵气息相连。
走到镇子口的老井旁时,苏晓挂好了最后一盏守灵灯。这盏灯的灯面是她和丫丫一起绣的,上面绣着完整的槐碑和所有活灵,还有他们四个孩子的样子。灯刚挂好,井里的泉水就晃了起来,银线从井里飘出来,绕着灯转了三圈,然后顺着路往回飘,与其他守灵灯的银线连在一起,织成了一道光带,从镇子口一直延伸到西院的老槐树下。
“这是护界光带,”赵婆婆看着光带,眼里满是欣慰,“有这光带在,活灵的气息能传遍镇子,以后不管谁遇到困难,活灵都会帮忙,护界人也能通过光带感受到镇子和活灵的情况。”
回到西院时,传灯香还在燃着,烟丝在空中织出了新的画面:孩子们提着守灵灯走在镇上,活灵们跟在后面,村民们笑着挥手,老槐树上的槐首灵种开得更盛,淡绿的花朵飘落在每个人的肩头。胡叔翻开活灵册,册页上的壁画又多了一页,正是此刻的场景,银线还在慢慢织着,像是要把这温暖的画面永远留住。
夜里,传灯宴还在继续。众人围坐在老槐树下,听赵婆婆讲守灵人的故事,讲活灵的来历,讲他们找槐碑时的点点滴滴。小石头时不时插几句话,补充他看到的通灵叶画面,丫丫则拿着绣花针,把听到的故事绣在布上,苏晓和虎子则给大家添槐叶粥,粥里的银线混着灯的光,暖得人心都化了。
传信虫飞来了,它们驮着细小的银线,落在每个人的肩头,银线慢慢凝成了小小的活灵图案——有的是契信花,有的是护园芽,有的是小泥鳅,像是活灵给大家的礼物。小石头的肩头落了只护园芽图案的银线,他小心地摸了摸,图案竟融进了他的衣服里,再也没掉下来。
快到子时的时候,传灯香燃到了尽头,最后一缕烟丝在空中凝成了“代代相护”四个字,然后慢慢融进空气里。守灵灯的光也渐渐暗了下来,但灯面的活灵图案还亮着,像是在提醒大家,守护的责任永远不会暗。
“今天的传灯宴结束了,但守护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赵婆婆看着四个孩子,眼里满是期待,“以后,就靠你们了,要好好守护活灵,守护镇子,把守灵人的故事传下去,把护界之心传下去。”
四个孩子用力点头,他们举起手中的槐木牌,木牌的银线与老槐树的银线相连,与守灵灯的银线相连,与整个镇子的银线相连。他们知道,从今天起,他们不再只是西院的孩子,更是护界人,是活灵和镇子的守护者。
离开西院时,苏晓回头望了一眼,老槐树上的槐首灵种还亮着,守灵灯的光在路边织着光带,活灵们的气息裹着香气,飘得满镇都是。她摸了摸眉心的护界印,又摸了摸腰间的槐木牌,心里满是坚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和小石头、丫丫、虎子一起,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这些可爱的活灵,让守灵人的故事,让护界的心意,一代又一代,永远传下去。
月光下,西院的银线与守灵灯的光相融,照亮了整个镇子。老槐树的枝叶轻轻晃着,像是在哼着古老的歌谣,又像是在祝福着新的护界人,祝福着这个充满灵气和希望的镇子,祝福着这份代代相续的守护之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偏瘫离婚后拜师铁拐李开始捉鬼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