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渭州突厥援军的是两万光复军后军,这是一支征调自晋州和蓟州两地的联军。罗冲让蓟州的将领方志作了主将,毕竟他有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经验。晋州将领付令兴虽然心有不服,他俩职衔相同,现在却压了他一头。但既然是统帅的命令,也只有忍耐。
来到预定的设伏地点,金汤县城外三十里地的山岭处,方志找到了付令兴。这是出发前罗冲再三叮嘱他的,主将之位是临时任命,凡事要多与付将军沟通,千万不能误了战事。
“付将军,此次伏击,不知将军有何高见?”方志开门见山地问道。
“呵呵,方将军,付某一切但凭您的号令。”付令兴对方志一路上的所作所为还是比较满意的,不仅大小事情都会和他商量,而且对晋州军多有照顾。譬如扎营时把离水源近的地方让给晋州军;双方士卒发生摩擦,方志也只是严惩己方,而将晋州士卒的处置权交给他。
“哈哈,有付将军的这句话,方某就放心了。”方志道:“虽然侯爷让我们见机行事,不过方某查看了一下地形,觉得还是按军参司的计划设伏比较妥当,付兄以为如何?”
“就按方兄的意思办。”付令兴爽快道。
一日后,渭州的突厥援军进入了埋伏圈。望着密密麻麻行进的突厥军,方志举旗为号,顿时杀声四起。
魏军在射出一轮羽箭后,立马挥动兵刃冲向突厥军。突厥军在经过一阵不是太激烈的抵抗后,便仓皇后撤,魏军衔尾而追。
方志和付令兴都感到有些疑惑,虽然知道这不是突厥精锐,但也不至于如此拉胯。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两人领着魏军追杀而去。
在魏军追出了山岭,来到一处开阔地时,远远望见一支突厥军正严阵以待。原来方志他们刚才遇到的突厥军,只是他们前方探路的前军,而且都是由西域各国的士卒拼凑而成。后方才是这次的主力,由四千蒙古兵和一千督战的突厥兵组成。
方志阻止了继续追击,大喝道:“列阵。”付令兴和一队斥候几乎同时来到他的面前。
“报告将军,前方的突厥军有五千人,加上撤回去的大约有九千余人。观其阵容,整肃有序,战力应该很强。”斥候首先禀报他们侦查得来的军情。
“好,继续查探。”方志点了点头,转向付令兴道:“付将军,方某以为,现在撤退和主动攻击都殊为不智。撤退跑不过突厥蛮子,主动进攻又不知对方深浅。不如我蓟州军列阵等待对方出击,付将军领军攻击其两翼,如何?”
“我看行。”付令兴道:“既然不知道他们的深浅,今日就由我俩探探突厥蛮子的深浅。”
两人分头行事。对面的突厥军也慢慢地启动,奔跑的速度渐渐加快,往魏军冲来。
方志让弓箭手作好准备,一旦突厥军进入射程便是一轮齐射。离射程还有一段距离,突厥军就射出了第一轮箭雨。魏军猝不及防,仓促之下有一百多人被射翻在地。
“防御。”方志心中暗惊,突厥人的弓箭射程比他们远了一成多。刚才若不是亲卫队长及时格挡,方志也会被羽箭所伤。
“放箭。”突厥人终于进入射程,双方几乎同时射出了箭雨。
这是一次最直观的对比。魏军的箭矢落入突厥军阵中时,绝大部分都被格挡或者落入空地,极少数射中马匹和突厥士卒的,都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没有穿透对方的皮甲。而突厥人的箭矢不仅能射穿木质盾牌,有的还能穿透魏兵的铁甲。
“长枪营上前。”随着方志一声大喝,一群手持丈许长枪的魏兵走出列队,将枪柄斜插入地上,枪尖对准前方。
在魏军射出第二轮箭矢后,突厥军便已冲到了阵前。“喀啦啦”一阵响,几十名突厥士卒和战马被戳翻在地。但魏军的长枪根本承受不住如此的冲击,大部分被崩成了几截。
“杀!”方志大吼一声,抽刀向冲入阵中的突厥军杀去,亲卫队紧紧地护在其左右。
经过初时的慌乱后,魏军渐渐稳住了阵脚。见到己方的主将悍不畏死,魏兵更是个个奋勇向前。
付令兴此时终于带领晋州军来到了战场。他没料到突厥军会如此之快,魏军的箭矢根本没有多少阻滞敌方的效果。等到他带着三千骑卒赶到,突厥军已经突入蓟州军的阵中,袭击敌方侧翼的谋划没来得及实施。
魏军以步卒居多,骑卒总共才五千左右。突厥却几乎全部是骑卒,他们在阵中横冲直撞,有时候五六个魏军步卒都挡不住一个突厥骑卒的冲撞。
有的魏兵想张弓射箭,但还没等他作好准备,就被旁边冲过来的突厥士卒一刀带走。有的魏兵被砍倒后,奋力掷出手中长刀,也被突厥人轻轻地挡下。
见到己方的伤亡极其惨重,方志心急如焚。瞧见突厥一个将领身边有一群亲兵,正在大肆杀戮魏军,便毫不犹豫往那边冲去。
“砍马足,不要砍人。”一声大吼响起。原来是付令兴见魏军步卒根本阻挡不了突厥骑卒,要砍中对方很难,于是灵光一闪,想出了这么一条对策。
果然,在付令兴的提醒下,魏军不再针对马上的士卒,而是将刀枪对准了战马,一时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突厥士卒马上身手再好,也挡不住四面八方砍向马身上的刀枪,有的还是直接砍马屁股的。
一时嘶鸣声四起,不少战马被砍倒。落地后的突厥士卒比魏兵就强不了多少了,两个魏兵对付就足以。
七千晋州步卒此时也气喘吁吁地赶到,听到的是震天的“砍马,砍马”的呐喊声,随即在步军统领的一声“砍马”吼声中,杀奔敌军。
方志正与对方主将打得不可开交。如果在地上较量,方志自信可稳胜;但在马上却稍落下风。此时“砍马”声震耳欲聋,突厥主将明显有些惊慌,他也不过只是个刚升上来的千夫长,还从未主导过如此阵仗的大战。
付令兴带着亲卫队也找了过来,加入到战团中,突厥主将立马就有些不支。此时魏军的士气大涨,突厥主将见势不妙,无奈下达了撤退的指令。
方志和付令兴自然不会放过如此战机,率领魏军随后追杀。那些失去战马的突厥士卒,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海潮般涌过来的魏兵砍成了肉泥。
足足追出了五十多里地,方志才下令鸣金收兵。此时他们与后方的步卒已经相隔二十余里,如果前方的突厥军回头再战,他们还真不一定能顶得住。
方志带着魏军回到了大营。经过大半日的战斗,所有人都疲累不堪。魏军损失了三千余人,大部分都是在突厥军冲入阵中半个时辰内造成的。而突厥军的损失差不多有五千人,不过他们的战损却多是西域或蒙古的傀儡军。
经此一役,方志和付令兴真切地认识到了双方存在的差距,这还是突厥排在末流的傀儡军。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作好防御。”方志道。他们的将士在晋州和蓟州都是最精锐的,可在突厥军面前是真没有骄傲的资本。
“嗯,不错,还有那长枪营,也没起到预想中的效果。这种长枪还需要再改造改造。”付令兴补充道。
“这次多亏了付将军了。”当时的魏军离溃败只差一线,若不是付令兴及时发现了对方弱点,两人恐怕也不会如现在这样安稳地坐在营中了。
“哪里哪里,若不是付某低估了突厥蛮子的速度,没来得及攻击其侧翼,后来我方的损失肯定会小很多。”付令兴谦虚道。
经过火与血的洗礼,两人才真正有些惺惺相惜。
休整了一夜,第二日刚过午时,一队斥候便急匆匆地跑向主将帐篷。
“报告将军,前方五十里发现突厥大军,估计起码有三万余人,正快速向我军靠近。此时距离我军恐怕只有三十多里了。”全速赶路让斥候什长面色发白。
“什么?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三万人?”方志大惊。按照罗冲和军参司的分析,渭州的突厥军也就五万多人,怎么可能一下派出四万人出来?
“不知。不过他们甲胄整齐,初步判断应是突厥精锐。”斥候什长如实告知。
在方志收兵后,逃亡的突厥军又跑了六十多里便遇到了这支大军。这支突厥军正是由伊力可汗在后方部落里召集,派往魏国前线的一部分。
为首的是一名身材奇高,却又极瘦的一名青年。此人名叫莫合蛮,是突厥撒罕部落首领的二子。莫合蛮自小天生神力,却瘦如骷髅。五岁时他被一位游方的道士看中并带走,直到两年多前才重新回到部落,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三个汉人,说是他的师兄师弟。
莫合蛮刚一回来,便技惊四座,撒罕部最勇猛的战士在他手里也过不了三招。伊力可汗在亲眼目睹了他的勇武后,赐给他“突厥第一勇士”的称号,并由他统率三万突厥将士,支援延州。
当莫合蛮听取了哪个千夫长的禀报后,二话不说,手中黑黝黝的长枪挥出,那个千夫长被挑到了空中,随即“轰”地一声崩成了碎块。
“对敌不利不死战,留着有什么用?”莫合蛮一脸冷漠地道。千夫长手下的亲兵们惊恐地看着他,不敢稍动。
莫合蛮并没有加快行军的速度,他的目标是踏平魏国京城,活捉魏国皇帝,眼前小小的阵仗还激不起他太多兴趣。
方志将所有校尉以上的将领召唤到他的帐篷,商量对策。多数将领在见识了突厥军的厉害后,都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何况这次要面对的是突厥精锐,何况足足有三万人。因此,他们的想法是尽快撤离,到延州城下与先锋军汇合。
方志和付令兴对视了一眼。他们事先已经通了气,未战先逃不仅会极大地打击士气,更重要的是对晋州军和蓟州军的名誉,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至少朝廷的一顿呵斥是少不了的,友军的讥讽嘲笑也会长久存在。
“各位兄弟,我们的任务本就是阻截渭州的突厥援军,如今不战而逃,这是严重的违反军令。难道你们想逃回去后被人耻笑,晋州军、蓟州军都是些懦夫?”方志沉声道:“突厥军即使再厉害,只要我们作好准备,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时间紧迫,众兄弟抓紧回去,即刻领兵出营列阵。”付令兴道:“你们代表的是晋州和蓟州,千万不要丢了两州的脸。”
“一切为了魏国。”方志带头吼道。
“一切为了魏国。”众将领齐声跟着大喝,他们心中最后一点的畏惧也被吼声驱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斫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