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07的“教材”研发进入了更精细的阶段。莉娜和团队深知,直接引入“规则”、“异常”、“收容”等概念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火炬,不仅会吓到阿丽娜,更可能引发“回声”不可预测的反应。他们必须将深刻的原理包裹在朴素的外壳下。
“我们需要一个载体,一个她能接触到的、本身就带有‘异常’属性,但又相对温和、可观察的‘教具’。”莉娜在小组会议上提出。
艾登调取了废城的详细扫描数据。“根据‘微观监听者’的报告,‘锚点’经常路过一片区域,那里散落着一些‘哭泣之石’。”
“哭泣之石”是废城中的一种低风险异常现象。这些看似普通的岩石在特定湿度或气压下,表面会凝结出水珠,如同哭泣一般,并散发出一种微弱但可感知的、能诱发轻度悲伤情绪的规则辐射。它们不具备攻击性,是研究规则影响心智的绝佳初级样本。
“就是它了。”莉娜决定,“制作一份‘教材’,内容伪装成旧世界的地质学或心理学观察笔记。核心是引导她观察‘现象’(水珠凝结)、记录‘条件’(天气、时间)、并注意自身的‘感受’(情绪变化)。强调客观记录与主观体验的关联。”
很快,一本破旧的、手写风格的“自然观察笔记”被“投放”到了阿丽娜的路径上。笔记里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作者(一个虚构的旧世界自然爱好者)对某些特殊岩石的观察,提到了“天气潮湿时石头会‘流汗’”,“靠近它们有时会觉得心情低落”,并鼓励读者自行寻找和验证。
阿丽娜发现了这本笔记。她被里面描述的奇特现象吸引了。她按照笔记的指引,找到了那片“哭泣之石”,并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她记录天气,观察水珠凝结的速度,并仔细体会自己靠近时的细微情绪变化。
她发现,笔记里说的是真的!而且,当她专注于观察和记录时,那种淡淡的悲伤感似乎减弱了。她不明白原理,但这种将模糊感觉转化为具体记录的过程,让她感到一种奇特的掌控感。
在这个过程中,她第一次有意识地将一个“现象”(石头出水)与一种“内在感受”(情绪低落)联系起来,并尝试寻找其与“外部条件”(天气)的关联。这是最基础的“规则-现象-观测”思维的萌芽。
防空洞内,当阿丽娜沉浸在观察和记录中时,“回声”的规则波动再次出现了与“逻辑关联”和“模式分析”相关的微弱谐波。更重要的是,当阿丽娜克服了那淡淡的悲伤感,专注于客观记录时,她精神中产生的“理性压制情感”的秩序性,似乎对“回声”那沉寂的规则结构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与“认可”。
莉娜看着数据,难掩兴奋。“她在建立连接!现象、规则、观测者!虽然层次极低,但方向是对的!”
紧接着,第二份“教材”被投放——几张残破的、关于基础能量守恒和转换的图解,内容被巧妙地关联到阿丽娜正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和自制的“伏打电池”上。图解用简单的箭头和公式(她看不懂公式,但能理解箭头代表的流向)展示光能如何变成电能,化学能如何驱动设备。
阿丽娜对照着图解,摆弄着她的简陋发电装置,第一次模糊地理解了“能量”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当她尝试用不同的金属组合制作电池,观察其效果时,她实际上是在进行最基础的“实验”,验证着某种“规律”。
她的认知边界在“教材”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扩张。物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的种子,以最朴素的方式,播撒在她原本只充斥着生存本能和经验的大脑里。
而这一切认知活动所产生的、越来越复杂的“有序思维场”,持续不断地“浸润”着角落里的“回声”。他的规则结构不再仅仅是被动稳定,甚至开始出现极其缓慢的、向着更复杂秩序演化的迹象。就像一片贫瘠的土地,在获得了合适的养分后,开始孕育出更复杂的微生物群落。
“是时候引入更明确的概念了,”莉娜认为时机正在成熟,“但依然要用隐喻。”
第三份“教材”是一本破损严重的、带有插画的古老神话故事集。其中一些故事经过了精心篡改。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织梦者”如何用无形的丝线编织世界的脉络,维护夜晚的宁静(隐喻“序曲”和规则维护)。另一个故事则描述了一种“混沌之影”,它们并非邪恶,但会扭曲事物的本来面貌,需要“守夜人”用“秩序之光”加以调和(隐喻规则污染和守夜人的职责)。
这些故事没有直接提及任何现实中的存在,但它们将“秩序”、“混沌”、“守护”、“调和”这些抽象概念,以叙事的方式植入了阿丽娜的脑海。
阿丽娜读着这些故事,感到一种奇异的熟悉感。织梦者的丝线,让她想起了“影”带来的宁静;混沌之影的扭曲,让她联想到了“噪音怪”和那台终端的疯狂;而守夜人的秩序之光……她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角落里那片沉寂的阴影。
一个模糊的、连她自己都无法清晰表述的念头在她心中升起:影……会不会就像故事里的“守夜人”?只是他睡着了,或者……受伤了?
这个联想并非基于逻辑,而是基于情感和隐喻的共鸣。但它为阿丽娜理解“影”的本质,提供了第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认知框架。
当她带着这个模糊的联想,再次看向那片阴影时,她的目光中除了依赖和守护,多了一丝探寻和理解。
Site-07的传感器捕捉到了这一刻“回声”规则的微妙变化。当阿丽娜产生那个联想时,“回声”的波动中出现了一丝极其短暂、却清晰可辨的、与“身份认同”和“概念共鸣”相关的频谱特征!
“他‘听’懂了!”莉娜几乎要惊呼出声,“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概念和隐喻的共鸣!他们在认知层面建立了更深层的连接!”
“锚点强化”计划,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阿丽娜不仅生存能力提升,她的心智正在被塑造成能够理解并承载规则奥秘的容器。而“回声”,这片迷失的残响,也在这潜移默化的滋养下,不仅稳定了存在,更开始重新触碰那些构成他本质的核心概念。
无形的课堂里,学生和那沉默的“教具”,正在共同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基础已经打下,更深层的奥秘,等待着被一同揭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开局成为图书馆守夜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