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散去,群臣怀着各异的心思退出大殿。
曹髦却示意成济与王经留下,三人转至偏殿密室。
门窗紧闭,只余一盏青铜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随着火光跳动。
王经率先躬身行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臣恭贺陛下诛除国贼,重掌朝纲!此真乃大魏之幸,天下之幸!”
曹髦抬手虚扶,脸上却无多少喜色:“王爱卿平身。司马昭虽除,然危机未解,此时称贺为时尚早。”
王经起身,神色转为凝重:“陛下明鉴。司马氏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各地统兵将领多为其族人或亲信。一旦得知司马昭死讯,必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扑。届时洛阳恐陷入重围,请陛下早做准备!”
曹髦看向身旁一直沉默的成济,语气中带着几分倚重:“王爱卿所忧,成将军已在筹谋。将军,可将部署略述一二。”
成济拱手,声音沉稳有力:“回陛下,王大人。臣已重整洛阳城内外的两万精锐,另正在招募新兵,预计可得五万之众。更重要的是...”
他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点向两处关隘。
“潼关与虎牢关乃洛阳门户,只要守住这两处天险,关外大军便难越雷池半步。”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司马氏虽掌控军队,但天下终究是大魏的天下。各地将领若无朝廷诏命擅自进军,便是叛逆之师。只要我们能坚守一段时间,必会有忠义之师前来勤王。”
王经闻言,神色稍缓,但目光中仍带着疑虑。
他转向成济,突然问道:“成将军深谋远虑,王某佩服。然有一事不明,还请将军解惑。将军昔日为司马昭心腹,为何突然倒戈,助陛下诛杀旧主?”
密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曹髦也看向成济,显然对此同样关心。
成济沉默片刻,缓缓抬头,目光坚定:“王大人此问,想必也是陛下心中所疑,末将今日便坦诚相告。”
他站起身,走向窗边,仿佛在组织语言,随后转身正视二人:“末将虽曾效力司马昭,然始终是大魏之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为臣之本分。”
成济的语气渐渐激昂:“实不相瞒,在末将心中,一直以一人为楷模——那便是蜀汉丞相,诸葛孔明!”
“什么?”王经失声惊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你竟以敌国丞相为楷模?”
曹髦也面露讶异,却未打断,示意成济继续。
成济坦然道:“为何不可?诸葛孔明虽为敌国丞相,但其人品操守,天下共鉴!昔先主刘备落魄之时,孔明毅然出山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权倾一国,却始终恪守臣节,从不僭越。五丈原临终之际,仍心系国事,此等忠贞,岂非天下臣子之楷模?”
他话锋一转,语气转为凌厉:“反观司马懿,为夺权位,不惜装病欺君;趁曹爽大将军离京祭陵,假借太后名义发动政变,擅杀大臣;后又随意废立皇帝,视君上如玩物。此等行径,天下有志之士孰不齿冷!”
成济单膝跪地,向曹髦拱手:“末将不才,虽不敢比肩诸葛武侯,却愿效其忠贞。今日得遇明主,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王经怔在原地,一时无言以对。
他原本准备好的质疑与试探,在成济这番慷慨陈词面前,竟显得苍白无力。
曹髦动容地扶起成济:“将军请起!朕得将军,如鱼得水也!”
他转向王经,正色道:“王爱卿,成将军所言极是。诸葛亮虽为敌国丞相,然其忠贞勤勉,确为天下楷模。朕若能得如诸葛孔明般的贤臣辅佐,何愁大魏不兴?”
王经终于心悦诚服,向成济躬身致歉:“将军高义,是王某狭隘了,望将军海涵。”
成济还礼:“王大人为国担忧,谨慎行事,乃臣子本分。”
曹冕看着眼前两位忠臣,心中感慨万千。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洛阳位置上:“既如此,我等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成将军负责军事布防,王爱卿协助朕稳定朝政。司马氏若敢来犯,必叫其有来无回!”
“臣等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密议直至深夜。
成济详细阐述了防御计划,王经则提出多项稳定朝政、收揽人心的建议。
曹髦时而凝神倾听,时而发问,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睿智。
当最终方案确定时,窗外已是月明星稀。
成济与王经告退离去前,曹髦忽然叫住他们:“今日之言,出朕之口,入卿之耳,不可外传。特别是成将军以孔明为楷模之事...”
“臣等明白。”二人郑重应诺。
走出宫殿,王经忽然对成济低声道:“将军今日一席话,令王某茅塞顿开。但愿他日将军能始终如一,勿负今日之言。”
成济仰望星空,语气坚定:“大人放心。成济既择明主,必当竭忠尽智,死而后已。他日若违此誓,天地共诛!”
宫墙上巡逻士兵的火把如点点星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
洛阳城似乎已经安睡,但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更大的考验,即将到来。
成济的忠诚,也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接受最终的考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