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风波过去半月,京城的空气依旧紧绷。
早朝时,陈则宏站在百官之列,明显察觉到皇帝的目光掠过他时,总是带着一丝疏离与审视;
以往常与他商议国事的户部、工部官员,如今也刻意与他保持距离,连镇国公见了他,都只是匆匆点头示意,再无往日的热络。
朝堂之上,他提出的 “江南水利修缮方案”“西北新粮扩种计划”,皆被皇帝以 “暂缓推行”“需再议” 为由搁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君臣间的裂痕已难以弥合。
靖川侯府的书房里,烛火一夜未熄。
陈则宏铺开宣纸,提笔写下《请归封地疏》,笔尖落下的每一个字,都透着清醒与决绝。
小花端着一碗温茶走进来,看到纸上的标题,眼眶微微泛红:
“父亲,我们真的要离开京城吗?这里有书院,有我们熟悉的人……”
陈则宏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眉心,语气平静却坚定:
“京城已不可留。陛下虽未再提赐婚之事,却也再未信任过我。若继续留在权力中心,迟早会卷入新的风波,甚至可能连累你、连累书院的学子。主动请归封地,看似是退让,实则是避祸。”
他拿起奏折,递给小花,
“你看,封地在北疆云州,虽偏远,却远离政治漩涡,且地广人稀,正好适合我们继续推广新粮、试验实学,说不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小花接过奏折,快速翻阅,心中渐渐安定。
她知道父亲说得对 —— 留在京城,只会在皇帝的猜忌中步步维艰;
而前往封地,虽条件艰苦,却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避开朝堂纷争,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日后,陈则宏在早朝之上,递上《请归封地疏》。
奏折中,他以 “年岁已高,精力不济,愿归封地养老,为陛下守好北疆门户” 为由,恳请皇帝批准。
满朝文武哗然,镇国公当即出列劝阻:
“陛下,靖川侯乃国之柱石,若离京赴边,朝中大事何人能替?还请陛下留侯在京!”
其他曾受陈则宏恩惠的官员也纷纷附和,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 有释然,有猜忌,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他沉吟片刻,最终开口:
“靖川侯年事已高,为国操劳多年,朕念你辛苦,准你归封地养老。封地云州,可再赐你万亩良田,准许你带走书院核心学子与工匠,以助你在边疆推广新粮、兴办实业。”
这番话看似恩宠,实则是将陈则宏变相流放出权力中心。
百官心中明了,却无人再敢劝阻 —— 皇帝已拿定主意,再多说只会引火烧身。
陈则宏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叩首谢恩:
“臣谢陛下恩典!臣定在云州好好推广新粮,守好北疆门户,为晟朝尽绵薄之力!”
退朝后,消息传遍京城,百姓无不惋惜。
朱雀大街上,有人自发挂出 “靖川侯一路顺风” 的牌匾,不少曾受陈则宏恩惠的灾民,更是提着自家种的土豆、玉米,来到侯府门前,只为送他一程。
陈则宏站在府门前,看着眼前的百姓,眼中满是感动:
“多谢诸位乡亲,待他日云州新粮丰收,我定会派人将种子送来,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则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离京事宜。
他挑选了书院中最优秀的五十名学子,皆是精通农学、工学、算学的实学人才;
带上了暗影的核心成员,由秦风统领,负责护卫与情报收集;
还带走了二十余名经验丰富的工匠,以及足够的土豆、玉米种子和新式农具图纸。
至于侯府的财产,他只留下少许维持日常开销,其余半数捐献国库,半数分给府中老仆,让他们能安度晚年。
离京那日,天刚蒙蒙亮,朱雀大街上已挤满了送行的百姓。
陈则宏与小花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向百姓挥手告别。
马车缓缓行驶,百姓们跟在车后,高声喊着 “靖川侯保重”“早日归来”,声音回荡在京城的街道上,久久不散。
镇国公与几位相熟的官员站在城门口,递给陈则宏一枚虎符:
“侯此去云州,若遇蛮族侵扰,可持此符调动附近守军,务必保重!”
陈则宏接过虎符,郑重道谢,随即翻身上马,与小花、秦风等人一同,朝着北疆云州的方向出发。
队伍浩浩荡荡,载着学子、工匠、种子与希望,渐渐消失在京城的晨曦中。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云州封地。
这里果然如传闻中那般,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大部分地区都是未开垦的荒地,百姓们穿着破旧的衣裳,靠种植少量耐旱的粟米为生,常常食不果腹。
看到陈则宏一行人到来,百姓们既好奇又警惕,躲在自家破旧的土屋后面,偷偷观察着他们。
陈则宏并未急于推行新政,而是先带着学子与工匠,走遍了封地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丈量土地,勘察水源,记录气候,与百姓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境。
小花则带着医女,在封地各处开设临时义诊,为百姓看病送药,教他们卫生知识,渐渐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父亲,这里虽然贫瘠,却有大片可开垦的荒地,且靠近黄河支流,只要修建水渠,就能引水灌溉,适合种植土豆和玉米。”
小花拿着绘制好的地图,兴奋地对陈则宏说,
“而且百姓们都很淳朴,只要我们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一定会支持我们!”
陈则宏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没错,这里就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先修建水渠,开垦荒地,推广新粮,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再创办分院,教授实学,培养本地人才;还可以利用北疆的铁矿,打造新式农具,发展冶铁业。用不了几年,这里定会变成富庶之地。”
他当即下令:
组织百姓开垦荒地,由书院学子指导种植土豆和玉米;
抽调工匠,修建引水渠,将黄河支流的水引入农田;
在封地中心修建书院分院与冶铁作坊,吸引周边百姓前来定居。
秦风则带领暗影成员,一方面巡查封地,维护治安,防止蛮族侵扰;
另一方面联络北疆的商户,为未来的粮食与铁器贸易铺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云州封地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荒地被开垦成良田,土豆和玉米在田地里茁壮成长;
引水渠蜿蜒曲折,将清澈的河水引入农田;
书院分院的钟声响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前来读书;
冶铁作坊的炉火熊熊燃烧,一件件新式农具被打造出来,送到百姓手中。
百姓们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他们不再躲躲闪闪,而是主动向陈则宏一行人请教种植技术,送来自家种的蔬菜与水果,称呼陈则宏为 “侯爷”,称呼小花为 “小花姑娘”,将他们视作亲人。
傍晚时分,陈则宏与小花站在开垦好的田埂上,望着夕阳下的万亩良田,心中满是成就感。
“父亲,我们做到了。” 小花轻声说,眼中满是骄傲。
陈则宏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让云州的粮食运往全国,让实学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让北疆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知道,离开京城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在这片偏远的边疆土地上,他们避开了政治漩涡,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推行革新,实现自己的理想。
夜色渐深,封地的灯火渐渐亮起,星星点点,如同希望的光芒。
陈则宏与小花并肩走在田埂上,脚步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挑战,蛮族的侵扰、资源的匮乏、朝廷的关注,都可能成为新的阻碍。
但只要他们父女同心,只要有百姓的支持,只要坚守初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云州的风,虽带着一丝寒意,却也吹来了希望。
在这片荒疆之上,陈则宏与小花,正以坚定的步伐,开启属于他们的新征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