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薇薇的强力推动和苏清月的周密筹划下,“格物院”的筹建工作秘密而高效地展开了。院址选在了京郊一处相对僻静、但交通便利的皇家别苑,对外宣称是“皇家匠作研习所”。
首批招募的人员,主要是通过凤阁和工部渠道筛选出的、在冶铁、木工、水利、农事等方面有特长或浓厚兴趣的匠人、低级官员以及少数几位对“格物”之学有兴趣的落魄书生。
凌薇薇没有立刻抛出那些过于超前的概念,而是采纳了苏清月的建议,从实际需求出发,设立了几个初步的研究方向:改良农具以提高耕作效率;研究新的堤坝加固技术与水文测量方法;尝试改进现有的纺车和织机。
她将脑海中关于杠杆、滑轮、齿轮传动等最基本的物理原理,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和图示,粗略地整理出来,作为“参考资料”下发,让匠人们自己去琢磨、试验。
格物院成立之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朝臣们只当是陛下心血来潮,弄了个高级点的工匠作坊,甚至私下里不乏嘲讽之声。然而,凌薇薇和苏清月却对此寄予厚望,经常微服前往视察。
别苑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争论声不绝于耳。匠人们起初对皇帝亲自颁发的那些“奇怪”图纸将信将疑,但在尝试之后,发现按照那些原理制作出的工具,确实更为省力或高效时,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一位老铁匠根据凌薇薇提到的“鼓风”能提高炉温的提示,改进了冶铁炉的风箱结构;几个木匠则结合滑轮原理,捣鼓出了一种能更省力地吊运重物的“葫芦吊”;甚至有位老农出身的匠人,根据凌薇薇模糊提到的“不同作物轮作能肥地”的说法,开始在格物院划出的试验田里进行记录和对比……
星星之火,开始在这些最贴近生产实践的人们手中点燃。
这一日,凌薇薇与苏清月再次来到格物院。她们没有惊动太多人,直接来到了试验田边。那位老农匠正蹲在田埂上,仔细记录着几种不同轮作方式下麦苗的长势。
见到陛下和凤阁令,老农匠慌忙起身行礼。
凌薇薇摆摆手,饶有兴致地看着田里明显长势不同的麦苗:“效果如何?”
老农匠激动地指着其中一垄:“回陛下,按您说的,豆类和麦子轮作的那一垄,麦苗明显比连种麦子的要粗壮些!虽然还不明显,但小老儿觉得,这路子是对的!”
凌薇薇闻言,心中一阵激动!这就是科学种植的雏形啊!她强压住兴奋,鼓励道:“很好!继续观察,详细记录!不仅要看长势,最后还要看产量!若能证实此法有效,朕为你记首功!”
老农匠连声道谢,干劲更足了。
离开试验田,她们又去看了改进风箱的冶铁炉和新制的“葫芦吊”。看着那燃烧得更旺的炉火和被轻松吊起的石料,凌薇薇仿佛看到了未来工业革命的微光。
“清月,你看!”她忍不住拉着苏清月的手,指着那忙碌而充满生机的院落,眼中闪烁着梦想的光芒,“这里,将来会诞生出改变整个大晟的东西!”
苏清月看着她因兴奋而泛红的脸颊,感受着她手心的热度,心中那份关于陛下“知识来源”的疑惑再次浮现。但她没有追问,只是微笑着颔首:“臣相信。只要陛下坚持,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回宫的马车上,凌薇薇依旧沉浸在格物院初见成效的喜悦中。她靠在车壁上,闭着眼,脑海中却思绪万千。化肥、水泥、蒸汽机、电报……一个个熟悉的名词掠过,她知道前路漫漫,但至少,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清月,”她忽然睁开眼,看向身旁一直安静陪伴的苏清月,语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朕有件事,一直未曾对你言明。”
苏清月心尖微动,抬眸看她,静候下文。
凌薇薇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斟酌词语:“朕……自那次重病醒来后,脑子里就多了一些……很奇怪的知识。它们不属于朕过去所学,甚至不属于这个世界。它们关于如何让土地产出更多粮食,如何制造更强大的器械,如何让信息传递得更快……格物院里的那些想法,大都来源于此。”
她选择了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透露了部分真相。这是她最大的秘密,此刻,她决定与她最信任的人分享。
苏清月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太多惊讶,仿佛早已有所预料。她只是轻轻握住了凌薇薇的手,声音温和而坚定:“无论陛下所知从何而来,在臣心中,您就是凌薇薇,是大晟的皇帝,是臣誓死追随的人。陛下愿以这些知识福泽天下,臣便竭尽全力,助陛下达成所愿。”
没有追问,没有恐惧,只有全然的信任与支持。凌薇薇悬着的心瞬间落下,巨大的感动充斥胸腔。她反手紧紧握住苏清月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格物院点燃的星火,与两人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共同照亮了通往未来的道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朕的学霸养成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