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锦匣”疫病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京城。尽管凌薇薇第一时间下达了安抚诏书并采取了紧急措施,但恐慌与愤怒的情绪仍在蔓延。
太医院灯火通明,全力救治染病百姓,所幸发现尚早,疫情暂时控制在城南小范围内,未酿成大规模灾难。然而,“女帝以福袋害民”的恶毒谣言,却如同瘟疫本身,在街头巷尾悄然传播,严重侵蚀着凌薇薇苦心经营的民心基础。
苏清月临危受命,展现出惊人的效率与缜密。她并未大张旗鼓,而是将调查分作明暗两条线。明面上,由京兆尹、刑部联合查办公开流程,询问相关官吏、商户,制造官方高度重视的声势,以安抚民众,也麻痹对手。
暗地里,她则调动凤阁暗桩与凌薇薇直属的暗卫,从尚服局负责浆洗、熏香的底层宫人,到内务府掌管库房钥匙的小吏,再到宫外负责运输、封装、乃至废弃布料处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无声而细致的筛查。
调查伊始,并不顺利。对手显然极其狡猾,行事干净利落,几乎未留下明显痕迹。封装工坊的记录看似完整,运输路线也无可疑,连那几个被民众指认出售问题福袋的代售点掌柜,也是一问三不知,只道是按规矩进货,全然不知祸从何来。
压力与日俱增。朝中那些保守派虽未明着发难,但冷眼旁观、甚至隐隐推波助澜的姿态已然明显。民间小报依旧在不依不饶地煽风点火,甚至开始将矛头隐隐指向《大晟头条》,质疑其为何不像以往那样犀利抨击,是否已被皇室“招安”,失去了公正立场。
凌薇薇面对朝野的压力,表面沉稳,内心却如焚。她信任苏清月的能力,但更清楚时间拖得越久,对皇室信誉的损害越大,改革大势也可能因此受阻。
转机出现在第三日深夜。一条不起眼的暗线情报送到了苏清月案头:负责处理宫内废弃布料的一名老宦官,其在外居住的侄儿,近日突然还清了一笔积欠已久的赌债,还在暗娼馆挥霍无度。此人平素嗜赌如命,薪俸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开销。
苏清月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下令对这名老宦官及其侄儿进行全天候严密监控,并暗中调查其近期所有接触过的人与物。
同时,面对《大晟头条》遭遇的信任危机,苏清月决定主动出击。她亲自执笔,在《头条》头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谣言止于智者,真相终将大白》的长文。
文章没有急于为“天家锦匣”辩护,而是首先详细公布了太医院的救治进展、朝廷采取的防疫措施以及对所有受害百姓的抚恤政策,展现了皇室的责任与担当。接着,笔锋一转,犀利地剖析了那些民间小报报道中的逻辑漏洞与夸大不实之处,并首次公开质疑其消息来源的可靠性与背后的动机。
文章最后写道:“《大晟头条》立身之本,在于事实与公义。在真相未明之前,不妄下定论,不随波逐流,是为对读者负责,亦是对这朗朗乾坤负责。望诸位拭目以待,朝廷必会给天下一个水落石出!”
这篇文章不卑不亢,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如同一剂清醒剂,让不少被谣言裹挟的民众开始冷静思考。《头条》的公信力在苏清月的坚守下,非但没有受损,反而因其在风波中保持的理性与克制,赢得了更多有识之士的尊重。
就在苏清月的文章引发广泛讨论的次日,暗卫的监控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发现,那老宦官的侄儿在与一个神秘人接头时,不仅收到了又一笔钱财,还交接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包袱。暗卫冒险贴近侦查,发现包袱内竟是几件与“仲夏霓裳”福袋中衣物款式相似、但质地粗糙的仿冒品,上面隐约可见不自然的污渍!
“仿冒品……”苏清月接到回报,眼中精光一闪,“原来如此!他们并非在正品中投毒,而是制作了足以乱真的仿冒品,混入特定代售点!既能达到污蔑的效果,又能规避宫内严密的检查流程!”
一条清晰的阴谋链条逐渐浮现:宫内有人提供正品样式和流出少量布料?宫外有人负责仿制并沾染疫病源?再通过收买底层人员,将仿冒品混入特定渠道销售?
苏清月立刻将这一关键发现密报凌薇薇。凌薇薇闻报,精神大振:“好!抓住这条线,给朕顺藤摸瓜,揪出幕后黑手!”
风暴眼中,第一缕破晓的曙光已然显现。然而苏清月深知,找到了作案手法只是第一步,如何抓住实质证据,如何应对对手接下来可能更疯狂的反扑,才是真正的考验。蛛丝马迹已现,舆论反击的号角也已吹响,更激烈的较量,就在眼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朕的学霸养成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