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慈宁宫病榻上的泣诉,如同一条淬了毒的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上了林锋然刚刚因定下应对策略而稍显坚定的心。 “频幸西暖阁”、“深夜密议”、“愧对祖宗”……这些字眼,经由太后之口说出,其杀伤力远胜朝堂上十份弹章!这已不是简单的流言,这是来自“母仪天下”者的指控,几乎坐实了他“沉溺女色、荒废朝政”的罪名!尤其是在这瓦剌大军压境的关头!
一股冰寒的怒意和巨大的委屈,瞬间冲垮了林锋然刚刚筑起的心理防线。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才勉强压下当场砸碎御案的冲动。母后……她到底想干什么?是要在这内忧外患之时,彻底毁掉他的名声,逼他众叛亲离吗?!
“皇爷息怒!保重龙体啊!”舒良跪在地上,声音发颤。
林锋然剧烈地喘息着,眼中血丝密布。他知道,此刻绝不能自乱阵脚。太后这一招,狠毒至极,就是要激怒他,让他失态,坐实“昏君”之名。他越是在意,越是辩解,就越显得心虚。
“朕……知道了。”林锋然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嘶哑,“传朕旨意,太后凤体违和,朕心甚忧,加派太医悉心诊治,所需药材,尽由内库支取。另,赐东海珍珠十斛,蜀锦百匹,为太后安神之用。”
他选择了以“孝”破局。用丰厚的赏赐和关怀,来彰显自已的“孝心”,间接反驳太后的指控。同时,他决定,暂时绝不再踏足西暖阁,以免授人以柄。虽然这让他心中刺痛,但这是当前最稳妥的做法。
“奴婢遵旨!”舒良连忙应下。
接下来的几天,林锋然强忍下对太后的愤怒和对江雨桐的担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应对瓦剌危机和部署漕运陷阱上。他每日召见重臣,商议军情,调兵遣将,督促粮草,忙得焦头烂额。边关军报如雪片般飞来,宣府、大同战事激烈,瓦剌骑兵攻势如潮,守军伤亡惨重,但凭借坚城和郭登等人的死战,暂时稳住了防线。林锋然不断下旨嘉奖,激励士气,同时严令各地勤王兵马加速前进。
朝堂之上,因太后的“病中泣诉”,暗地里对皇帝“德行”的质疑声悄然滋长,但在林锋然雷厉风行的备战姿态和强势手腕下,暂时无人敢公开挑衅。然而,一种微妙的不信任感和压抑的气氛,弥漫在紫禁城上空。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瓦剌使团,如期抵达了京城。
使团由也先的堂弟、瓦剌贵族巴特尔率领,一行三十余人,住进了礼部安排的会同馆。按照惯例,皇帝将在奉天殿接见使臣,接受国书,进行一番程式化的外交辞令交锋。
接见当日,奉天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林锋然高坐龙椅,身穿十二章纹衮服,面色沉静,不怒自威,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疲惫和警惕。
瓦剌正使巴特尔,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穿着华丽的蒙古袍服,腰佩弯刀(殿前已卸下),大步上殿,依礼参拜,但眼神倨傲,举止粗豪,带着草原霸主特有的蛮横之气。
“瓦剌使臣巴特尔,奉我太师也先之命,参见大明皇帝陛下!”巴特尔的声音洪亮,震得殿宇回响。
“平身。”林锋然淡淡道,“也先太师遣卿前来,所为何事?”
巴特尔昂首道:“皇帝陛下!我蒙古铁骑,天下无敌!今秋高马肥,兵锋正盛!太师命我前来,是要问问陛下,为何屡次背弃盟约,削减岁币,关闭马市?若陛下不给出满意答复,恢复旧例,并加倍补偿,我太师麾下数万雄兵,必将踏破边关,直捣京师!到时,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这番话,赤裸裸的武力威胁,嚣张至极!殿内群臣闻言,无不色变,有的愤怒,有的恐惧。
若是往常,林锋然或许会严词驳斥,或虚与委蛇。但此刻,他心中早已定下“拖”字诀,且被内外压力逼出了一股邪火,竟生出几分戏谑之心。他想起穿越前那些商业谈判中的话术,决定给这个蛮横的使臣来点“降维打击”。
林锋然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缓缓开口道:“巴特尔使者,此言差矣。朕闻,草原有谚,‘狂风折巨木,细雨润草根’。武力征服,或可得一时之地,却难收长久之心。也先太师雄才大略,岂会不知此理?”
巴特尔一愣,没料到皇帝会这么接话,梗着脖子道:“陛下何意?我蒙古男儿,只信手中弯刀!”
林锋然不慌不忙,继续“跑火车”:“弯刀固然锋利,然治国安邦,需刚柔并济。譬如经商,强买强卖,终非长久。唯有互利共赢,方能财源广进。也先太师欲开通商路,朕心甚慰。然,贸易之道,在于公平。大明物产丰饶,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皆草原所需。草原牛羊马匹,皮革毛毡,亦为我所缺。若能设立公平市集,制定合理税则,使商贾往来无忧,则大明得其利,草原获其需,百姓安居,边境宁靖,岂不美哉?何必动辄刀兵,徒耗国力,结怨子孙?”
他这一套“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理论,夹杂着半文半白的古文,把巴特尔听得目瞪口呆,脑子完全跟不上节奏。什么“刚柔并济”?什么“互利共赢”?什么“公平市集”?这跟抢地盘、要钱要粮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陛下……陛下所言,太过深奥……本使……本使只知太师有令,岁币必须加倍,马市必须重开,否则……”巴特尔试图把话题拉回威胁的轨道。
林锋然打断他,笑容更盛:“使者莫急。岁币之事,关乎两国体例,需从长计议。马市重开,朕亦有此意。然,如何开,何处开,税几何,弊如何防,皆需详细章程。不若这般,使者且在馆驿安心住下,朕命礼部、户部官员与使者细细商讨,拟定一个……嗯,‘合作框架协议’,务必做到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如何?”
“合作……框架协议?”巴特尔彻底懵了,他带来的任务清单里根本没有这个词!他感觉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浑身力气没处使。
殿内群臣也面面相觑,皇帝这番应对,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既不强硬对抗,也不软弱屈服,而是扯出了一大套闻所未闻的道理,把瓦剌使臣绕得晕头转向。虽然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但似乎……效果不错?至少那巴特尔的气焰被打压了下去。
接见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巴特尔带着满脑子问号和混乱,晕乎乎地退出了奉天殿。
退朝后,林锋然回到乾清宫,回想刚才自已那番“满嘴跑火车”的表演,不禁有些失笑,胸中闷气也散了不少。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拖延时间而已。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如何赏赐使臣,既能体现天朝气度,又不显得软弱,还能……或许能起到一些分化瓦解的作用?
他本能地想到了江雨桐。她对草原习俗颇有了解,或许能有独到见解。但想到太后的指控,他又犹豫了。此刻召见,风险太大。
踌躇间,他目光落在御案一角,那里放着舒良早上悄悄呈上的一本薄册,是江雨桐近日整理的《北疆风物志略》摘要,其中恰好有关于草原部落生计、物产需求的记载。他心中一动,拿起册子翻看起来。
册中不仅记录了草原缺茶、缺铁、缺医少药的情况,还详细分析了各部落首领的喜好和弱点。字里行间,透着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考量。
正当他沉思时,舒良悄声进来禀报:“皇爷,西暖阁那边……江姑娘让奴婢转呈一物。”说着,递上一个素雅的小锦囊。
林锋然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片压制成梅花形状的、色泽黑褐油润的茶饼,散发着一种沉稳的陈香。锦囊内还有一张小笺,上是江雨桐清秀的字迹:“此乃前岁所制普洱熟饼,性温味醇,去腻消食,尤宜肉食为主之体。北地风寒,或可御寒暖胃。妾偶得之,谨奉陛下品鉴。”
没有提及朝政,没有涉及使臣,只是一份看似寻常的“茶礼”。但林锋然瞬间就明白了她的用意!她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他:赏赐瓦剌使臣,与其炫耀那些华而不实的珠宝绸缎,不如投其所缺,赠予实用的茶叶、药材!尤其是这种经过发酵、耐储存、适合游牧生活的普洱茶,更是贴心!
“好!好一个‘投其所缺’!”林锋然眼中精光一闪,心中豁然开朗!江雨桐果然懂他,也懂如何与草原打交道!这种方式,既彰显了天朝物产丰饶、关怀远人的气度,又能切实满足对方需求,比单纯的武力威慑或金银贿赂,更能收买人心,尤其是下层牧民和中小头领的人心!这是真正的“文化输出”和“软实力”!
他立刻召来礼部尚书和户部侍郎,吩咐道:“赏赐瓦剌使臣的清单,重新拟过!减少那些虚华的器物,增加实用的物品!特别是上等的砖茶、普洱茶,还有治疗风寒、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材,要量大质优!再选些制作精良的铁锅、农具(暗示定居农耕的好处)!朕要让也先知道,大明给他的,不仅是刀兵威胁下的岁币,更是能让他的部众过得更好的东西!”
两位尚书虽然对皇帝突然改变赏赐思路有些诧异,但见皇帝态度坚决,且这方案确实别出心裁,便领命而去。
安排完此事,林锋然心情稍缓。他拿起那枚普洱茶饼,放在鼻尖轻嗅,那股醇厚的香气,仿佛也带着远在暖阁中那个女子的沉静与智慧,悄然安抚了他焦躁的心绪。
然而,他这片刻的宁静,很快就被赵化带来的一个紧急密报打破。赵化的脸色异常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
“陛下!潜伏在惠王府别院的暗桩冒死传出消息!昨夜子时,有一黑衣人秘密潜入别院,与惠王密谈至凌晨!暗桩冒险靠近,隐约听到他们提及……提及‘宫中’、‘癸卯日’、以及……‘大事成后,当效仿成祖旧事’!”
成祖旧事?!靖难之役?!
林锋然手中的茶饼,“啪”一声,掉在了御案之上。
(第61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联的江山,全是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