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郡味县,因疑似发现大将军姜维所部踪迹的消息,原本沉闷压抑的流亡朝廷,如同被投入一块巨石的深潭,骤然激荡起来。希望与疑虑,期待与担忧,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弥漫。
诸葛瞻在最初的狂喜之后,迅速冷静下来。他深知,在未得到确切消息前,任何乐观都是危险的。他立即与霍弋商议,加派数路精锐斥候,携带他的亲笔信和朝廷印信,沿着牂牁江北上,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并确认那支军队的身份和状况。同时,他严令封锁消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或给潜在的敌人可乘之机。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朝廷核心官员中,暗流涌动。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主降派,对此消息深感不安。若姜维真的率领主力大军南下汇合,那么朝廷主战的力量将大大增强,他们“议和求存”的主张将更难有市场。谯周私下对几位亲近官员叹息道:“即便伯约真能率残部抵达,亦是疲敝之师,焉能抵挡邓艾虎狼之众?届时引来魏军主力南下,这南中弹丸之地,岂非玉石俱焚?唉,福兮祸之所伏啊!” 这种悲观论调虽未公开,却也在小范围内悄然扩散。
而镇南将军、建宁太守霍弋,心态则更为复杂。一方面,作为汉臣,他当然希望国家柱石姜维安然无恙,能增强抗魏力量;但另一方面,他久镇南中,已成一方诸侯,朝廷与大将军的到来,势必打破他经营多年的权力格局。姜维若至,谁主沉浮?军权、粮秣、与夷人的关系,都将面临重新洗牌。他表面积极配合诸葛瞻派兵寻访,内心却充满了审慎的观望。
就在味县各方势力心思各异、焦灼等待之际,远在牂牁江上游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支军队正沿着险峻的河谷,艰难地向南跋涉。
这确是大将军姜维所部。只是,这已非昔日兵强马壮、旌旗蔽日的北伐雄师。队伍人数不足万人,且大多衣衫褴褛,甲胄残破,许多士卒带着伤,步履蹒跚。旌旗虽在,却已褪色破损,在山风中无力地飘摇。队伍中夹杂着不少伤病员乘坐的简易担架,压抑的呻吟和咳嗽声不时响起,整个队伍笼罩在一种悲壮而疲惫的气氛中。
绵竹关失守后,姜维面临魏军主力的步步紧逼和侧翼邓艾偏师的威胁,深知死守无益,果断决定战略转移。他并未直接向南溃退,以免被敌军尾随追击,而是采取了极其大胆且艰难的路线:向西退入羌胡之地,利用复杂地形和与部分羌族部落的旧谊,短暂休整,然后陡然折向东南,沿牂牁江峡谷南下,意图穿越乌蒙山,进入相对安全的南中地区,与朝廷汇合。
这条路线,远比直接南下来得遥远和险恶。他们需要穿越无人区,翻越雪山,渡过急流,沿途补给极其困难,全靠狩猎、采集和极少的随身干粮维持。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冻饿而死、失足坠崖者不在少数。但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冒险,让他们奇迹般地甩开了邓艾主力的追击,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姜维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战马上,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老将,此刻面容憔悴,眼窝深陷,鬓发愈发斑白,唯有一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闪烁着不屈的火焰。他不断鼓励着身边的将士:“儿郎们!坚持住!穿过这片山,就到建宁了!陛下和卫将军就在前面等着我们!到了那里,就有饭吃,有衣穿!我大汉,还没有亡!”
他的鼓舞,是这支残破军队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精神支柱。军中主要将领如张嶷、傅佥等人,也都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维系着这支队伍最后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一日,队伍行至一处名为“鬼见愁”的险要峡谷,两岸峭壁如刀削斧劈,谷底江水咆哮,仅有悬崖上开凿的一条窄窄的栈道可通。栈道年久失修,木板腐朽,险象环生。
“大将军,此栈道恐难通行大队人马。”张嶷担忧地禀报。
姜维凝视着险峻的峡谷,沉声道:“别无他路,唯有闯过去!传令,卸下不必要的辎重,人马分离,分批通过!身体强健者先行,探路加固;伤病员及体弱者居中,由精锐护卫;本将军亲自断后!”
命令下达,队伍开始小心翼翼地通过栈道。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不时有碎石滚落深涧,发出令人心悸的回响。就在大队人马行至中途时,意外发生了!一段栈道因承重过大突然断裂,十余名士卒连同驮着少量粮草的骡马,惨叫着坠入汹涌的江水中,瞬间被激流吞没!
“停止前进!稳住!”姜维厉声大喝,声音在山谷中回荡。队伍出现了一阵恐慌和骚动。
“不要慌!抓紧藤蔓!贴紧山壁!”张嶷、傅佥等将领奋力呼喊,稳定军心。
姜维下马,亲自走到栈道断裂处,指挥士兵利用随身携带的绳索和刀斧,砍伐崖壁上的藤蔓和树木,紧急抢修栈道。整个过程耗时良久,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既要担心栈道再次坍塌,又要防备可能出现的追兵或土着袭击。
就在这艰难时刻,前方探路的斥候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在栈道另一端发现了人类活动的新鲜痕迹,并在岩壁上发现了刻画的简易箭头标记,指向南方!
“大将军!看这标记手法,似是我军斥候所用!莫非……莫非是卫将军派来接应我们的人留下的?”斥候激动地报告。
姜维精神一振,仔细查看了标记,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不错!是汉军的标记!思远……他们果然到了南中!他们在找我们!”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疲惫不堪的将士们。求生的欲望和与主力汇合的期盼,让他们爆发出最后的力气,加快了修复和通行的速度。
历经千难万险,付出了数十人坠涧的代价后,这支饱经磨难的队伍,终于全部通过了“鬼见愁”峡谷。尽管损失惨重,但希望就在前方。
又经过数日艰苦行军,当队伍前锋绕过一座山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相对开阔的河谷盆地展现在眼前,远处甚至可以看到袅袅炊烟。而更让他们激动的是,一队约百人的骑兵,打着清晰的汉军旗帜,正等候在谷口!为首一将,正是霍弋派出的部将!
“前方可是大将军姜维麾下?”霍弋部将高声问道。
“正是!我乃大汉大将军姜维!”姜维催马上前,声音虽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部将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末将奉建宁太守霍弋将军之命,在此迎候大将军!陛下与卫将军现今均在味县!请大将军随末将前往!”
至此,姜维所部历经九死一生,终于看到了汇合的曙光。然而,当他们跟随向导走向味县时,姜维望着身后这支疲惫不堪、减员严重的队伍,心中清楚,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如何安置这些残兵?如何面对朝廷内部可能的纷争?如何与霍弋相处?如何在这南中一隅,重整旗鼓,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
残兵南下,汇合在即,但南中的天空,并未因此而晴朗,反而因这支力量的注入,孕育着新的、更复杂的风云变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汉阙孤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