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十六年(公元277年)冬,成都克复的狂喜余波未平,凛冬已至。北风呼啸过残破的城垣,卷起焦土的气息,也带来刺骨的寒意。故都虽复,然满目疮痍,百业凋零。数十万历经苦战的将士亟待补给休整,数以万计的降卒需要安置整编,流离失所的百姓渴望安定,被战火蹂躏的土地等待复苏。与此同时,靖安司从北方和东方传来的密报,如同天际隐约的雷声,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晋帝司马炎虽未立即大举兴兵报复,然荆州羊祜、陇右杜预所部频繁调动,边境气氛日趋紧张;东吴陆抗大军虽暂缓西进,却仍陈兵边境,虎视眈眈。连续的征战已使府库几近空虚,民力疲敝。是凭借新胜之威,不顾疲弊,继续北图汉中、东进荆州?还是暂敛兵锋,抚恤伤痕,巩固根本?一个关乎政权能否持久的战略抉择,严峻地摆在了决策者面前。止兵休整,非为怯战,实为更长远的进取蓄力。
成都旧皇宫殿堂,虽经初步清扫,仍难掩破败。皇帝刘禅端坐于临时设置的御座上,面容清癯,眉宇间凝聚着前所未有的沉重。下方,卫将军诸葛瞻、大将军姜维、安南将军霍弋、秘书令郤正、大司农张质、光禄大夫谯周等文武重臣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胜过殿外寒冬。此次朝议,将决定新政权的未来走向。
姜维首先出列,虽面带倦容,然目光锐利如昔,声若洪钟:“陛下!成都已复,然汉中、梓潼仍在晋手,乃我北方门户,不可不图!晋军新败,士气低迷,而我军挟大胜之威,正宜一鼓作气,命一上将出剑阁,收取汉中,则益州全境可定,北进根基方固!若待司马炎缓过气来,遣良将精兵固守,则悔之晚矣!” 他的主张代表了军中强烈的进取意愿,渴望乘胜扩大战果。
霍弋亦附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东吴陆抗,虽暂观衅,然其心难测。若能北定汉中,全据益州天险,则我进可攻,退可守,吴人亦不敢轻举妄动。臣愿率南线将士,为大将军策应!”
然而,大司农张质手持几乎空白的仓廪册,声音沙哑地泼了一盆冷水:“陛下!姜、霍二位将军忠勇可嘉,然……然府库实在难以为继了!去岁为支撑北伐,南中存粮已消耗十之七八。今岁虽略有征收,然新附之民亟待赈济,将士赏赐、阵亡抚恤皆需巨万。若再兴大军北出剑阁,千里转运,人吃马嚼,臣……臣恐粮道断绝,军心涣散啊!” 他跪地泣道:“非臣不愿供给,实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光禄大夫谯周立刻持笏高声道:“张司农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陛下!《老子》有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幸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克复旧都,此乃上天警示,当止戈息武,与民休息!汉中虽要,然岂比我亿万生灵之元气、府库之根本?当此之时,应效文景之治,轻徭薄赋,蓄养民力,方是长治久安之道!若再启战端,只恐民心怨怼,根基动摇!” 其言代表了历经战乱后渴望和平的普遍民意及朝中保守势力。
双方争论激烈,一方要趁热打铁,一方要休养生息,各有道理,互不相让。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自会议开始便凝视着巨大益州舆图、沉默不语的卫将军诸葛瞻,以及端坐龙椅、神色复杂的皇帝刘禅。
刘禅深吸一口气,将目光从争论的臣子身上移开,望向诸葛瞻,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决断:“卫将军,姜维欲进,张质言困,谯周主和。皆为国谋,然朕心纷乱。数年征战,将士疲敝,百姓困苦,朕岂不知?然汉中要地,关乎北疆安危,亦难轻弃。当此两难之境,卿……以为该如何区处?” 此时的刘禅,已深知决策之重,将最终的战略抉择,托付给了最信赖的股肱。
诸葛瞻的目光,缓缓扫过舆图上标明的汉中之险、剑阁之雄,又掠过成都周边亟待恢复生机的郡县,最终落在代表晋、吴大军动向的标记上。他深知,此刻的决策,将决定汉室复兴的根基能否稳固。良久,他缓缓转身,面向刘禅及众臣,声音沉稳而清晰,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陛下,殿下,诸位同僚。大将军欲乘胜北定汉中,乃为国开疆之忠勇,其志可嘉!张司农忧心粮匮民疲,谯大夫主张与民休息,亦是老成谋国之言,其情可悯!然,瞻细思之,当此形势,进取与休整,非截然对立。当以‘巩固根本,暂止兵戈,内修政理,外备强敌’为今后一段时日的根本国策。此非怯战,实为‘以退为进,张弛有道’也!”
他走到地图前,详细阐述了其“止兵休整,蓄力待时”的系统方略:
“故,臣恳请陛下,颁下‘止兵休整’诏,明确未来一至两年内,我军战略重心由外线进攻转为内线巩固。其要有四:‘罢兵、安民、整军、固防’。”
“其一,明诏罢兵,与民休息。” 他定下基调,“奏请陛下,即刻明发诏书,宣告天下:鉴于克复成都,大汉法统重光,为恤将士劳苦,苏解民困,即日起,除必要的边境警戒与剿匪外,暂停一切大规模对外攻伐。北线,大将军姜维所部,主力撤回成都周边及涪水一线休整,对汉中方向,采取守势,依托剑阁、涪城险要,深沟高垒,严密监视晋军动向,但不主动寻衅。南线,霍弋都督所部,部分精锐驻守越嶲、灵关,监视吴军,主力亦回师成都平原屯驻。此举,可向天下示我朝仁德,安反侧之心,聚四方之望。”
“其二,大力安民,恢复生产。” 这是稳固根基的核心,“命大司农张质总责,秘书令郤正协理:一、立即核查成都及新附郡县户口、田亩,颁布《劝农令》,贷予种子、农具,鼓励流民归田,减免一到两年赋税。二、以工代赈,组织军民整修都江堰等水利设施,恢复成都平原农业命脉。三、鼓励工商,开放官市,促进流通,活跃经济。唯有仓廪实,民心安,方有持续征战之底气。”
“其三,全面整军,提质强能。” 他着眼于军队未来,“命大将军姜维、安南将军霍弋,利用此休整期:一、妥善整编数万降卒,愿留者打散编入各军,愿去者给予路费遣散,精锐者选入无当飞军等主力。二、系统总结北伐各役经验教训,加强士卒操练,尤其提升山地、攻城等特殊环境作战能力。三、命军器监毛炅,利用蜀中资源,在成都设立工坊,大规模制造、维修军械,尤其加强弩箭、铠甲质量。四、厚赏有功将士,优抚阵亡者家属,凝聚军心。”
“其四,巩固边防,广布耳目。” 他重视外部威胁,“北线剑阁、涪城,南线灵关、且兰,东线巴东等要隘,皆需派得力将领驻守,增修堡垒烽燧。命靖安司张嶷,将工作重点转向对晋、吴的渗透与情报搜集,务必掌握其大规模军事调动之迹象,防患于未然。”
诸葛瞻的方略,系统全面,既回应了现实的困境,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体现了高超的战略平衡艺术。刘禅听罢,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之光,朗声道:“善!卫将军老成谋国,思虑周详,深合朕意!数年征战,将士辛苦,百姓艰难,确当休养生息,固本培元!便依此议!着郤正即刻草拟《止兵休整诏》,布告中外!姜维、霍弋、张质、郤正等,依卫将军所议,分头落实!待我元气恢复,兵精粮足,再图中原未迟!” 皇帝一锤定音,国策遂定。
诏令颁布,汉军这台战争机器,开始从高速进攻转向有序整顿。姜维虽心念汉中,然深明大义,严格执行诏令,留张翼守剑阁,廖化屯涪城,自率主力回成都周边屯田休整。霍弋亦安排爨谷、焦璜等将分守要隘,主力回防。成都平原上,随处可见军民协力,修缮水利,垦荒种麦的景象。军器监在李遗协助下,于成都设立大型作坊,炉火日夜不熄。靖安司的工作重心悄然转变,细作像蒲公英种子般撒向北方和东方。
然而,休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部分渴望军功的将领心存失落;降卒的整合亦引发了一些摩擦;而晋军的小股部队趁汉军后撤,加强了对边境的骚扰。一日,镇守剑阁的张翼送来急报,称晋将胡烈所部活动频繁,有试探进攻的迹象。
诸葛瞻闻报,并不慌乱,与姜维商议后,采取“以精骑对游骑”的策略,命赵广率精锐骑兵,对晋军骚扰部队进行了一次干净利落的反击,斩获数百,迫使其收敛。诸葛瞻以此为例,告诫诸将:“止兵非怯战,乃蓄力。敌若来犯,必以雷霆还击,使其知我虽休整,爪牙犹利!”
至章武十七年春,止兵休整的政策初见成效。成都平原重现绿色,市集逐渐恢复,军心士气在休整和训练中得到恢复和提升。刘禅在诸葛瞻陪同下,巡视成都周边军营和乡里,见士卒精壮,百姓渐安,感慨地对诸葛瞻道:“昔日丞相《出师表》言‘民穷兵疲’,朕今方知其味。今能暂息刀兵,与民更始,皆赖卫将军与诸卿之力。” 言语中充满了对治国不易的深刻体会。
诸葛瞻躬身答道:“陛下,此乃天地祖宗庇佑,将士吏民同心。然,晋吴未灭,此诚不可稍懈之时。今之休整,正为来日之雷霆一击。”
止兵休整国策的实施,标志着南汉政权从连续的军事扩张转向了内部巩固与力量积蓄的战略阶段。这是一次必要的停顿,是为了下一次更强劲的飞跃而进行的深沉呼吸。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汉阙孤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