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安敢如此!!!”
姬延的怒吼在观星台上回荡,声震四野,蕴含着君王被触犯逆鳞的滔天震怒与凛冽杀机。琅琊陷落,“徐福后人”、“代周摄政”的狂言,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向了他刚刚重塑的帝国权威与华夏尊严!这已非简单的边患,而是赤裸裸的侵略与窃国!
然而,极致的愤怒并未让他失去理智,反而如同冰水浇头,让他瞬间从太庙局的胜负中彻底清醒。他意识到,自己再次落入了对手精心编织的陷阱——太庙之局,不过是吸引他注意力的佯攻,真正的致命一刀,来自海上,来自那群趁着帝国腹地空虚、悍然登陆的海外豺狼!
“好一个‘监天’!好一个‘蓬莱’!引狼入室,欲亡我社稷!”姬延声音冰冷,眼中却燃烧着足以焚尽一切的火焰,“既然尔等自寻死路,朕便成全你们!”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得面色发白的苏厉、程邈等人,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传朕旨意!”
“第一,晋鄙继续清剿太庙地宫残敌,务必生擒首要,查明其与倭寇勾结之细节!地宫事务,全权交由程邈负责!”
“第二,苏厉即刻起草《讨倭檄文》!将倭寇窃据琅琊、妄称摄政之滔天罪行,昭告天下!号召华夏儿郎,共击外虏,卫我河山!”
“第三,令北疆驻军,分兵五万,火速南下,沿黄河布防,绝不容倭寇西进一步!”
“第四,征调京畿、三辅所有可用之兵,由朕亲自统帅,即刻东征!”
“第五,飞鸽传书尚未被波及之沿海各郡,严令其闭城自守,加固海防,若遇倭寇,坚壁清野,待朕王师抵达!”
“第六,通告齐地!言明倭寇之祸,令各城邑自募义勇,配合官军,若齐公田文尚有半分华夏血脉,便该知道如何抉择!”
一连串命令,如同疾风骤雨,瞬间定下了应对这场空前危机的基调——攘外为先,内部矛盾暂缓!姬延展现出了一位雄主在危难时刻应有的决断与魄力。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战略重心从肃清内部叛逆,转向抵御外侮。
“陛下,御驾亲征,是否……”有老臣试图劝阻,担忧天子安危。
“倭寇都已打到家门口,妄图窃取神州了,朕岂能安坐雒邑?!”姬延断然打断,目光如炬,“此战,非仅关乎一城一地之得失,更关乎华夏气运,关乎朕之天命!朕必须亲临前线,激励将士,碾碎这些海外宵小的痴心妄想!”
他深知,此战若不能迅速、凌厉地击败倭寇,挽回琅琊,那么“周室衰弱,外虏可欺”的印象将迅速蔓延,各地潜伏的野心家必将蠢蠢欲动,刚刚统一的帝国可能瞬间分崩离析!他必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震慑所有内外之敌!
命令如山,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讨倭檄文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地,倭寇的罪行与狂妄激起了华夏子民的同仇敌忾。北疆精锐铁骑开始星夜兼程南下。京畿地区的军队迅速集结,粮草辎重源源不断调往前线。
三日后,姬延留下苏厉与部分大臣镇守雒邑,处理政务,稳定后方,自己则亲率八万精锐禁军与征调的府兵,誓师东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一股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与此同时,太庙地宫内的战斗也已结束。负隅顽抗的“监天”残党被尽数歼灭,但那名关键的“星之巫女”与完整的“天外奇石”却不知所踪,显然早已通过其他密道转移。只擒获了几名核心长老,正在严加审讯。
而从琅琊方向逃出的溃兵与难民,也带来了更多关于倭寇的消息:这支倭寇兵力约有三万余人,装备精良,作战凶悍,且军中似乎有熟悉中土地形的向导。他们占领琅琊后,并未立刻大肆屠城,而是迅速加固城防,并派出小股部队向周边劫掠粮草,摆出了一副长期固守、以待时变的架势。
“看来,他们是在等。”行军途中,姬延对着摊开的地图,冷静分析,“等‘监天’组织在帝国内部制造更大的混乱,等其他诸侯看清形势蠢蠢欲动,甚至……可能在等来自海上的后续支援。”
“陛下,我军虽众,然倭寇据坚城而守,若强攻琅琊,恐伤亡巨大,且耗时日久。”随军将领担忧道。
“谁说朕要强攻琅琊?”姬延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倭寇跨海而来,其最大弱点,一在补给,二在归路!朕为何要与他硬碰城墙?”
他手指猛地点在琅琊侧后方的海岸线上:
“传令水师,不必与倭寇海船正面交锋,以其部主力,绕至琅琊外海,封锁其补给线与归路!朕要让他成为瓮中之鳖!”
“再令晋鄙,分兵两万,不必来与朕汇合,直插琅琊与内陆联系之咽喉要道,构筑壁垒,断其陆上外援与劫掠之路!”
“朕亲率主力,进逼琅琊,但围而不攻,以高垒深沟困之!朕要让他们眼睁睁看着,粮草耗尽,援军无望,军心溃散!”
这是一套标准的“围点打援”、断其根本的战略!姬延充分利用己方内线作战、资源充足的优势,避免攻坚战的不必要损耗,转而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命脉!
“此外,”姬延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将擒获的‘监天’长老,择其一二,于阵前历数其勾结外虏、祸乱华夏之罪行,然后……当众处决!首级传示三军及各郡县!朕要用他们的血,来祭旗,来唤醒所有尚存犹豫之人!”
攻心为上!他要彻底剥掉“监天”组织身上那层神秘乃至“替天行道”的伪装,将其钉死在“汉奸国贼”的耻辱柱上,从内部瓦解敌人的士气,并震慑所有潜在的合作者!
战略既定,东征大军如同高效的战争机器,迅速展开行动。
水师主力悄然离港,执行封锁任务。晋鄙分兵疾行,卡住要道。姬延亲率的主力则浩浩荡荡开至琅琊城下,却不急于进攻,而是开始大规模修筑营垒工事,摆出了长期围困的架势。
城头上的倭寇显然没料到周军反应如此迅速,更没料到对方竟不直接攻城,反而采取了最让他们难受的围困战术。几次尝试性的出击,都被以逸待劳的周军精锐击退,损失不小。而海上的补给船队,也传来了遭遇周军水师拦截、无法靠岸的消息。
琅琊城内,开始弥漫起不安的气氛。
这一日,姬延正在巡视前沿工事,一名斥候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一支约千人的队伍,打着“抗倭义军”的旗号,来自附近的莒县,请求加入王师,共击外虏。
姬延目光微动。在这个敏感时刻,突然出现一支来历不明的“义军”?
是真心抗敌?还是“监天”或倭寇派来的奸细?
他沉吟片刻,下令:“准其加入,但需打散编入各营,严加看管。将其首领带来见朕。”
他倒要看看,这主动送上门来的,究竟是义士,还是……又一个带着特殊任务的“素商”?
然而,就在姬延准备接见那名义军首领,一探究竟之时,程邈从雒邑派来的加急密报送到了他的手中。密报上的内容,让他刚刚因战场布局而稍显平静的心潮,再次掀起了巨浪——
通过对太庙地宫缴获文书及擒获长老的交叉审讯,发现“监天”组织与倭寇勾结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第三股势力!一些零星的线索指向了……北方草原!而且,审讯中提到,那“星之巫女”在仪式前曾反复推演星图,其关注的重点,除了“归藏”,还有一个极其隐晦的指向——极北之地!
草原?极北?!
姬延握着密报,望向北方,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难道这场看似是“监天”引倭寇入侵的危机,其背后,还牵扯着更北方、更广阔的棋局?!
那“星之巫女”和“天外奇石”的真正目标,莫非并非中原,而是……那苦寒的极北之地?!
这突如其来的线索,让整个局势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统一了战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