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远正式拜师的那天下午,林晚星收到了一封来自国际美食协会的邮件。她正坐在工作室的茶室里,手把手教新徒弟处理一块上好的金华火腿,电脑提示音响起时,她刚讲到如何通过火腿的纹理判断其风干年份。
“抱歉,稍等一下。”林晚星对赵明远温和地说,伸手点开邮件。
赵明远安静地站在一旁,手中的刀具保持着刚才的姿势,眼神专注而认真。
邮件内容让林晚星微微怔住。这是国际美食论坛发来的正式邀请函,邀请她作为中国美食文化推广的代表人物,在下个月的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怎么了?”陆时衍从门外进来,敏锐地察觉到她神色的变化。
林晚星将屏幕转向他:“国际美食论坛邀请我去做演讲。”
陆时衍俯身细看,唇角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骄傲:“这是好事。国际美食论坛历来只邀请各国美食界的泰斗人物,你是第一个收到邀请的华人女性厨师。”
“我知道。”林晚星轻轻抚摸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正因如此,才觉得责任重大。”
赵明远适时开口:“师父,需要我回避吗?”
“不用。”林晚星摇头,目光重新落回徒弟身上,“正好,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明远,你觉得我该接受这个邀请吗?”
赵明远思考片刻,认真地说:“师父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华美食文化,这是一个难得的平台。但...”他犹豫了一下,“您现在的身体状况...”
林晚星欣慰地笑了:“你考虑得很周全。不过,如果准备充分,应该没问题。”
陆时衍已经拨通了助理的电话:“把下个月的国际美食论坛资料发给我,特别是往届演讲嘉宾和议题设置。”
半小时后,三人围坐在茶桌前,面前摊开着论坛的详细资料。
“往届演讲主题多集中在法餐、意餐和日料体系,”陆时衍翻看着资料,“中餐代表虽然也有过几位,但都是从传统技艺角度出发。”
林晚星点头:“这就是问题所在。国际美食界对中餐的认知还停留在‘古老’、‘传统’的层面,很少有人关注当代中餐的创新与融合。”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传承、创新、融合、情感。
“我想讲的不是菜谱,不是技巧,”林晚星眼神坚定,“而是中国美食背后的文化逻辑和情感连接。”
赵明远若有所悟:“就像师父刚才教我的,火腿不只是一块肉,它承载着时间、气候和人的耐心。”
“正是如此。”林晚星赞赏地点头,“中国美食的精髓从来不只是味道,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晚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她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商业活动,专心投入到演讲内容的构思中。
陆时衍特意将书房重新布置,添置了更舒适的孕妇座椅和脚凳。每天清晨,他陪林晚星散步回来后,就让她在书桌前坐下,自己则在一旁处理公司事务,随时准备提供支持。
“我觉得这个部分用视频展示会更好。”某天晚上,林晚星将刚完成的演讲稿递给陆时衍。
陆时衍接过厚厚的文稿,仔细阅读。文稿从《烟火小厨》的一道番茄炒蛋讲起,延伸到食物如何成为情感纽带;从滇南山区的香米,谈到食材背后的土地与人的故事;再从粉丝感恩活动,引申出美食作为社交媒介的当代价值。
“很有深度,但会不会太学术化?”陆时衍提出建议。
林晚星想了想:“那我加入一些互动环节。现场演示一道简单的菜品,让听众亲身感受。”
“这个主意好。”陆时衍赞同道,“不过要选一道既容易操作,又能体现中华美食精髓的菜。”
“那就文思豆腐吧。”林晚星几乎不假思索,“刀工要求高,但成品极其震撼,而且最能体现中餐‘化繁为简’的哲学。”
赵明远得知后,主动请缨:“师父,能让我来负责文思豆腐的练习食材吗?我想学习整个准备过程。”
于是,每天的准备工作又多了一项内容。赵明远早早来到工作室,按照林晚星的要求准备各种食材,而林晚星则在书房反复修改演讲稿,不时走出来查看徒弟的进展。
“切豆腐的时候,心要静,手要稳。”林晚星站在赵明远身边,观察他处理豆腐的每一个动作,“不是用手在切,是用心。”
赵明远全神贯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手中的刀轻轻起伏,豆腐在水中慢慢展开,如同绽放的菊花。
“很好,比昨天有进步。”林晚星点头认可,“记住这个感觉。”
随着论坛日期的临近,林晚星的肚子也越来越大。陆时衍不放心她长途飞行,特意安排了私人飞机,并请了专业医护人员随行。
出发前三天,林晚星在工作室进行最后一次试讲。听众只有陆时衍和赵明远,但她依然认真对待,穿上专门为演讲定制的宽松中式礼服。
“各位下午好,”她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讲台前,神态自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如何做一道菜,而是如何通过一道菜,读懂一个民族的情感密码...”
她的演讲从个人经历出发,却不局限于个人故事;她谈论传统,却赋予其当代意义;她展示技艺,却更强调技艺背后的文化逻辑。当讲到在滇南山区与村民一起收割香米的经历时,她的声音里带着真挚的情感;当谈及粉丝感恩活动时,她的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演讲的最后,她现场演示了文思豆腐的制作。虽然身体不便,但她的手依然稳定,刀起刀落间,一块普通的豆腐在水中化作千万细丝,每一根都细如发丝,却又完整不断。
陆时衍在台下看着,眼神中满是骄傲。而赵明远则全程录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试讲结束,林晚星轻轻吐出一口气,额头上已经沁出细汗。
“非常精彩。”陆时衍上前扶她坐下,“不过时间有点长,考虑到你到时候的身体状况,可能还需要精简一些。”
赵明远也激动地说:“师父,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这样讲美食。这不只是烹饪课,更像是一场关于文化和哲学的思考。”
林晚星接过陆时衍递来的温水,轻轻啜饮:“这正是我想达到的效果。”
当天晚上,林晚星在整理行李时,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邮件。是国际美食协会主席亲自写来的,信中除了确认最后的流程安排,还委婉地提到,另一位演讲嘉宾——法国米其林三星主厨雷诺先生——对她的演讲内容很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在论坛期间进行交流。
“雷诺是法国美食界的权威,以挑剔着称。”陆时衍看着邮件,微微皱眉,“他主动提出交流,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林晚星却笑了:“不管是好是坏,这都是一个机会。如果连雷诺这一关都能过,那中华美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就真的不一样了。”
她抚摸着已经收拾好的中式礼服,眼神坚定而自信。
临行前的夜晚,林晚星站在衣帽间的全身镜前,看着镜中那个身怀六甲却依然挺拔的自己。陆时衍从身后轻轻环住她,手掌覆在她隆起的腹部。
“紧张吗?”他低声问。
“有一点。”林晚星诚实地说,将手覆在他的手上,“但更多的是期待。这是我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美食的故事。”
腹中的孩子轻轻动了一下,仿佛在为她鼓劲。
“孩子们也支持妈妈呢。”陆时衍轻笑。
林晚星转身面对他,眼神明亮:“我会让世界看到,中国美食不只是古老的传统,更是活着的、呼吸着的、不断创新的文化。而且,”她顿了顿,唇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妈妈曾经为了心中的热爱,勇敢地站在世界的讲台上。”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澈的月光洒满卧室。林晚星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演讲,更是一次文化的对话。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