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的倒台如同移走了压在头顶最沉重的一块巨石,靖王府和其推动的“新政”终于获得了喘息和发展壮大的空间。然而,徐明和林小雨都清楚,扳倒一个权臣容易,要改变延续千年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才是真正的万里长征。
朝堂之上,少了宰相一党的明枪暗箭,气氛缓和了许多。但潜藏的保守势力依然盘根错节,只是暂时蛰伏,用更隐蔽的方式表达着不满。比如,在讨论是否将王府工坊的“新式管理法”和“标准化生产”经验,推广至官营织造局时,便遭遇了软钉子。
“靖王殿下之法固然精妙,然官营织造牵扯甚广,匠户制度沿袭百年,骤然改动,恐生事端啊。”一位掌管工部的老臣捻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拖”字诀。
徐明这次没有硬顶,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他联合几位在军需供应中尝到甜头、转而支持他的少壮派将领和务实派官员,提议先在一个规模较小的官营作坊进行“试点”。
“无需大动干戈,只选一坊,依新法试行三月。若成效卓着,再行推广;若有不妥,即刻停止,亦无大损。”徐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这一招以退为进,让保守派难以找到理由反对。试点,成了新旧力量角力的新战场。
与此同时,林小雨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工坊内部和更广阔的社会层面。
工坊规模已逾千人,俨然一个小型社会。随着女工经济地位的提升,新的问题也开始浮现。有的女工收入远超丈夫,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甚至有丈夫跑到工坊门口闹事,指责工坊“教坏”了自家媳妇。有的女工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在婚嫁上遭遇阻碍,被视为“不安分”、“不好掌控”。
林小雨意识到,经济独立只是第一步,思想的枷锁和社会的偏见,需要更细致、更长期的工作来化解。
她在女工夜校的基础上,增设了“生活讲座”。不直接宣讲大道理,而是请来那些家庭和睦、夫妻共同进步的女工分享经验;请王府里懂得律法的幕僚,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户婚律》中关于妻子财产权利的部分(虽然极其有限);甚至组织一些简单的团建活动,增强女工们的归属感和互助精神。
她还推动成立了一个由女工自愿组成的“互助会”,初期只是互相帮忙照看孩子、解决些急难小事,后来逐渐发展到调解家庭纠纷、为受欺负的女工提供声援。这个纯民间性质的组织,悄然成为了女工们自我管理、争取权益的雏形。
一天,互助会处理了一起典型案例。女工秀娘,是工坊最早一批的技术骨干,收入丰厚,但其夫嗜赌,不仅挥霍她的工钱,还时常对她拳脚相加。互助会的几位核心成员,在林小雨的暗中支持下,没有采取激烈的对抗,而是联合了秀娘所在街坊的里正和几位有威望的老人,一起上门“说理”。她们不吵不闹,只是摆出秀娘为家庭带来的收入、其夫的恶行,以及若事情闹大可能影响其夫族中子弟名声(尤其是有读书人的人家)的利害关系。
最终,在多方压力下,秀娘的丈夫被迫写下戒赌保证书,并同意家庭开支由秀娘掌管。这件事虽小,却在女工中和周边社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它让女工们看到,团结起来,她们是有力量改变自身处境的。
【成功建立女性互助组织,探索基层女性自治路径,平等指数+2。】
【通过非对抗性手段解决家庭纠纷,有效提升女性在家庭内部的话语权,平等指数+1.5。】
【“女工夜校”内容深化,开始触及法律常识与家庭关系,女性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平等指数+1。】
系统的认可让林小雨感到欣慰。但她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徐明主导的官营织造试点,在经历了初期的人员抵触和效率波动后,凭借清晰的责任制、合理的奖惩和标准化流程,在第三个月展现了惊人的成效:产量提升四成,次品率下降一半,工匠(包括部分女匠人)收入平均增加了两成。这份实实在在的“试点报告”摆在皇帝和众臣面前,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说服力。
皇帝大悦,下旨嘉奖靖王,并着令工部总结经验,酌情在更多官营作坊推广。这道旨意,意味着徐明和林小雨带来的管理思想,第一次被官方部分认可,并开始向国家经济体系渗透。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步入正轨时,新的挑战来自意想不到的方向。
北方战事虽平,但大量伤残兵士返乡,安置问题成了朝廷新的难题。同时,南方数州持续暴雨,江河泛滥,灾民流离失所。国库在经过战争消耗后,更加捉襟见肘。
朝堂上,关于如何赈济灾民、安置伤兵的争论不休。有主张加税的,有主张动用最后储备的,也有主张让地方富户“捐输”的,但都非长久之计。
徐明看着各地报上来的灾情和请求安置伤兵的文书,眉头紧锁。他点开系统商城,看着里面那些关于“灾后防疫”、“简易安置房搭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知识,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下朝后,他找到林小雨。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更大的‘示范点’。”徐明目光灼灼,“不仅仅是经济,而是涵盖救灾、安置、民生改善的综合示范。地点,就选在京畿附近灾情最重、流民最多的一个县。”
林小雨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你想把工坊模式、农业改良、还有系统里的那些知识,全部整合起来,在一个县域范围内试验?”
“对!”徐明重重一拍桌子,“我们要向朝廷,向天下人证明,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赚钱的法子,更是治理国家、安抚民生的新路!用事实告诉所有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危机,更能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积累无可辩驳的资本!”
这个计划无疑比之前任何一步都要宏大,也更要冒险。这等于是在旧秩序的框架内,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微型的“理想国”。成功,则改革势不可挡;失败,则万劫不复。
林小雨沉默片刻,抬起头,眼中是与徐明一样的决然:“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只靠王府的力量,必须争取朝廷的官方授权和至少部分资源支持,哪怕只是一个‘特许试行’的名义。”
“没错!”徐明点头,“我这就去草拟奏章。我们要让陛下和朝臣们看到,这不是单纯的赈济,而是一项能够‘开源’,甚至未来可以‘反哺’国库的长期投资!”
新的、更宏伟的蓝图在两人心中勾勒。他们将改革的触角,从王府后院、京城工坊,毅然伸向了更广阔、也更复杂的天地——广袤而苦难的乡村与流民。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他们别无选择。
变革的火焰,在经历了朝堂的淬炼和工坊的积蓄后,即将尝试点燃一片更大的原野。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艰难,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职场人生的修仙计划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