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刚跳出来,金晃晃的光线就泼洒在土坡村的甜瓜田里。连片的塑料大棚像铺展开的绿绸缎,被晨风吹得微微鼓胀,圆滚滚的绿瓜上挂着细密的白霜,凑近了能闻到一股清甜的果香,顺着风飘出老远。
黄普踩着田埂上的露水往棚里走,浅灰色的短袖袖口磨得起了圈毛边,卡其色工装裤的裤脚沾着几块新鲜泥点,像是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带着土。
他把草编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抿紧的嘴唇和线条硬朗的下颌,手上戴着双洗得发白的线手套,指尖处磨出了三个小洞,那是常年给瓜藤整枝、给甜瓜授粉留下的痕迹。
“黄大哥,可算着你来了!”
田埂那头传来清脆的喊声,黄普抬头一看,只见一男一女扛着摄像机、提着录音笔快步走来。走在前头的姑娘穿着白色poLo衫、深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沾满尘土的白色运动鞋,肩上的相机包随着脚步晃来晃去,正是县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记者林晓。
她身后的摄像大哥扛着沉重的机器,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脖子上挂着的毛巾都浸湿了大半,嘴里还念叨着:“这乡村路看着平,走起来真费腿,不过你家这瓜田,隔着棚都能闻着甜香,难怪能上咱们县的致富榜!”
黄普赶紧停下脚步,摘下手套在裤腿上蹭了蹭,手掌上的老茧蹭过布料,留下几道浅浅的痕迹。他脸上泛起一层红晕,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让你们跑这么远,还等俺,实在过意不去。”他说话语速不快,带着点浓重的乡音,一紧张就习惯性地低头看自己的鞋尖,鞋面上沾着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擦。
林晓举着录音笔凑近了两步,语速偏快却条理清晰:“黄大哥,我们可是慕名而来!县农业局的李局长特意推荐你,说你不仅种的甜瓜又大又甜,还带着村民们一起搞规模化种植,今天就是来跟你取取经,让全县的种植户都学学你的好技术!”
“没啥好取经的,就是多琢磨、多留心。”黄普说着,转身掀开甜瓜棚的塑料薄膜,一股更浓郁的清甜果香瞬间涌了出来,引得林晓和摄像大哥不约而同地吸了吸鼻子。
棚里的温度比外面稍高,阳光透过棚膜的缝隙洒下来,在绿油油的瓜叶上投下斑驳的光斑,甜瓜藤长得枝繁叶茂,一个个圆滚滚的甜瓜挂在藤蔓上,有的已经泛出淡淡的黄色,看着就熟透了。
黄普伸手轻轻摩挲着一片肥厚的瓜叶,指尖的动作温柔得像是在摸自家孩子的头,刚才还略显腼腆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专注起来,话也跟着多了起来:“你看这甜瓜,要想长得好,育苗是第一步,跟照顾刚出生的娃似的,冷了热了都不行。”
他弯腰拨开藤蔓,露出底下整齐排列的营养钵,“俺用的是腐熟的羊粪和园土混合的营养土,透气性好,还不烧根。播种前得把种子用温水泡六个小时,水温得控制在三十度左右,不能高也不能低,泡完晾干再种,发芽率能提高不少。”
林晓听得认真,手里的笔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时不时抬头提问:“黄大哥,那育苗的时候除了温度和湿度,还有啥特别要注意的?比如会不会招虫子或者烂根?”
“你问到点子上了!”黄普眼睛一亮,指着棚顶的通风口说,“出苗前温度得保持在二十五到三十度,出苗后就得稍微降温,白天二十到二十五度,晚上十五到十八度,不然苗容易长得又细又弱,跟没吃饭的小丫头似的,经不住风。湿度也得控制好,土面干了再浇水,浇就浇透,可不能天天浇,不然容易烂根。”
他顿了顿,伸手抓起一把营养土,指缝间的泥土簌簌往下掉,“俺还加了点老家传的草木灰配方,既能补肥,还能防蚜虫,比农药忒管用,就是配比得看节气,不能瞎搁。”
这话刚说完,摄像大哥立刻把镜头对准了营养钵里的土壤,林晓追问:“这草木灰具体是怎么配的呀?是不是有啥特别的讲究?”
黄普脸上的红晕又冒了上来,赶紧摆摆手说:“就是普通的草木灰,加了点俺自己琢磨的东西,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他刻意避开了配方的细节,转身走向棚子深处,“咱们去看看浇水的门道,这可是甜瓜长甜的关键。”
林晓见状没有再追问,但心里记下了这个细节,直觉这草木灰配方不简单,说不定是个能深挖的亮点。跟着黄普走到棚角,只见几根黑色的滴灌管顺着瓜垄铺着,细小的水珠正缓缓滴落在甜瓜根部的土壤里,发出轻微的“滴答”声。
“浇水可是个技术活,瓜跟人一样,得细心伺候。”黄普蹲下身,用手指戳了戳土壤,指尖沾了一层湿润的泥土,“甜瓜苗期需水少,就跟小孩刚断奶似的,不能喂太饱;坐果期需水多,但也不能淹着。俺用的是滴灌,既能保证水分,又不会让土壤板结,还能省水,比以前漫灌强多了。”
他站起身,指着挂在棚里的湿度计说:“俺每天都要看这个,土壤湿度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最合适。要是天太干,中午就稍微浇点水,千万别在大太阳底下浇大水,瓜容易裂,口感也不好,跟人渴极了猛灌水会呛着一个理。”
正说着,田埂上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张老栓领着一群村民兴冲冲地走来,老远就喊:“黄普!记者同志来采访你,咋不跟俺们说一声?俺们还得跟记者同志好好说道说道你的好呢!”
张老栓穿着深蓝色粗布短袖,灰色长裤用一根布带系在腰上,布带的末端还打了个蝴蝶结,脚上的解放鞋沾着泥,手里还紧紧攥着个皱巴巴的账本。
村民们簇拥着来到棚里,一下子就把不大的棚子挤得满满当当。
“记者同志,你可得好好拍拍黄普这娃!”张老栓抢着凑到镜头前,嗓门洪亮得像敲锣,“俺跟你说,黄普这娃是真靠谱!以前俺种瓜全靠瞎蒙,种出来的瓜又小又酸,酸得牙疼,愁得俺觉都睡不着。自从跟着黄普种甜瓜,他把技术手把手教给俺们,你看俺这账本!”
他把账本翻开给林晓看,泛黄的纸页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去年卖瓜挣了三万多,今年这一棚,保底能挣五万!现在俺家孙子天天抢着吃甜瓜,连家里的狗都守在瓜田门口,生怕别人偷摘!”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穿碎花短袖的大妈接过话头,她是张老栓的老伴儿,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刚摘的甜瓜,“黄普是真懂行,跟着他种瓜不愁卖!俺家的甜瓜刚熟,就被城里的超市订走了,价格比往年高了不少,现在俺们村的媳妇们都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种瓜就能挣钱!”
“还有俺家的!”一个年轻村民挤了进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冷冷清清的,现在跟着黄普种瓜能挣钱,不少年轻人都回来了!俺们村现在晚上路灯都亮堂堂的,还组织了广场舞队,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夸赞黄普,有的还拉着记者去看自己种的甜瓜,场面十分热闹。黄普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地搓着手,脸红得像熟透的甜瓜,嘴里不停念叨:“都是大家自己努力,跟俺没啥关系,俺就是把自己会的教给大家而已。”
林晓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趁机提问:“大家跟着黄普种瓜,最大的变化是啥呀?除了挣钱,还有啥不一样的?”
“腰包鼓了!底气足了!”张老栓拍着大腿说,声音震得旁边的瓜叶都沙沙响,“以前走亲戚都不敢抬头,现在俺们带着自家种的甜瓜去走亲戚,人家都羡慕得不行!还有就是,村里的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好了,大家一起种瓜,互相帮忙,有啥技术难题一起商量,比以前亲多了!”
说着,张老栓突然往前凑了凑,差点挡住摄像大哥的镜头,他老伴儿伸手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吐槽道:“你瞎掺和啥?别挡着记者同志拍镜头!”张老栓嘿嘿一笑,赶紧往旁边挪了挪,嘴里还嘟囔着:“俺这不是想让记者同志多拍拍俺们的甜瓜嘛!”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黄普看着村民们热闹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露出一口白牙。他走到张老栓老伴儿身边,拿起一个甜瓜递给林晓:“你尝尝,这是刚摘的,熟得正好。”林晓接过甜瓜,沉甸甸的,表皮光滑,带着淡淡的清香。她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甜而不腻,口感脆嫩,忍不住夸赞:“真甜!比超市买的甜多了,还带着一股自然的香味!”
摄像大哥也凑过来尝了一口,连连点头:“确实甜!黄大哥,你这甜瓜能长得这么好,除了育苗和浇水,病虫害防治肯定也有妙招吧?”
提到技术,黄普又恢复了专注的神情,他指着瓜叶上的几个小洞说:“甜瓜容易招蚜虫和白粉虱,以前大家都用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口感。俺们现在用的是绿色防控,除了刚才说的草木灰配方,还会用辣椒水和大蒜水喷洒,环保还管用,虫子不敢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瓜田的通风也很重要,枝叶太密容易招虫子,所以俺们会定期给瓜藤整枝打杈,让阳光能照到每个角落,瓜也长得更均匀。”
“用辣椒水和大蒜水防虫?这办法真新鲜!”林晓眼睛一亮,“具体是怎么配的呀?村民们用着效果怎么样?”
“就是把辣椒和大蒜捣碎,加水浸泡一晚上,过滤后加水稀释就能用了。”黄普解释道,“效果挺好的,你看这瓜叶,虽然有几个小洞,但整体都很健康,没有大面积的病虫害。张老栓家去年刚开始用的时候,还担心不管用,结果种出来的瓜一点农药残留都没有,卖得特别好。”
张老栓接过话头:“可不是嘛!刚开始俺还不信这土办法能管用,结果用了之后,虫子真的少了很多,而且甜瓜的口感也更好了。现在俺们村的甜瓜都贴上了‘绿色食品’的标签,城里的消费者都抢着买!”
采访完瓜田,已经快到中午,日头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灼热起来。黄普邀请林晓和摄像大哥去村委会休息,顺便吃点午饭,林晓和摄像大哥爽快地答应了。村民们也跟着一起往村委会走,一路上还在不停地跟记者说着黄普的好,热闹得像是赶庙会。
下午的村委会院子里更是人声鼎沸。黄普换了一身行头,浅蓝色衬衫的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显得有些拘谨,深色长裤熨得平整但有轻微褶皱,黑色皮鞋擦得锃亮,只是鞋底还沾着少量泥土,透着一股朴实的气息。他刚走进院子,就看到刘乡长迎面走来,刘乡长穿着白色衬衫,深灰色西裤,衬衫下摆扎在裤子里,系着一条简单的领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黄普同志,恭喜啊!你的事迹可是为咱们乡争光了!”刘乡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我听说县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特意过来看看,也跟记者同志介绍介绍咱们乡的产业帮扶政策。”
“刘乡长,您怎么来了?还麻烦您跑一趟。”黄普有些意外,赶紧伸手跟刘乡长握手。
“我这是来沾你的光啊!”刘乡长笑着说,转向林晓,“记者同志,黄普可是咱们乡的宝贝疙瘩,乡村振兴,就得靠黄普这样的技术带头人!咱们乡现在正在大力推广绿色种植,黄普的甜瓜种植技术,就是咱们乡产业帮扶的典范。”
林晓趁机采访刘乡长:“刘乡长,对于黄普带动村民种甜瓜致富这件事,乡里有什么后续的支持政策吗?接下来会怎么帮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当然有!”刘乡长语气坚定,“乡里已经决定,大力支持黄普的技术推广,助力周边村镇共同致富。我们还打算在村委会设立一个‘技术咨询角’,让黄普同志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把他的好技术推广出去。另外,县里下个月要搞农产品展销会,我们已经给黄普的甜瓜报了名,到时候让更多人尝尝咱们乡的好瓜,也帮村民们拓宽销售渠道。不过话说回来,展销会上肯定有不少外地商家压价,这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他的话刚说完,院子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普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既激动又有些忐忑,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只是想种好瓜,能让大家多挣点钱,竟然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急急忙忙地跑进院子,他穿着灰色t恤和蓝色工装裤,运动鞋上沾着不少泥土,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网袋,里面装着几个又小又丑的甜瓜。“黄专家!黄专家!”年轻人跑到黄普面前,气喘吁吁地说,“我是隔壁镇的,叫王小吃,上午看了电视台的采访,就赶紧赶过来了!您帮我看看,我这瓜为啥长得又小又不甜?是不是浇水太多了?还是施肥不当?”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王小吃手里的甜瓜。黄普接过网袋,拿出一个甜瓜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掂了掂,眉头微微皱起:“你这瓜,一是浇水太多了,土壤积水,根系没长好,跟人喝多了水会水肿一个理;二是施肥不当,氮肥施多了,钾肥不够,所以只长叶不长果,甜度也上不去。”
王小吃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浇水越多越好,施肥越勤越好呢!上次我还把滴灌当成普通水管子,一个劲地往田里灌,结果好多瓜都烂根了。”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浇水和施肥都得讲究个度,不能瞎来。”黄普耐心地说,“先控制浇水,等土壤干了再浇,浇透就行。再补施点钾肥,可以用草木灰或者专用钾肥,薄肥勤施。另外,把多余的侧枝剪掉,让养分集中供给果实,这样瓜才能长得又大又甜。”他顿了顿,补充道,“要是还有不懂的,以后可以来村委会的‘技术咨询角’找我,我再慢慢跟你说,免费的。”
“太感谢了!太感谢了!听您一说我就明白了!”王小吃激动得连连道谢,“我这就回去照着您说的做,等种出好瓜了,一定给您送过来尝尝!到时候还得麻烦您多指点指点!”
看着王小吃兴冲冲地离开,刘乡长笑着说:“你看,这才上午采访,下午就有慕名而来的了,‘甜瓜专家’的名号这是要传出去了!”他话音刚落,就有人喊:“刘乡长,黄专家,‘技术咨询角’的牌子做好了,咱们揭牌吧!”
众人簇拥着来到村委会的一间屋子前,门上挂着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写着“甜瓜技术咨询角”几个红色的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刘乡长和黄普一起揭开红布,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林晓举着录音笔,对黄普说:“黄大哥,现在有了技术咨询角,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打算?接下来想怎么帮助更多的种植户?”
黄普看着那块牌子,又看了看周围期待的眼神,深吸一口气说:“俺就是个普通农民,没啥大本事。以后俺会把自己会的技术都教给大家,不管是咱们村的,还是周边村镇的,只要大家想学,俺就教。希望能让更多人种上好瓜,挣到钱,让咱们农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的话朴实无华,却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可,掌声再次响起,久久没有停歇。
采访结束后,林晓和摄像大哥收拾好设备准备返程,临走时她对黄普说:“黄大哥,你的故事很感人,村民们的热情也让我们很受触动。我们会尽快把采访剪出来播出,让更多人认识你这个‘甜瓜专家’,也让更多人了解土坡村的甜瓜!”
三天后,县电视台的采访如期播出。晚上七点半,全村人都守在电视机前,有的人家还特意搬了桌子和椅子放在院子里,邀请邻居一起看。当看到黄普在瓜田里认真讲解技术的样子,看到村民们朴实的夸赞,看到刘乡长宣布设立技术咨询角的场景,大家都激动不已。张老栓更是拍着大腿说:“咱们黄普上电视了!这下可出名了!以后咱们东风村的甜瓜就不愁卖了!”
采访播出后,“甜瓜专家黄普”的名号彻底火了。周边市县的种植户纷纷慕名而来,村委会的技术咨询角每天都挤满了人,黄普忙得脚不沾地。有带着自家甜瓜来请教问题的,有来学习育苗技术的,还有的甚至想跟着黄普一起种瓜。黄普都一一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大家,有时候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这天傍晚,黄普送走最后一批咨询者,坐在技术咨询角的椅子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他看着桌上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各种咨询问题和解决方案,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段时间虽然累,但看到大家学到技术后开心的样子,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种甜瓜挣钱,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