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日,清晨,霜寒露重。
第七十四军先头部队——第58师172旅(由原262旅骨干与新补广西兵混编,旅长由悍勇的钟毅担任)率先抵达运河南岸。眼前的地形让所有军官倒吸一口冷气。运河在此拐弯,水流相对平缓,一座简陋的木桥连接南北两岸。河北岸,就是那个即将名震天下的小镇——台儿庄,低矮的土坯城墙在冬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而河南岸,就在他们脚下,两座并不算高但却地势突兀的丘陵拔地而起,如同门户般扼守着运河通道,正是禹王山与锅山。
钟毅放下望远镜,黝黑的脸上肌肉紧绷:“妈的,这地方真是风口浪尖。北边是台儿庄,东边是小鬼子来的方向,咱们蹲在这山头上,简直就是活靶子!”
“旅座,看那边!”一名侦察连长指着禹王山北侧山坡。只见数百名民夫和少量士兵正在那里挥汗如雨地挖掘战壕,修筑机枪阵地,但进度缓慢,工事简陋。
钟毅立刻带人过去询问。负责此地的是一个满脸愁容的补充团团长。
“老兄,你们这是?”
“唉,长官,我们是孙长官(孙连仲)手下补充团的,奉命在这里构筑前进阵地。可人手不够,工具也缺,鬼子飞机还时不时来丢两颗炸弹…这工事,难啊!”
钟毅看着那些面带菜色、疲惫不堪的士兵和民夫,又看了看远处台儿庄方向隐约传来的炮声,知道形势紧迫。他拍了拍那团长的肩膀:“兄弟,你们辛苦了。这里交给我们七十四军!你们先撤下去休整一下。”
那团长如蒙大赦,连连道谢。
中午时分,朱赤率军部及主力抵达。他立刻带着高宪申、秦风、王耀武、施中诚等主要将领,亲自勘察禹王山、锅山地形。
登上禹王山顶,视野豁然开朗。向北,台儿庄全镇尽收眼底,运河如带;向东,一片平坦的开阔地直通峄县方向,那是日军来犯的必经之路;向西,则是绵延的丘陵和更多的村庄。
“好地方!真是个好地方!”朱赤忍不住赞叹,“李长官同意我们占据此地,实乃此战关键!此地进可攻,退可守,更能俯瞰全局!”
高宪申却忧虑道:“军座,地利在我,亦在敌。此处地势突出,必遭日军重点炮击和空袭,防御压力极大。而且,我军背水(运河)而战,一旦…形势将万分危急。”
“置之死地而后生!”朱赤目光决然,“我们在这里多吸引一分鬼子火力,台儿庄正面的压力就减轻一分!我们在这里多坚守一天,战区围歼敌人的把握就大一分!七十四军,就是要钉在这最危险的地方!”
他当即下令:
“王耀武!”
“到!”
“你51师负责锅山及西侧丘陵防御,务必保证与台儿庄主阵地联系畅通,并防止日军从西面迂回!”
“是!”
“施中诚!”
“到!”
“你57师负责禹王山南麓及运河沿岸纵深防御,构建第二、第三道防线,并保障后勤通道!”
“是!”
“钟毅!”
“到!”
“你172旅,负责禹王山、锅山主峰核心阵地!我要你把这两座山,给我挖空!修成铜墙铁壁!”
“军座放心!保证让小鬼子在山前尸横遍野!”钟毅梗着脖子吼道。
“秦风!”
“到!”
“你特务团作为全军预备队,同时负责对敌侦察、袭扰和反突击任务!”
“明白!”
命令下达,整个第七十四军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疯狂运转起来。
朱赤毫不犹豫地动用了系统资源:
“系统,兑换【永备工事建材包】x10(含钢筋、水泥、速干剂、圆木等),【高效挖掘工具】x5000套,【地下掩体加固模块】x100套。合理化来源:通过‘特殊渠道’紧急采购运抵前线的‘新型建筑材料’和‘德制高效工具’。”
【兑换成功。消耗积分点。物资已分批‘运抵’各师工地。】
同时,他命令后勤部门,以银元和大米,高价紧急雇佣周边尚未逃离的百姓协助运输材料和挖掘工事。
重赏之下,加上七十四军良好的军纪,许多百姓壮着胆子留了下来。于是,禹王山、锅山上出现了军民同心、挥汗如雨的壮观景象。士兵们用着从未见过的“高效工兵锹”和“德国十字镐”奋力挖掘,百姓们则肩挑手扛,将一袋袋“高标号水泥”和一根根粗大的“南洋硬木”运上山头。工兵们按照朱赤亲自审核的、远超此时国军标准的防御工事图纸,构建多层次、有纵深的防御体系:前沿雷场、铁丝网、反坦克壕;主阵地以班排为单位的环形土木结构地堡群,核心则是用钢筋水泥加固的连排级支撑点和营级指挥所;山体内开挖了大量的猫耳洞、防炮洞和囤兵洞;交通壕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朱赤和高宪申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停巡视各处工地,亲自示范如何构建防炮洞的顶盖,如何设置机枪射界的盲区,如何布置真假火力点。
士兵们起初对如此繁琐、要求极高的工事抱怨不已,但当日军侦察机开始频繁光顾,并偶尔投下炸弹时,他们才深刻体会到军长的良苦用心。那些坚固的防炮洞和巧妙伪装的工事,极大地减少了试炸造成的伤亡。
二月十四日,深夜,朱赤还在禹王山主峰指挥所里研究地图,外面突然下起了冰冷的冬雨。他走出掩体,看到在山坡背风处,一群广西兵和原262旅的老兵正围坐在一起,中间是一个用弹药箱燃起的微弱火堆。
“兄弟们,苦不苦?”朱赤走过去,蹲下身。
“军座!”士兵们要起身,被他按住。
“不苦!跟南京比,这算个球!”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瓮声瓮气地说,他是南京突围出来的,大家都叫他“老刀”。
“对!想想南京城的乡亲…挖工事流点汗算啥!”一个年轻的广西兵接口道,他叫阿牛,脸上还带着稚气。
朱赤拿起火堆旁烤着的一个红薯,掰开分给身边的士兵:“咱们现在多流汗,多挖一锹土,等鬼子来了,就能少流血,就能多杀几个畜生!咱们在这里,守的不是这两座山,是台儿庄的门户,是身后千千万万的百姓!”
“军座,您放心!鬼子想来,就得从咱们尸体上踏过去!”老刀狠狠咬了一口红薯。
“对!干他娘的!”士兵们低声应和,眼中燃烧着仇恨与坚定的火焰。
看着这些可爱的士兵,朱赤心中暖流涌动。这就是他的部队,他的兄弟!
二月十六日,经过五天五夜不眠不休的抢修,禹王山-锅山防御体系初具规模。放眼望去,山体表面似乎与往日无异,但内部已经变成了一个布满杀机的巨大堡垒。而就在这天下午,前沿观察哨传来了急促的电话铃声:
“报告!发现日军大队骑兵!方向峄县,正在向台儿庄迫近!敌军前锋已与我台儿庄外围警戒部队交火!”
朱赤猛地站起身,走到观察孔前,接过秦风递来的高倍望远镜。只见东方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土黄色的洪流正在缓缓涌动。
他放下望远镜,眼神冰冷如铁,对着电话沉声道:
“全军进入战斗位置!准备迎敌!”
铆钉已就位,只待鲜血来浇铸。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浴血金陵:兵王带系统痛击日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