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祁县日常 根基渐厚 (祁县 初冬)
初冬的祁县,空气中带着寒意,但市井间却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气。街道两旁,修缮一新的店铺开门迎客,铁匠铺里叮当作响,新开的“白氏药堂”前排着队伍,都是来购买价廉物美的“金石续断散”或求诊的百姓。蒙学和技工学堂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和工匠师傅的讲解声。
白鸿儒采纳了更加务实的策略。他不再追求将祁县打造成一个耀眼的堡垒,而是致力于将其构建成一个坚实、自给自足且难以被轻易摧毁的基业。
民生为本:他鼓励发展桑麻种植和家庭纺织,由“华北兴业公司”统一收购外销,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组织民众利用农闲修缮道路、清理河道,以工代赈,进一步增强凝聚力。
精兵简政:祝剑生领导的武装力量更加精干。除了日常训练,士兵们也被轮派参与屯垦和水利建设,既锻炼了体能,也加深了与民众的联系,实现了“兵民一体”。装备上,继续大量装备改进型的实用物品,如更耐用的靴子、保暖效果更好的冬衣,以及源源不断的“金石续断散”。
技术下沉:陈念玄发现的“物性金石”应用,开始从军用药散向民生领域拓展。工坊尝试将某些矿石粉末加入建材中,增加其坚固性或耐腐蚀性;尝试改良农具的金属配方,使其更耐磨。这些探索虽然缓慢,却代表着技术真正开始服务于根基。
祁县如同一个进入休养生息的巨人,默默积蓄着力量,将根系更深地扎入泥土之中。白鸿儒的目标,是让祁县即使再次与外界隔绝,也能依靠自身维持相当长时间的运转。
第二幕 八路情深 合作深化 (祁县外 八路军驻地 & 联合训练场)
与八路军的合作,在白鸿儒的主导下,进入了更深入、更务实的阶段。他清楚,在敌后,这支队伍拥有白家不具备的广阔群众基础和灵活机动的战法。
物资互通:白家通过隐秘渠道,向八路军稳定提供价格优惠的“金石续断散”、部分紧缺药材以及通过“华北兴业公司”搞到的无缝钢管(可改造为武器)等物资。八路军则用他们控制的山区特产(如药材、皮毛、粮食)以及日益宝贵的大洋进行交换,有时也提供人力协助白家进行一些秘密运输。
情报共享:双方建立了更高级别的情报交换机制。八路军依靠其庞大的敌后网络,为白家提供关于日伪军调动、可疑人员活动(尤其是“烛龙”相关)的预警。白家则分享一些关于“海魈”及“深潜者”的技术特征和能量识别信息(经过脱敏处理),帮助八路军识别潜在的非常规威胁。
技术支援:白家派出的工匠(以技工学堂教员身份)开始定期前往八路军根据地,帮助建立小型修械所,传授基本的武器维护和改造技术,甚至秘密指导建立小型的、基于“物性金石”原理的简易火药改良作坊。八路军则派出一些心灵手巧的战士到祁县技工学堂学习,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联合防御:之前的联合战术小队模式得到保留和扩大,定期进行联合演习,演练应对日伪扫荡、小股“海魈”地面部队渗透等情节。这种合作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逐渐形成了唇齿相依的默契。
这种深度绑定,使得白家在华北敌后拥有了一个强大而可靠的盟友,极大地拓展了其战略纵深和生存空间。
第三幕 海上暗流 权宜之计 (山东沿海 秘密锚地)
权世勋(长子)的日子依旧紧巴巴,但他也找到了与困境共处的方式。他严格遵循家族“保存实力”的方针,行动更加谨慎狡猾。他将那截“信天翁号”赠送的金属箱,通过绝密渠道送回了祁县,自己则继续带领队伍,如同幽灵般在海上游弋。
他的目标主要锁定在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走私船和日伪控制下的小型运输船上。行动前必有周密侦察,行动时快如闪电,抢夺物资后立刻远遁,绝不恋战。他将抢来的大部分物资用于自身消耗,将一些不易储存的奢侈品(如绸缎、烟酒)通过八路军的渠道换成粮食和药品,偶尔还能支援祁县一部分资金。
他不再追求轰轰烈烈的海战,而是将海上力量定位为一把隐秘的匕首,负责切断敌人的细小血管,同时为家族输送必要的营养。他与“信天翁号”的那次遭遇和短暂合作,被他深埋心底,作为一张潜在的、或许永远也不会打出的牌。
第四幕 北平织网 转向幕后 (北平 “华北兴业公司” 董事会)
白映雪的战略重心,明确转向了幕后。她利用“华北兴业公司”这个日益壮大的商业实体,精心编织着一张覆盖华北、影响更远的无形之网。
资本渗透:公司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和代理人,悄然入股或控制了多家银行、钱庄和保险公司,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为白家的各项活动提供更隐蔽的资金支持和洗钱渠道。
信息枢纽:公司将总部打造成了一个信息交汇中心。明面上是商业洽谈,暗地里,来自各地、各方的信息(商业情报、政治动向、江湖消息)在此汇集、分析。傅三爷的江湖网络与公司的商业情报系统深度融合。
政治投资:白映雪不再直接涉足政治纷争,而是转向长期的、分散的政治投资。她通过李修兰的内宅渠道和傅三爷的江湖关系,以“政治献金”或“商业合作”等形式,与重庆、延安乃至一些地方实力派中具有潜力的中生代人物建立联系,不寻求即刻回报,只为在未来可能的关键时刻,拥有说话和斡旋的余地。
技术转化:与美方合作的“联合机械维修制造所”已初步建成,开始培养第一批技术工人。白映雪指示,学习的重点不是制造多么先进的武器,而是吃透基础工业的原理和流程,为家族未来的实业升级打下根基。
白家的影响力,正从台前的刀光剑影,转向幕后的资本、信息和人情网络。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下棋的人,而非棋子。
第五幕 苏醒征兆 智谋初显 (祁县白府 内院病房)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照在权世勋(幼子)苍白但已略有血色的脸上。在持续数月的精心治疗后,他的意识终于冲破了漫长的黑暗。
这一日,当陈念玄像往常一样,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低声讲述自己最近在“物性金石”上的新发现时,权世勋(幼子)的眼睫剧烈地颤动了几下,然后,缓缓地、艰难地睁开了眼睛。
眼神初时迷茫、涣散,渐渐聚焦,落在了陈念玄充满惊喜的小脸上。他嘴唇翕动,发出了极其微弱、几乎不可闻的声音:“……念……玄……”
消息瞬间传遍核心层。白鸿儒、陈清河、薛神医等人匆匆赶来,皆是激动不已。
权世勋(幼子)的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多言,大部分时间仍需静卧。但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未急于询问当前的局势,而是在能简短交流后,向白鸿儒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竟是:“父亲……与八路……合作……可还顺畅?‘金石续断散’……产量如何?”
他没有问敌人,没有问损失,而是直接抓住了家族当前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关键支点——可靠的盟友和可持续的技术转化。这份清醒的头脑和直指核心的洞察力,让白鸿儒老怀大慰,也让陈清河等人暗暗心惊。
权世勋(幼子)的康复之路依然漫长,但他那沉睡已久的非凡智谋,似乎已经率先苏醒。他没有立刻走到台前,而是选择在病榻之上,开始默默观察、思考,如同蛰伏的猎手,重新熟悉这片已然变化的猎场。
(第300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权倾1925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