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家,就不会只碰见一个熟人,这都要过年了,同学熟人遇见的就多了。
秦川居然在穷山沟里娶了媳妇,虽然媳妇很漂亮,可还是难免成为了这些人的笑谈。
并且苏城这么好的地方不待,非得去穷乡僻壤,还以后可能不回来了,这不是开玩笑嘛。
别人都硬着头皮往城里挤,他倒好,居然非得留乡下去。
实在是挺让人笑话的。
当然啦,也让一些人惋惜。
秦川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现在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今天就带着徐凤娟去了古玩市场。
去卖个东西,让她知道,自己男人不光是个老师,可还是家里有点东西的。
一个秦川手里的老物件就卖了十六万,这让徐凤娟都惊呆。
秦川表示家里还有这样的东西,不值一提。
所以乱花钱,那确实有点乱花钱的,可咱们不是有钱嘛,那自然是得花点的。
有钱了,还是得买菜回家做饭。
“嗯,这个鱼丸好吃,真好吃。你教我啊,我明天也做给你吃。”
自己做的鱼丸很香,很嫩。
想学还不容易,这也不难的。
……
在城市里过年,就两个人,徐凤娟一开始觉得很好,可是出来这么多天,总是会想家。
哪怕家乡比不上城市的热闹,可是喧嚣的城市让她总觉得有点格格不入。
直到一句话让她总觉得不怎么舒服,那就是刚北宁,那说话的老太太让她觉得这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而且她也没有得罪谁吧?
就是趁着秦川在家做菜的时候,准备去小巷子口的小卖部买点东西而已。
回来之后她没有问,可是这话憋在心里她也难受啊。
“秦川,刚北宁是什么意思?”
“哦,你问这个干什么?谁对你说的?”
“我们巷子里的一个阿婆,他说秦川什么的就是这个刚北宁。”
秦川无语,现在城市发展了,只要不是本地的,她们总喜欢这样说别人,这是带着歧视的一种称呼。
属于带有侮辱性的,只是这些人似乎从来不关心自己过的怎么样,总喜欢这么去歧视别人。
但是自己老婆问了,这个问题还是得回答的,只是再委婉,她心里都是不舒服的,换谁都一样。
于是苏城也不待了,第二天就去了魔都,买了不少礼物,然后直接坐飞机回去。
九十年代,外来人口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给沉寂的城市带来了活力。
这些老人很难理解的,她们也理解不了,也不懂,所以暂时离开吧。
徐兴邦没有想到女儿女婿会回来过年,还买了很多东西回来,他就特别开心。
秦川回这里过年,那家里来的人就多了啊,孩子们现在学习好,讲礼貌,还有获奖的,这不过年得来给老师拜年嘛。
知道他不收礼,可山里的山货你总得收的吧?不收说不过去的吧。
这礼尚往来,他不能光收礼啊!
得送点习题给孩子啊!
(做个人行不行啊!)
这种老六行为高兴了家长,可苦了孩子了。他们把这事告诉了还准备来的孩子,这自然孩子不肯来给老师拜年了啊!或者自己来也行,远远的喊一声,然后也不接近秦川和徐凤娟了,直接来个跑路。
……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胜利退休了。
秦川当了校长。
没有办法啊!就是想派个校长过来,也没人愿意来啊!穷啊!不方便呐。
但是这附近几个村在慢慢的发展着,徐兴邦的茶叶品牌运营的还不错,茶的品质好,开始畅销起来。
附近开始大面积的种茶叶。
药材第一批已经卖出去了,暑假的时候秦川去联系的,如果别人不要,他是准备自己收的,药材这东西他空间里边都种的,不嫌多。
药材收益除了时间长点,别的没毛病,除了手工除草,其实几乎没草,别的也没什么。
村里人见到了收益,也开始上规模,特别是收药材的商人表示只要品质好,就给高价。
但是有一点,秦川不让他们随便买外边的种子,他提供低价的种子,但是总有人觉得秦川这是想赚钱,就暗地里去买了外边的种子。
结果好几个人上了当,长出来的东西不对劲。
有人聪明,发现跟秦川那里拿的种子长出来不一样,就立即处理掉去秦川那里拿了种子回来种。
可还有不信邪的非得说自己对,最后在地里白长了一年,发现根本就不对劲。
慢慢的,科技发展起来了,村里人也接触了网络,这又种茶叶种药材,还搞菌菇栽培,条件也好了起来。
别的不用看,看村里新起点楼房就能明白。
条件一好起来,这学校的孩子就没见少,特别是这小学出去的学生学习好,镇上的人都有送孩子过来读书的。
好在这几年村里来的支教老师也不走,还顾得过来。
不得不说,徐兴邦发展起来之后,可没忘了自己的承诺。
想忘也没法子忘,女儿还在呢,孩子都有了。
所以学校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当然他这么做,也是有在附近有了很高的声望的。
其实现在秦川也很出名,他让孩子们使用电脑,并且参加各种比赛,尽量为孩子们开阔眼界。
这不这几年总算还是有回报的,第一批已经有学生考上了大学,其中就有以前调皮捣蛋的韦国禄。
这小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就跑秦川家里,什么都没说就跪下磕头。
随着这里出去的孩子有出息,秦川能不名声大噪嘛!再加上他带领村里致富,还是上了市里,省里的电视。
但是他就是不走,说要留在石沟小学当一辈子老师。
其实这些年下来,他也开始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拒绝了外边的吸引,就安心的留在这里。
学校现在也修了水泥路,教学楼还是那个教学楼,只是多了一些设施,比如平整了荒地建了标准的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开放的,谁都可以来玩。
还提供了一个规划,让靠着镇上最近的村子建了一个农家乐,厨子可是他的学生,这小子从小学习没天赋,就喜欢吃。
吃了想做,一开始是看了电视里的蛋糕要学,学着学着就想学炒菜。
后来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过来学校帮忙做饭,总不能让这小子白做吧,就开始抽空教他厨艺。
学了三年,在学校白干了三年,差不多了,就给他安排去了农家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说好的诸天却大多是杂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