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子夜。
夜风卷过弋阳城头,带来了寒意和远处隐约的狼嚎。
城墙上,火把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光影摇曳,将守军士卒一张张紧张而疲惫的脸照得忽明忽暗。
在将领的严令下,庄三儿再一次领兵,对西门发动了一场同样短暂而猛烈的“试探”。
喊杀声骤然响起,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退去,仿佛投入湖中的石子,仅仅激起一圈涟漪便归于沉寂。
城墙之上,看着刘靖军再一次丢下百十具歪歪扭扭的尸体,在守军的箭雨和滚石中“仓皇”退去,压抑了一整天的弋阳守军终于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与嘲弄。
“刘屠户的兵就这点本事?还不够爷爷们塞牙缝的!”
“再来啊!爷爷的箭还没喝够血呢!”
污言秽语和粗俗的笑骂声汇成一股嘈杂的声浪,在夜空中回荡,似乎要将白日里积攒的恐惧与不安统统宣泄出去。
对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油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看着敌人狼狈逃窜更能提振士气了。
与守军的喧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靖军阵中那一片沉默的营地。
一堆堆篝火旁,士卒们围坐在一起,默默啃着手中坚硬无味的“糗粮”干饼。
这种用炒熟的籼米混着少许麦粉压制而成的军粮,口感粗粝,难以下咽,但却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士卒的体力。
一名刚补入军中的新兵,一边费力地撕咬着干饼,一边忍不住小声对身边的老卒抱怨:“火长,前两天不是说,打了仗就有肉吃吗?火炽军的弟兄们喝肉汤,咱们怎么就只能啃这个……”
他的话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羡慕和一丝不忿。
那名断了一根手指的老卒没有说话,只是用下巴朝另一个方向努了努。
新兵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不远处的一堆篝火旁,同样坐着几个浑身缠着绷带的士卒。
他们正是第一批冲向瓮城、九死一生的火炽军锐士。
此刻,这些被新兵们私下称为“英雄”的悍卒,正默默地啃着和自己手中一模一样的“糗粮”。
没有半句怨言。
新兵脸上的不忿瞬间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与明悟的复杂神情。
他明白了。
肉汤,不是因为打了仗就能吃。
肉汤,是用命换来的赏赐。
而这难以下咽的干饼,才是这支军队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
在这里,没有谁能搞特殊。
想要吃肉?想要封赏?
那就上阵杀敌,用敌人的头颅和自己的鲜血去换!
想通了这一节,新兵心中的那点不平衡瞬间烟消云散,转而升起一股强烈的敬畏和一丝渴望。
他低下头,不再抱怨,而是更加用力地咀嚼着手中的干饼,仿佛那不是粗粝的军粮,而是通往荣耀与肉汤的第一级台阶。
这种近乎诡异的纪律性,比任何激昂的战鼓都更令人心悸。
西门箭楼之内,危固听着城外传来的潮水般的叫好声,那张紧绷了一整天的脸庞,也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两次试探,刘靖都选择了同样的战术,这让他原本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一名身材微胖、满脸谄媚的副将凑上前来,脸上堆满了夸张的笑容,声音大得足以让周遭的将校都听得一清二楚:“将军神机妙算,当真料事如神!那刘屠户果然是黔驴技穷,被我等坚城挡在此处,进退不得!什么饶州煞星,依末将看,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
危固矜持地点了点头,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但眼中的享受之色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他需要这样的吹捧,他的部下们,也需要这样的“胜利”来坚定信心。
然而,一片阿谀奉承声中,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了起来。
先前那名因谨慎而给危固留下印象的校尉,此刻再度上前,躬身抱拳,神色凝重地说道:“将军,恕末将直言。刘靖军虽两次受挫,但其阵型不乱,撤退有序。”
他指向城下,声音压得更低了些,透着一股沙场老兵的笃定。
“末将留意到,他们丢下的尸首,看似狼藉,却大都倒在我军几座主箭楼攒射的乏力之处,或是强弩够不着的死角里。这显然是刻意为之,其伤亡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小得多。”
“此乃疲敌之术,意在消磨我军锐气,令我等松懈。况且,他那引动天雷的攻城利器始终未曾动用,我等切不可大意轻敌。”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箭楼内的炽热气氛。
众将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扫兴”的同僚,眼神中多有不善。
危固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些许,他瞥了一眼那名校尉,心中略有不快,但理智告诉他,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
他冷哼一声,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
“他动用了又如何?”
危固猛地转身,大步走到垛口前,一指城下那双层瓮城。
他的声音里透出一种近乎偏执的自信:“那东西……我见过。它声势浩大,确能开碑裂石,但并非无懈可击!”
他霍然回头,目光如刀,扫过众将:“本将耗费无数心血,加固城防,修筑这内外双重瓮城,用的皆是糯米汁、石灰与黄土混合夯筑的坚壁,厚达三丈有余!我修这座城,就是为了它!我倒要看看,他刘靖的‘天雷’,究竟能奈我何!”
话音落下,帐内一名负责后勤辎重的校尉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低声对同僚感叹:“乖乖……光是这座瓮城耗费的糯米,就足以让全州百姓吃上一年饱饭了!这哪里是砌墙,这简直是用金子在堆啊!”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再次点燃了众将的信心。
是啊,将军早已未雨绸缪,他们怕什么?
另一名颇有心计的校尉揣测道:“将军,那刘屠户见强攻不成,或许是想行围困之计,待我军粮草耗尽,再图破城。”
此言一出,危固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弧度,那是一种智珠在握的得意。
“围困?”
他缓步走到指挥用的沙盘前,沙盘上,弋阳城的地形地貌被精准地还原出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将一切都算计在内的沉稳。
“他要围,便让他围。”
“本将早已命人清点过,城中粮草军械,足够全军支用两年有余。城内井水充足,我等又背靠信江天险,抚州邓茂将军的水师可随时顺流而下,运来补给。他刘靖拿什么来封锁信江?靠他那些步卒吗?”
他伸出手指,在沙盘上代表刘靖大营的位置重重一点,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反倒是他刘靖,三县之地早已被我坚壁清野,他那数万大军人吃马嚼,耗费何等巨大?他从饶州百里运粮,粮道漫长,极易为我所趁。他耗不起!”
“本将断言,不出三月,无需我等出击,他自己便要军心浮动,粮草不济,到那时,只能夹着尾巴滚回饶州去!”
这番条理清晰、丝丝入扣的分析,如同一剂强心针,让箭楼内所有的将校都彻底放下了心。
他们脸上的担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即将见证敌人自我毁灭的兴奋与期待。
信心,随之膨胀到了极点。
只有那名谨慎的校尉,依旧是一脸郑重,他再次硬着头皮上前:“将军,刘靖此人用兵,最善出奇。彭玕两万精锐,一日之内便全军覆没,几乎未有还手之力。此等人物,绝不可等闲视之。骄兵必败,将军,还需谨慎为上。”
“够了!”
这次,危固终于动了怒。他猛地一挥手,打断了校尉的话,眼中寒光一闪:“你的谨慎是好事,但过了头,就是动摇军心!彭玕之败,在于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被刘靖抓住了野战的机会。而今我等据城而守,地利在我,人和在我,岂可同日而语?”
危固踱到垛口前,背着手,任由冰冷的夜风吹拂着自己的脸颊,注视着远处黑暗中那片沉默的敌营。
弋阳,不容有失。
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为主家洗刷耻辱的唯一希望。
良久,他转过身,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威严。
“传令下去,各部轮换歇息,但甲不离身,刀不离手!城头巡逻哨探加倍,尤其是对着信江水门的方向,给我死死盯住!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违令者,斩!”
“喏!”
众将轰然应诺,心中那最后一丝疑虑也随着这道严苛的军令烟消云散。
是夜。
宵禁的梆子声早已停歇,弋阳县内万籁俱寂。
在官府的严令之下,家家户户都熄了灯火,连一丝光亮都不敢透出。
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巡夜的更夫提着灯笼,脚步匆匆,偶尔几声被惊动的犬吠,也很快被无边的黑暗吞没。
城头的守军,也因两场“大胜”而略有松懈。
虽然军令严苛,但人的精力终究有限。
除了当值的巡逻队还在强打精神来回走动,大部分靠着墙垛休息的士兵都抵不住困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起了瞌睡,手中的长矛也斜搭在一旁。
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平静得让人窒息。
突然!
轰!!!
一声前所未有的巨响,在毫无征兆的夜幕下猛然炸开!
那声音并非来自天空,不是闷雷滚滚,而是来自地平线的尽头,来自南门方向!
整个弋阳县城都为之剧烈一颤!
城墙上,碎石和尘土簌簌落下,仿佛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地震。
无数在睡梦中的百姓被瞬间惊醒,紧接着,便是孩童的哭喊和妇人惊恐的尖叫,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混乱的声海。
城墙上,一名靠着墙垛打盹的士兵被这剧烈的震动惊得脚下一个不稳,身体失去平衡,惨叫声刚出喉咙,便直接从数丈高的墙垛上翻了下去,被黑暗瞬间吞噬。
“敌袭!敌袭!”
凄厉的铜锣声终于划破了死寂的夜空,伴随着守城军官嘶哑的吼叫,将所有沉睡的、迷糊的守军彻底唤醒。
危固几乎是在巨响传来的同一时间,就从床榻上一跃而起。
他连外袍都来不及穿,胡乱披上甲胄,甚至来不及扣紧,提着佩刀就疯了一般冲上城头。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巨响!”
他一把抓住一名吓得面无人色、几乎瘫软在地的校尉,通红的眼睛里满是暴怒,厉声喝问。
那校尉牙齿打着颤,指着南门方向,声音都在发抖,几乎不成语调:“将,将军……是,是南门……是刘靖的妖法!天雷!是天雷啊!”
天雷!
这两个字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危固的心上。
他一把推开挡路的校尉,带着亲兵,不顾一切地冲向南门箭楼。
他冲上箭楼,扶着栏杆,迫不及待地向外望去。
只见外瓮城的夯土墙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数尺深、丈许宽的巨大坑洞!
黑洞洞的豁口边缘,是翻卷出来的焦黑泥土和碎石,正冒着袅袅的青烟。碎裂的石块和泥土溅得到处都是,甚至有几块飞溅到了内城的墙根下。
然而,也仅此而已。
那厚达三丈的、混合了糯米汁的特制夯土墙,在承受了这恐怖绝伦的一击之后,虽然外层受损严重,但主体结构依然稳固,并未被击穿!
危固先是后怕,随即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狂喜。
他成功了!他真的防住了!
“哈哈……哈哈哈哈!”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仰天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张狂。
“看到了吗!你们都看到了吗!这就是本将的铜墙铁壁!他刘靖的‘天雷’,不过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周遭的将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所感染,脸上纷纷露出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振奋。
然而,危固的笑声还未落下。
轰!!!
又是一声几乎同样巨大的轰鸣,这一次,是从遥远的西门方向传来!
大地的震颤再一次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脚下。
全城的守军,连同城内的百姓,都被这忽东忽西、神出鬼没的攻击彻底搞懵了。
南门的警报还未解除,西门的锣声又起,士兵们如同没头的苍蝇,在军官的呵斥下疲于奔命,混乱在城墙上蔓延开来。
危固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僵硬在了脸上。
他终于明白了刘靖的意图。
这个该死的混蛋,他不是要攻城。
他只是要让所有人都睡不成觉!
“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
一名副将焦急地问道,他的声音里也带上了一丝惶恐。
危固的牙关咬得咯咯作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骨头缝里磨出来的:“传令全军!不许慌乱!各自守好自己的防区!这是敌人的疲兵之计!他打他的,我们守我们的!”
命令被迅速地传达下去。
但恐惧,却无法被命令禁止。
待众将领命退去,各自奔赴防区,箭楼之上,只剩下危固和他寥寥几名亲卫。
他独自一人立于箭楼最深沉的阴影中,感受着城墙的微微震颤,听着远处传来的混乱声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缓缓地从贴身的甲胄夹层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枚用上好青铜铸造,刻着一个篆体“倡”字的兵符。
兵符的边角已经被磨得异常光滑,透出温润的包浆,显然被它的主人摩挲了无数遍。
“今夜,我,危固,用这座我亲手督造的坚城证明了,那‘天雷’并非不可抵挡!”
“您等着,属下会用刘靖的头颅,来洗刷您蒙受的所有耻辱!很快,很快您就能堂堂正正地走出那个禁闭的院子,重新站在阳光下!”
他将那枚承载着他所有执念的兵符重新贴身藏好,眼中闪过一丝近乎疯狂的光芒。
可他不知道,真正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一个时辰后。
轰!!!
巨响在东门方向炸开,沉闷的轰鸣再次让整座城市颤抖。
又一个时辰后。
轰!!!
北门。
这一夜,弋阳城内再无安宁。
那惊天动地的雷鸣,如同地府催命的钟声,每隔一个时辰便会准时在城墙的某一处响起。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轮流来过一遍。
不求任何实质性的杀伤,只为制造最大程度的恐慌与最深沉的疲惫。
城内的百姓蜷缩在床榻上,用被子紧紧蒙住头,却依然挡不住那穿透灵魂的巨响和随之而来的震动。
守城的士卒更是被折磨得苦不堪言,他们被迫在深夜中时刻保持警惕,竖着耳朵,等待着下一次不知会从何方响起的雷鸣。
这种等待,比真刀真枪的攻城,更让人绝望。
……
北方,朔风渐起,吹得人衣甲透凉。
潞州城下,梁军大营连绵十里,旌旗在风中无力地垂着,宛如一头陷入泥潭的巨兽,死气沉沉。
中军帅帐内,新任的潞州行营都统刘知俊,正冷冷地注视着眼前这位被贬为都虞侯的前任主帅康怀贞。
帐内的空气仿佛都凝结了,炭火盆里的火苗无力地跳动,映照着两人铁青的脸。
“康将军。”
刘知俊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像这初秋的风一样冰冷:“八万大军,围攻孤城数月,损兵折将不说,竟连军粮都无法自保。将士们腹中空空,如何为你攻城拔寨?陛下对你,很失望。”
康怀贞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本是朱温麾下宿将,戎马一生,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他想辩驳,想说那城里的周德威如疯狗一般,但看着刘知俊那双锐利得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眼睛,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他只能屈辱地躬下身,那身跟随他多年的陈旧铠甲,发出不堪重负的“嘎吱”声。
刘知俊不再理他,转身看向沙盘。
他刚从河北率两万精兵赶到,一路风尘仆仆,带来的却是迎面一盆冷水。
一入大营,他便感受到了那股挥之不去的颓丧之气。
营中的伙夫甚至开始在汤里掺杂麸皮和野菜,即便如此,那一勺稀得能照见人影的汤水,也常常是士兵们一天的唯一热食。
每日都有三三两两的“灶勇”在夜里开了小差,次日巡营,便只剩下空荡荡的铺位和一堆冰冷的茅草。
城内的周德威,城外的李嗣昭,日夜不停地袭扰着梁军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
“传我将令!”
刘知俊的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帐内的死寂:“立刻征发山东诸州‘白丁’,组成民夫队,昼夜不停,往前线运粮!”
将令如催命符,一道道发往河北、河南。
无数刚刚结束秋收的百姓,离了田地,被官差用绳索串着,驱赶上路。
他们推着独轮的鸡公车,背着沉重的粮袋,一步一叩首地走向那名为“潞州”的血肉磨坊。
然而,他们的血汗,很快便在太行山崎岖的谷道中化为泡影。
潞州城头,身形魁梧、面容黝黑的周德威接到探报,得知梁军正在征发百姓运粮,嘴角露出一丝残忍的冷笑。
“想吃饭?问过我周德威的刀没有!”
他当即点起一千被称作“鸦儿军”的精锐轻骑,如鬼魅般绕出城池,精准地扑向了一支由数千民夫组成的运粮队。
没有激烈的交战,只有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山谷中,民夫们绝望的哭喊声还未传出多远,便被马蹄声和刀锋入肉的闷响所淹没。
梁军的押运部队不过数百人,在“鸦儿军”的冲击下如纸糊般被撕碎。
手无寸铁的民夫在骑兵的马刀下哭喊奔逃,粮食、辎重被付之一炬,黑色的浓烟在谷道中冲天而起,仿佛在嘲笑着刘知俊的努力。
眼看粮道将绝,刘知俊麾下大将李思安主动请缨,献上一策。
“都统,末将愿率军从东南山口,沿途修筑甬道,直通夹寨!以墙为盾,护我粮草!”
他双目赤红,声音沙哑。
甬道,一种两侧筑有高墙的军用通道,足以抵御骑兵的冲击。
这是个笨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刘知俊别无他法,只能允其所请。
然而,这道用血肉筑成的生命线,很快就变成了新的屠场。
周德威仿佛不知疲倦,他与麾下众将昼夜轮番出击。
白日,梁军士卒顶着城头时不时射来的冷箭,在尘土飞扬中夯筑墙体,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甲,与泥土混在一起,结成硬邦邦的壳。
夜里,当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刚刚睡下,晋军的敢死队便会在黑暗的掩护下摸过来,用巨锤、铁镐将他们白日辛苦筑起的墙体砸得粉碎。
惨叫声、厮杀声、金铁交鸣声,成了每夜固定的梦魇。
梁军的士卒们,白天要当苦力修墙,晚上要防备敌人偷袭,几乎没有合眼的时间。
短短十数日,刘知俊带来的两万河北精锐,便被折磨得疲于奔命,怨声载道。
逃兵的现象非但没有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为了稳住军心,刘知俊不得不下达了最严酷的军令。
“传令全军,再有夜间开小差者,捉回后不问缘由,其所属之火,一体连坐,皆斩于军前!”
这道残酷的连坐令,让梁军士卒之间充满了猜忌和恐惧,士气愈发低落。
最终,在又一次修筑的甬道被晋军摧毁,并折损了数百名士卒后,刘知俊不得不下令全军后撤,闭垒自固,暂停了所有攻势。
梁军大营的帅帐内,刘知俊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茶盏都跳了起来。
他看着沙盘上那座如跗骨之蛆般的潞州城,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了一丝阴沉。
“周德威……”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
帐外,一名亲卫匆匆来报,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报!都统,晋,晋军又来袭扰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这个藩镇过于凶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