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海绵”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默言科技”上下下的士气,证明了“智脑”在硬科技领域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另一个关乎人类终极福祉的领域——生命科学,“智脑”再次展现出了它如同神迹般的力量。
这一次,求助来自于一家国际知名的罕见病研究基金会。他们关注一种名为“克兰菲尔特-尤文氏综合征”的极端罕见遗传病,患者通常活不过十岁,目前全球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病因是某个特定基因的显性负突变,导致一种对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的蛋白质无法正常合成。
全球顶尖的实验室为此奋斗了数十年,试图找到能够抑制突变基因表达,或者替代受损蛋白质功能的小分子药物或基因疗法,但均告失败。疾病的机制过于复杂,靶点难以触及。
走投无路的基金会,通过层层关系,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联系上了“默言科技”。
林默在了解了情况后,接下了这个挑战。对他而言,这不仅是慈善,更是对“智脑”在生命科学领域极限能力的一次测试。
他将项目的核心任务交给了“智脑”和生物信息团队。
与之前小分子药物设计不同,这一次的目标更为宏大和困难——设计一种全新的、能够精准识别并结合突变基因转录产物(mRNA)、并引导其被细胞天然机制降解的“治疗性RNA分子”。
这需要“智脑”在原子级别上,模拟目标mRNA的复杂空间结构,并设计出能与之完美互补、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RNA序列,同时还要确保这个外来的治疗性RNA分子本身稳定、不易被降解、且不会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
这是一个在经典计算时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智脑”再次全功率运行。它遍历了近乎天文数字的可能的RNA序列,模拟它们与目标mRNA的折叠和相互作用,评估其稳定性、特异性、脱靶效应……庞大的计算在量子比特的海洋中无声地进行。
数天后,“智脑”输出了三条最优候选序列。
生物团队立刻在细胞模型中进行测试。结果令人振奋,其中一条被命名为“R1”的序列,展现出了极高的靶向效率和降解效果,且初步的毒性测试显示安全性良好。
基金会得知消息后,几乎不敢相信。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在一个与“默言科技”有合作关系的生物制药公司内,合成了“R1”药物,并启动了紧急的、经过特批的临床试验。
第一位接受治疗的,是一个名叫莉莉的七岁小女孩,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莉莉接受了第一次“R1”注射。
接下来的几周,仿佛是奇迹发生的现场。
莉莉原本持续恶化的神经系统症状,首先停止了进展。
随后,一些关键的生理指标开始出现缓慢但确实的好转。
一个月后,她甚至能够完成一些生病前可以做到、但患病后从未再尝试的简单动作!
当莉莉的主治医生,一位世界知名的遗传病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眼含热泪地宣布“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位受试者症状出现显着逆转”时,整个世界再次被震撼了!
这不是改善,这是逆转!是近乎起死回生的奇迹!
“默言科技”和“智脑”的名字,与“攻克绝症”、“生命奇迹”这样的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前所有关于技术垄断、安全威胁的污名化攻击,在这拯救生命的光辉面前,都显得如此卑劣和渺小。
林默看着屏幕上莉莉康复训练的视频,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欣慰。然而,在生物团队欢呼庆祝的背后,他再次注意到了“智脑”在运行该RNA设计任务时,记录下的那种熟悉的、规律性的数据扰动信号。这一次,信号似乎更强了,并且……隐隐指向了生命信息传递的某种深层规律。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暗示着更惊人的秘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深空余烬:默者的法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