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志愿者身上发生的生命奇迹,如同十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彻底驱散了“焚书同盟”散布的舆论迷雾。全球民众的情绪被推向了顶点,赞誉、感激和期待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然而,林默深知,技术的展示可以征服理性,却未必能完全平息所有深层次的、关于未来的忧虑。那些被哈灵顿爵士等“伪善学者”精心包装过的伦理质疑,依然像幽灵一样,盘旋在一些精英和深思者的心头。
是时候,给这场直播,也给这场席卷全球的舆论风暴,一个最终的、来自技术创造者的回应了。
镜头再次聚焦到林默身上。他离开了主控台,走到了直播区域的中央,站在那面显示着“生命法典”徽记的巨大屏幕前。他的身影在宏大的背景下显得有些孤独,却又顶天立地。
全球屏幕前的喧闹渐渐平息,所有人都意识到,最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
“技术,已经展示完毕。”林默开口,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寂静的现场和全球,“数据、影像、志愿者们的反应,我想,已经足够说明‘生命法典’是什么,以及它能做什么。”
他微微停顿,目光仿佛能穿透镜头,看到那些依旧怀有疑虑的人。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心中还有一个问题,一个比技术本身更沉重的问题——我们应该这样做吗?我们,是否在扮演上帝?”
他直接切入核心,没有丝毫回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听到了太多这样的声音。他们引用哲学,谈论伦理,忧心忡忡地警告我们,技术的滥用会带来社会不公,会制造物种分化,会消解生命的神圣。”
林默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洞穿虚伪的锋利。
“我想问,当艾米莉因为无法生长的基因而注定夭折时,她的公平在哪里?当王志国老人被癌细胞吞噬,痛苦地等待死亡时,他生命的神圣又体现在何处?当玛丽亚女士连控制自己双手都成为一种奢望时,我们所谈论的伦理,对她而言,是不是一种残忍的奢侈?”
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敲打在人们的心上。
“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火,可以取暖,也可以焚屋;核能,可以发电,也可以毁灭。但我们不会因为存在风险,就放弃使用火,放弃探索核能。同样的,基因技术,也绝不天然等同于灾难。”
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深沉而有力:
“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使用技术的人,在于我们为何而用,如何而用。”
“有些人,害怕技术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所以他们要扼杀它,将它污名化。有些人,习惯于高高在上地定义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应该’,却对脚下真实的痛苦视而不见。”
林默张开双手,仿佛要拥抱整个屏幕前的世界:
“而我和我的团队,我们研发‘生命法典’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纯粹——”
“我们想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摆脱遗传病的阴影,健康地出生,茁壮地成长;”
“我们想要让每位老者,都能摆脱病痛的折磨,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我们想要让被命运诅咒的人,重新获得选择的权利;”
“我们想要让人类这个物种,在面对疾病、衰老这些亘古的敌人时,不再那么无助和脆弱!”
他的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却又无比脚踏实地:
“这,就是我的伦理!这,就是‘生命法典’的伦理!”
“我们不是在扮演上帝,我们只是在运用我们被赋予的智慧和勇气,去承担起守护生命、延续文明的责任!”
“我们愿意接受监督,愿意在安全、伦理的框架下,与全球科学界共享技术红利,共同推动这项技术向着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技术无罪,罪在人心。如果我们因为畏惧未来的、潜在的风险,就放弃眼前拯救亿万生命、提升整个人类福祉的机会,那才是对文明最大的犯罪,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
演讲结束。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道理和坚定的信念。但这番话,却比任何雄辩都更具力量。它清晰地划定了“生命法典”的伦理边界——不是为了创造超人,而是为了消除病痛;不是为了制造不公,而是为了赋予每个人最基本的健康权利。
这一刻,就连许多原本持保守态度的伦理学者和哲学家,也陷入了深思。林默所描绘的,是一个以拯救和普惠为核心的科技未来,这让他们之前那些基于恐惧和假设的批判,显得如此空洞和无力。
林默的演讲,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又如同吹散残雾的最终一阵强风,彻底完成了全球舆论场的清算与重塑。
直播信号尚未切断,全球各大媒体、社交平台就已经彻底“暴动”了。
之前那些转载、炒作“恶魔技术”、“基因怪物”新闻的媒体,此刻争先恐后地撤稿、发表更正声明,或者立刻调转枪口,开始深挖“焚书同盟”操控舆论、伪造证据、收买学者的黑幕。新闻标题变成了:
“真相大白!‘生命法典’实为人类福音!”
“世纪骗局!起底‘焚书同盟’如何愚弄世界!”
“林默:科技伦理的真正扞卫者!”
“历史的转折点——直播改变世界!”
之前那些被推上前台的“伦理学家”和“专家学者”们,其收受巨头资助的黑料被迅速扒出,公之于众。哈灵顿爵士的牛津大学官网被愤怒的民众留言挤爆,要求其辞职并道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本人更是被媒体记者围追堵截,狼狈不堪,往日那副道貌岸然的形象荡然无存。
那份曾轰动全球、拥有上亿签名的“禁止基因编辑”请愿书,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请愿网站被新的、支持“生命法典”、要求严惩“焚书同盟”的请愿书淹没,签名数以更快的速度飙升。许多当初被蒙骗签署了禁止请愿的人,纷纷留言表示后悔和愤怒。
网络上的弹幕和评论,已经完全是一边倒的支持与赞美。
“哭了!这才是科学家该有的样子!”
“感谢林默!感谢中国!给了人类新的希望!”
“打倒‘焚书同盟’!他们是人类的罪人!”
“请问如何才能申请接受‘生命法典’治疗?”
之前对“默言科技”和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各国官方,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纷纷发表声明,赞扬“生命法典”技术的重大突破,表示愿意在符合国际伦理准则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并强烈谴责那些“不负责任的、试图阻碍科技进步的商业势力”。
在“蓬莱”基地内部,所有研究人员看着外部传来的、一片欢腾和赞誉的舆论报告,都激动地热泪盈眶,相互拥抱。长时间承受的巨大压力,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仅证明了技术,更扞卫了真理和尊严。
陈淑华院士擦着眼角的泪水,对林默说:“我们……我们做到了!”
林默的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如释重负的笑容。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的目光依旧冷静。
“智脑”将一份实时更新的全球情绪分析图投射到他的私人屏幕上。代表支持和喜悦的绿色,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但在地图的某些角落,特别是与“永生制药”、“环球基因”等核心巨头关联密切的区域,依旧残留着一些顽固的、代表着愤怒、恐惧和敌意的深红色斑点。
同时,“智脑”标记出了几条正在快速消失的、加密程度极高的通讯记录。这些记录来自于“焚书同盟”核心成员的几个秘密联络节点,内容无法破译,但其在直播结束后的瞬间活跃与随即的沉寂,本身就透露出不寻常的气息。
张锋也走了过来,低声道:“外部网络攻击在直播结束后十分钟内完全停止,异常平静。但我们监测到有几股不明的物理力量,正在不同地区被快速调动,动向不明。另外……周锐在直播结束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宿舍里,没有任何动作,情绪监测显示其处于极度恐慌和崩溃状态。”
舆论的战争赢了,但真正的敌人,并未放下武器。他们只是转换了战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深空余烬:默者的法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