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正黄得灿烂,我推开熟悉的咖啡馆木门,风铃清脆作响,浓郁咖啡香扑面而来。目光不经意扫过靠窗位置时,我整个人僵在原地——玫瑰正和一个男人相谈甚欢,而那个男人,竟然是方协文。
方协文穿着浅灰色西装,笑得温文尔雅。玫瑰微微前倾的身子,发梢垂落在咖啡杯沿,那个专注的神情我太熟悉了,是她真正被话题吸引时才会有的模样。
“好巧。”我走上前,声音比自己想象的要平静。
玫瑰惊喜地抬头,眼睛亮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方协文站起身,依旧那副无可挑剔的礼貌:“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我伸手,自然地搭上玫瑰的肩膀,“我们正要回去,家里炖了汤。”
玫瑰有些困惑,但还是顺着我的力道站起来。方协文的目光在我们之间流转,最后定格在玫瑰脸上:“那下次再聊。”
“好啊,协文学长再见。”
回家的路上,我紧紧握着玫瑰的手,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玫瑰絮絮说着今天的画展,声音像清脆的风铃,而我的思绪却停留在咖啡馆那个画面里——方协文看她的眼神,那种欣赏,那种专注。
一进家门,玫瑰踢掉高跟鞋,光脚踩在地板上,像只猫一样舒展身体。我站在玄关,看着她纤薄的背影,胸腔里那股酸涩几乎要满溢出来。
“今天你们?”我装作整理鞋柜,声音尽量随意。
“咖啡馆遇到协文学长,所以聊了几句。”她漫不经心地回答,拉开冰箱找果汁。
我走到厨房岛台边,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大理石台面。“他怎么会来帝都了?”
玫瑰转过身,嘴角还沾着一点果汁,她伸出舌尖轻轻舔掉。
“协文学长来北京工作了。”她说着,眼睛弯成月牙,“你说巧不巧?以后可以经常聚了。”
窗外的夕阳正好斜射进来,给她整个人镀上一层金边。我看着她天真烂漫的笑脸,那些翻涌的醋意和不安,突然就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
巧?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
可我终究什么也没说,只是走过去,从背后环住她的腰,把脸埋在她散发着玫瑰香气的发丝里。
“嗯,”我低声说,嘴唇贴着她的耳廓,“是挺巧的。”
指尖却不由自主地收紧了。
午后的画廊里流淌着低回的提琴曲,阳光透过挑高的玻璃穹顶,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走进画廊,定格在不远处——玫瑰正和方协文并肩站在一幅油画前,玫瑰微微倾身,手指虚点着画作的某个细节,方协文侧耳倾听,发梢几乎要触到他的肩膀。
我缓步走近,皮鞋踩在地面上的声音惊动了他们。
“今天协文学长怎么来了?”我微笑着站到玫瑰身侧,很自然地揽住她的腰,目光直视方协文,“来帝都工作忙吗?”
方协文直起身,推了推金丝眼镜,笑容依旧温和:“刚开始适应,确实有些千头万绪。”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我加重了语气,目光诚恳地望进方协文眼里,“帝都我熟,人脉也广一些。租房、办事、认识圈子里的人,都别客气。”
我刻意把每个字都咬得清晰,让方协文明白——任何事,直接找我,别通过玫瑰。
方协文的笑容微妙地停顿了一瞬,镜片后的眼睛轻轻闪烁:“那先谢谢了。”
“对了玫瑰,”我转向玫瑰,声音放柔,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腰侧,“你上次不是说想买那条裙子吗?我今天正好有空,陪你去看看?”
玫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太好了,你平常最讨厌逛街”
“走吧。”我温和却不容拒绝地接过话,又看向方协文,笑得无懈可击:“协文学长再见。”
不给方协文再开口的机会,我保持着微笑,手稳稳地扶在玫瑰背上,带着她转身。在离开画廊的玻璃门前,我回头看了方协文一眼——他独自站在那幅色彩浓烈的油画前,身影在空旷的展厅里显得格外寂寥。
阳光有些刺眼,我眯起眼睛,把玫瑰往怀里又带了带。
“走吧,”我轻声说,不知是对她说,还是对自己,“今天好好陪你。”
周末午后,玫瑰换好鞋子,轻快地对我说:“我出去一趟,协文学长新养了只布偶猫,邀我去看看。”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但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哦?养猫了?我陪你一起去吧。”
玫瑰回过头,有些讶然:“你猫毛过敏,还是别去了。”
“没关系,”我走到她身边,语气轻松,“我远远看着就好。而且,方协文之前那么照顾你,我们既然都在帝都,于情于理也该去拜访一下,顺便谢谢他。”
玫瑰看着我,眼神里有些许不解,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方协文的出租屋比我想象中更简朴,但收拾得一尘不染,几本计算机杂志整齐地码在茶几一角,空气里有淡淡的柠檬清洁剂味道。
那只布偶猫正慵懒地趴在玫瑰膝头,一身银白长毛如云如絮。它湛蓝的双眼微眯,享受着玫瑰轻柔的抚摸,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它真漂亮,”玫瑰抬眼,眸子里闪着光,像落进了星星,“像个小雪球。”
“是啊,品相很好。”我站在离他们几步远的窗边,保持着安全距离,语气温和,“难怪你喜欢。协文学长挑宠物也这么有眼光,真是花心思了。”
方协文正在开放式厨房准备茶水,闻言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推了推金丝眼镜,回头笑了笑:“只是碰巧遇到合眼缘的。”
方协文的目光掠过玫瑰逗弄猫的手指,那眼神里有些东西让我心头一紧。我将手里的礼品盒放在玄关柜上,声音提高了些:“协文学长,这是我和玫瑰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之前对她的照顾。”
“太客气了。”方协文端来茶水,视线在我和玫瑰之间短暂停留。
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只有猫咪的呼噜声填补着空白。
玩闹了约莫半小时,窗外天色开始染上橘调。方协文语气真诚:“留下来吃晚饭吧?我买了菜,很快就能好。”
“不了,”我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就开口,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歉意笑容,手轻轻搭上玫瑰的肩,“太打扰了。我们晚上还有点别的事,对吧,玫瑰?”
玫瑰抚猫的手停住,抬头看我。她眼里有一丝未尽的兴致,但接触到我的目光后,那点光芒很快柔顺地沉淀下去。她轻轻把猫抱到一旁沙发上,站起身,理了理裙摆,洗了手。
“嗯。”她对方协文抱歉地笑笑,“学长,今天先这样吧,谢谢你的茶,小猫真的很可爱。”
方协文没再强留,送我们到门口。他站在门廊的光影里,身形显得有些单薄。
“下次再聚。”方协文的告别语飘散在楼道里。
我紧握着玫瑰的手走下楼梯,步伐比来时快了些。那只猫优雅的身形,玫瑰发自内心的笑容,还有方协文那间过分整洁、仿佛随时等待某人到来的屋子……所有这些都像细小的沙砾,磨着我的心。
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这场无声的角力,还远未结束。
方协文三番五次的闯入我们的生活,总能毫无征兆的偶遇玫瑰,就像知道玫瑰的踪迹似的,让我也觉得可疑。
光线透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切割出细长的影子。我坐在书房里,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最终停留在一张上周商务酒会的合照上——照片里,苏晴正好站在我身侧,她微微侧身仰头听我说话的样子,在镜头下竟透出几分不该有的亲昵。她眼中那份藏不住的欣赏,此刻成了我最好的道具。
我选中这张照片,配上一句模棱两可的“默契的搭档总是让事情事半功倍”,设置了仅玫瑰可见。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半小时后,我端着水杯走进客厅。玫瑰正蜷在沙发上看书,暖黄的落地灯照着她柔和的侧脸。
“下午我要出去。”我靠在沙发背上,声音轻松得像在谈论天气,“约了苏晴打网球,她总说想切磋一下,正好下午都有空。”
翻书页的细微声响戛然而止。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突然的凝滞。玫瑰没有抬头,目光仍停留在书页上,但我知道她一个字都没看进去。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书页边缘,留下细微的褶皱。
几秒的沉默长得像一个世纪。
然后,她轻轻合上书,抬起头看我。那双总是盛着笑意的眼睛此刻静得像深潭,带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审慎,细细地描摹着我的表情。
“网球?”她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像羽毛一样搔刮着神经,“挺好的。”
她没有质问,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甚至嘴角还维持着一个得体的弧度。但正是这种过分的平静,让我精心策划的这场戏突然失去了预想中的掌控感。
她站起身,把书轻轻放在茶几上。
“玩得开心。”她说,然后转身走向厨房,留给我一个平静得让人心慌的背影。
我站在原地,突然意识到——我成功让她注意到了那条边界,却好像把自己困在了边界这一端。那颗本以为会激起涟漪的石子,沉入了我无法看透的深水之中。
接下来的几周,我刻意让这种“忙碌”成为一种常态。
周三晚上,我发了一张商务晚宴的合照。照片中,一位穿着宝蓝色绸缎长裙的女士正好侧身与我交谈,她的眼神在水晶吊灯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明亮,唇角扬起的弧度超越了礼貌的界限。配文是:“与优秀的团队共进晚餐,受益匪浅。” 依旧,仅她可见。
周五,我索性连借口都懒得换,只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今晚有应酬,晚归。”
我期待着那个熟悉的头像下会出现一丝波澜——一句询问,甚至一个意味不明的点赞。但什么都没有。玫瑰的朋友圈静悄悄的,玫瑰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画画,插花,或者,和某个我不愿想起名字的人聊着关于猫的话题。
这种过分的平静,像一层厚厚的棉花,将我所有试探性的攻击都无声地吸纳了,反而让我感到一种无处着力的窒息。
直到那天我提前回家。
推开家门,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油画颜料特有的浓郁气味。画室的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
玫瑰背对着我,站在巨大的画布前。画布上,是大片大片混乱、浓烈、近乎狰狞的红色。那红色像是被某种力量疯狂地搅动过,层层叠叠,有的地方厚涂得几乎要滴落下来,带着一种发泄般的力道。这绝不是她平时那种温柔浪漫的风格。
她似乎没有察觉我的到来,依旧执着地用刮刀将一抹刺目的朱红狠狠抹上画布,动作带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狠厉与决绝。
我心头猛地一沉。
视线转向一旁的矮几,上面随意放着她的手机。屏幕亮着,清晰地显示着我昨晚发出的那张“商务晚宴”合照——那个穿宝蓝色长裙的女士,正用那双“受益匪浅”的眼睛,隔着屏幕,望向我。
她看到了。
她并非不在意,她只是把所有的惊涛骇浪,都倾泻在了这片无声而狂暴的红色炼狱里。
我站在原地,喉咙发紧,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我玩的这把火,可能已经灼伤了我最不想伤害的人,也烧穿了我们之间某种脆弱的平衡。这满画室的红色,像警报,更像是对我幼稚伎俩最无声也最尖锐的嘲讽。
傍晚时分,窗外的天色正由暖橘向靛蓝过渡。厨房里飘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是玫瑰在煮面,她系着那条素色围裙的背影在氤氲的蒸汽里显得有些朦胧。
最近我回家,玫瑰都在家里。
桌上的手机嗡嗡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振华哥”的名字。我按下接听键,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
“喂,振华哥。”
“在家呢?”振华哥那边背景音有些嘈杂,很快又安静下来,像是走到了僻静处。
“嗯,刚回来。”
“玫瑰最近经常回家,听她说你最近工作挺忙的,没空陪她?”他语气带着惯常的爽朗,却又比平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我望着厨房里那个安静忙碌的身影,心里那点微妙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似乎被这通电话轻轻戳破了。“是,最近工作比较多。”
“工作忙点好,但是也要多关心下玫瑰,”振华哥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过来人的审慎,“就是……你们俩,没什么问题吧?”
我想起那些仅她可见的朋友圈,那些刻意晚归的夜晚,还有画室里那幅触目惊心、被狂暴红色覆盖的画布。
“没什么,”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地响起,像在说服他,也像在说服自己。
振华哥在电话那头,“没事就好。你……多上点心。”。
挂断电话,我将手机攥在手里,金属边框硌着掌心。窗外,最后一点霞光正被夜色吞没。
玫瑰端着一盘洗好的水果走出来,放在茶几上,她抬眼看向我,眼神清澈平静。
“振华哥的电话?”她随口问。
“嗯,随便聊聊。”我回答。
玫瑰点点头,没再追问,转身又回了厨房。平常都是阿姨做饭,玫瑰仅会做的就是煮面,我每次都很捧场。看到她难得下厨煮面,我觉得有点效果了,至少她开始在意了。
我继续着之前的策略,像进行一场冷静的社会实验。与不同优秀的女性的工作接触,对那些若有似无的靠近报以恰到好处的温和,不主动,亦不明确拒绝。每一次会面,无论重要与否,我都事无巨细地向玫瑰“报备”——用一种公事公办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口吻,像是在提交一份份工作报告。
渐渐地,我察觉到了变化。
她开始在我讲述时,放下手中的书或画笔,目光沉静地落在我脸上,仿佛在字句之外,搜寻着别的什么。她会在我提到某位“林小姐”观点新颖时,不经意地问一句:“哦?她之前好像是学艺术的?” 问题看似随意,指向却微妙。
这种关注的增多,像悄无声息漫上沙滩的潮水。
直到那个周五晚上,我正准备出门参加一个业内交流酒会,西装革履地站在玄关整理袖口。玫瑰从房间里走出来,没有像往常一样只是送我出门。
她身上穿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烟灰色缎面长裙,剪裁极简,却将她身段勾勒得恰到好处,脸上化了淡妆,唇上是她很少用的,却格外衬她的正红色。
她走到我面前,手指轻轻拂过我西装上并不存在的皱褶,抬头看我,眼神清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
“今晚的酒会,我跟你一起去。”
不是询问,是告知。
我微微一怔,心底那根绷了许久的弦,被轻轻拨动。
我明白,我刻意营造的风平浪静,终于引来了她真正的注视。
“好。”我听见自己说,声音比想象中干涩。我伸出手,她自然而然地挽住我的臂弯。
酒会上,她始终在我身侧,言笑晏晏,举止得体。她会在我与旁人交谈时,恰到好处地递上一杯水,会在那位“林小姐”试图靠近时,用一个不着痕迹的站位,将她隔在社交距离之外。她不需要说什么,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圈清晰无比的界限。
回去的车上,她靠着车窗假寐,车窗外的流光掠过她安静的侧脸。
我开着车,心中没有预想中的“胜利”快感,反而涌起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我成功地让她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在我身上,却也亲手将她拉入了这场我发起的、关于猜忌与试探的游戏中。
就这样,我很久没有听到玫瑰说起方协文这个人了,好像这个人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到玫瑰的故事中,我杀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