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吕家这档子事儿,朱标感觉神清气爽。他这“祸水东引”……啊不,是“成人之美”的操作,简直完美!既保全了自己和常氏的二人世界,又给老二找了个“高级管家”,还顺带敲打了不老实的势力。
心情大好的朱标,看着宫里这群日渐长大的弟弟们,觉得不能让他们闲着。老朱家的江山,得大家一起扛才行!他决定将“因材施教”进行到底,给弟弟们都找点“正经事”干干。
首先,他瞄上了老三晋王朱棡。这小子不像老二那么莽,脑子活络,对数字还挺敏感。
“三弟啊,”朱标把朱棡叫到东宫,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你看咱们大明,疆域万里,人口众多,这每年的赋税、开支,可是一笔糊涂账啊。户部那些老学究,算起账来慢吞吞的,大哥我看着都着急。”
朱棡眼睛一亮:“大哥,您的意思是?”
“大哥觉得,你脑子灵光,对数字敏感,是个理财的好苗子!”朱标拍拍他的肩膀,“以后啊,你多往户部跑跑,跟着那些老郎中们学学怎么管钱袋子。帮大哥盯着点,看看有没有人贪墨,有没有可以开源节流的地方。将来,咱大明的财政,说不定就得靠你了!”
朱棡一听,顿时觉得重任在肩,胸膛挺得老高:“大哥放心!这事儿交给我!保证把账目给您弄得明明白白的!”
搞定老三,朱标又找到了老五周王朱橚。这小子性格相对安静,好奇心重,特别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甚至偷偷在宫里搞了个小药圃。
“五弟,”朱标蹲在朱橚的小药圃边,看着那些长势喜人的草药,“你喜欢研究这些?”
朱橚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就是觉得有意思……”
“有意思就对了!”朱标鼓励道,“这可不仅仅是好玩。医道关乎万民健康,农事更是国之根本!大哥觉得,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以后啊,太医院和司苑局(掌管宫苑种植),你多去转转。看看那些太医怎么治病,跟老农学学怎么种地。要是能编出一本更好的医书,或者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法子,那可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比读那些死板的经书强多了!”
朱橚被大哥说得心潮澎湃,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爱好还能有这样的意义。“大哥,我……我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朱标肯定道,“放心大胆地去干!需要什么,跟大哥说!”
安排好了老三老五,朱标看着被徐达操练得嗷嗷叫却眼神越来越亮的老四朱棣,满意地点点头。这小子,军事这块算是走上正轨了。
至于其他年纪尚小的弟弟,朱标也决定提前规划起来。喜欢工匠之道的,以后可以往工部引导;性子沉稳喜静的,或许可以培养去修史、管文书……
朱元璋很快发现了儿子们的变化。老二忙着跟新媳妇磨合,老三往户部跑得勤快,老五整天泡在太医院和农田里,老四则在徐达的鞭策下武艺精进……
他把朱标叫来,好奇地问:“你小子,又给你弟弟们灌什么迷魂汤了?一个个的,都转了性似的?”
朱标嘿嘿一笑:“爹,这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咱们老朱家打天下靠的是父子兵,治天下也得靠兄弟连啊!把他们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既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为朝廷出力,也能让他们活得充实,少惹是生非。总比都圈在宫里,整天琢磨些有的没的强吧?”
朱元璋琢磨着这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他以前光想着把权力抓在自己和太子手里,生怕儿子们有权了会生异心。可标儿这法子,似乎是给了他们责任和事业,而非实权,反而更能凝聚人心。
“嗯……有点意思。”朱元璋微微颔首,“不过,分寸你要把握好。”
“爹您放心!”朱标拍着胸脯,“儿臣心里有数。都是自家兄弟,让他们有事做,有奔头,这江山才能坐得更稳当!”
看着儿子运筹帷幄,将兄弟们安排得明明白白,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这小子,不仅自己能干,还会用人,懂得平衡之道。这帝王心术,倒是无师自通。
而朱标,看着被自己“分流”到各个领域的弟弟们,心里的小账本算得噼啪响:
“很好!财政有人盯了,医疗农业有人搞了,国防有人扛了……剩下的琐事,以后还可以让更小的弟弟们分担。我这皇帝,将来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听听汇报,做做决策……完美!这才是明君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垂拱而治”的悠闲生活。当然,前提是,这些弟弟们都能在他的引导下,安安分分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一场关于大明未来权力格局和皇室成员命运的“大分流”,就在朱标这看似随意,实则深谋远虑的安排下,悄然展开了。老朱家的兄弟们,被自家大哥用“事业”这根胡萝卜,引向了各自不同,却可能同样精彩的人生道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