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又很快掩饰过去,伸手去摘身边的一朵墨菊:“世子说得是。对了,我还听说您书法极好,前几日家父还说,想请您给府里的书房题块匾额呢……”
姜煜连忙打断道:“我才多大,怎能给你家的书房匾额题名,这不简直折煞我了。”
“是我说错了。”赵媛一顿,连忙换了一个话题,又从书法聊到诗词,随后说到京里新开业的画舫。
可后面姜煜大多只是点头应着,偶尔搭一两句,目光却总不自觉地落在沈清辞身上。
他发现这个姑娘不爱说话,好像自己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不多时,师太派人来请三人去前殿喝茶。
穿过回廊时,赵媛故意走在姜煜身侧,继续说着话,还时不时侧头笑一笑,想让自己的侧脸看起来更娇俏些。
可走着走着,她就发现不对——姜煜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她身上,反而在身后的沈清辞身上。
方才过门槛时,沈清辞不小心绊了一下,姜煜几乎是立刻就回头看了眼,虽然没说话,却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
到了前殿,师太早已备好清茶和点心。
茶是庵里自制的菊花茶,点心是素馅的绿豆糕。
赵媛刚坐下,就拿起一块绿豆糕递到姜煜面前:“姜世子,您尝尝这个,庵里自己种的绿豆做的,甜而不腻。”
姜煜接过,说了声“多谢”,却没立刻吃,而是放在了手边的碟子里。
他看向沈清辞,见她面前的茶杯还没动,便轻声道:“这茶温了,姑娘尝尝?比方才后院的菊花更清口些。”
沈清辞抬眸,对上他的目光,轻轻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茶里果然加了红枣,甜香中和了菊的清苦,很合她的口味。
赵媛看着这一幕,手里的茶杯捏得紧了些。
随后她又试着找话题,说起京里新出的绣品样式,还拿出自己绣的帕子给姜煜看:“世子您看,这是我新绣的‘百鸟朝凤’,用的是研究的针法,光这凤凰的羽毛,我就绣了三天呢。”
姜煜看了眼帕子,确实精致,却只淡淡道:“顾姑娘手巧。”
说完,他转向沈清辞,见她正看着窗外的银杏叶,便随口问道:“沈姑娘平时在家,除了打理内宅,还喜欢做些什么?”
“喜欢读些书,偶尔也会帮老夫人整理花卉药材什么的。”沈清辞轻声回答,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前几日老夫人咳嗽,我还帮着晒了些枇杷叶,加冰糖煮水喝,倒是好了些。”
“哦?”姜煜来了些兴趣,“姑娘还懂医术?”
“算不上懂,只是是知道一些食补的方子,知道些常见药材更好的用法。”沈清辞说着,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小包晒干的枇杷叶,“这是我昨日刚晒好的。若是世子家中有人需要,也可以拿些回去试试,加些川贝,效果更好。”
姜煜接过那包枇杷叶,叶子晒得干爽,还带着淡淡的药香。
他想起母亲近日也有些咳嗽,便笑道:“那多谢姑娘了。改日我让府里的人送些谢礼过来。”
“世子不必客气。”沈清辞摇摇头,没再多说。
一旁的赵媛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
她原本还想再表现表现,可看着姜煜看向沈清辞时那温和的眼神,再对比自己说话时他那敷衍的态度,突然就没了力气。
她捏着手里的帕子,指尖都泛了白,最后干脆拿起茶杯,一口接一口地喝着,不再说话——反正说了也没人听,倒不如省点力气。
师太陪三人坐了会儿,便借口要去打理菜园,先离开了。
殿里只剩下三人,气氛一时有些安静。
赵媛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银杏叶,心里满是对赵氏的不满。
她早就说了人家姜家看上的不是自己,母亲还非要把自己塞进来闹笑话。
横竖她已经努力过了,人家就是没看上她也没办法。
姜煜没注意到赵媛的情绪,反而跟沈清辞聊起了药材。
苏蓁常年打理花卉药材,而且母亲身子不算好,家里也常备着各种药材,两人竟聊得颇为投机。
从枇杷叶说到甘草,又从养生聊到民间的偏方,沈清辞虽然话不多,却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显然是真的懂这些,不是装出来的。
赵媛听着听着,突然站起身,对着两人道:“我有些闷,去后院走走,你们慢慢聊。”
说完,不等两人回应,就提着裙摆快步走了出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农家有蓁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