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世界。
随着各项技术投入民用,这个世界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而且这么多年,各项尖端技术虽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但都在稳步增长。
比如可控核聚变和量子计算机这两个划时代的技术已经稳定投入使用。
全球异常控制局付出了天文数字一般的资源建立了一个量子计算机阵列,用来支持高算力的模拟和运算。
这个阵列占地面积堪比一个大型城市公园,数以万计的量子处理核心在冷却系统中日夜运转。
而且这个量子计算机阵列还在不断扩建,其算力已经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苏采薇不能理解那些数据,但她知道这个恐怖是陆渊认证过的。
陆渊可是算力消耗大户,能被他评价恐怖,那是真的很有含金量了。
当一阶段的扩建工作终于结束,量子计算机阵列的研究人员们决定进行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测试,模拟一个世界的运行。
他们写了一个程序,创造了一个用来模仿现实世界的世界,将人类目前能理解的,所有物理规则都编写了进去。
然后给了这个世界一个初始条件,也就是第一推动力。
采薇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就亲自到了现场。
“启动倒计时,十、九、八……”
控制中心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巨大的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和数据流以极高的速度向下滚动,等待着最终指令。
“三、二、一……启动!”
嗡!
整个阵列发出了低沉的共振声,仿佛某种巨兽从沉睡中苏醒。
屏幕上,一个漆黑的虚空突然出现。
紧接着,第一个物质诞生了。
那是一个简单的能量点,按照预设的物理法则开始运动、分裂、聚合。
“能量守恒正常!”
“时空坐标系稳定!”
“基本物理常数导入成功!”
一个个报告声此起彼伏。
苏采薇站在观察区,看着屏幕上逐渐成型的世界。
那是一个极其简陋的世界。
那是一个只有学校面积大小的世界,里面的基础粒子按照牛顿力学和部分量子力学法则运动着。
模拟出现的基本粒子不是原子也不是分子,仅仅是模拟中的基本粒子而已。
这是研究团队为了能让这个世界运行做出的妥协。
这个世界没有复杂的化学反应,没有生命,大部分结构都被极度简化。
但它在运行。
它在自主运行!
看到这个世界在“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下,没有立刻坍塌,而是遵循内在的逻辑运行起来,研究人员们都非常激动,喜悦溢于言表。
采薇其实不太理解发生了什么。
因为她本身就掌握一个虚拟世界,而且她也不知道模拟出这样一个世界的难度有多高。至于激动,她早就已经激动过了。
她只是感到震惊,这么大一个量子计算机阵列,在如此大功率的运转下,居然只够支持这么小的一个世界运行!
她不好意思问研究人员,就在脑海中呼喊。
“渊,能不能给我科普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陆渊科普道:“简单来说,他们在追求极致的真实。”
“虽然这个世界的大小不过一座学校,物理规则简化到只剩牛顿力学和一点量子力学的皮毛。”
“连基本的四大作用力都未必完美嵌入,更别提暗物质、暗能量这些我们至今都没完全搞明白的东西了。”
“甚至它里面的粒子,只是他们为了方便计算而定义的符号,根本不是现实中的任何已知粒子。”
“他们证明了,用人类目前理解的物理规则碎片,辅以庞大的算力,确实可以支撑起一个简单的,能自我维持一段时间运行的时空结构。”
“这是从0到1的一步。哪怕这个1歪歪扭扭,丑陋不堪,但它站住了,没有立刻崩溃。”
还有一部分陆渊没说。
仅仅只是简化模拟这么大一片空间,就已经耗尽了这个量子计算机阵列的算力。
采薇的那个世界精度可不低。
甚至可以说要多高有多高,全看输入信息的精度。
这算力都不能用恐怖来形容了,简直不讲道理。
甚至采薇的那个世界里现在就运行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世界。
采薇还是有点云里雾里,她知道这个突破很重要,很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但不知道为什么有。
知其燃不知其所以燃。
陆渊只能更通俗地说道:“他们在创世。”
这个词一出来,再加上前面的解释,采薇瞬间就明白了。
“创世啊!”苏采薇先是激动了一会儿,然后又问道:“那我怎么感觉你不是很激动?这可是创世啊!”
“因为创世是最终理想的结果,这很难。”陆渊很现实地说道:“不考虑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客观分析的话,这项工作的难度甚至大于破解诡异的秘密,终结诡异时代。”
“现在这项研究更现实的价值是辅助科学研究,比如姜启就已经预定了,打算配合粒子对撞机使用。”
“把粒子对撞机拿到的数据当初始条件,再用更真实的物理规则进行短时模拟,窥探微观世界和宇宙诞生时的一角。”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