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奇

王钟亭

首页 >> 济公传奇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吞天神鼎柳无邪徐凌雪周氏医女原神:璃月特别情报官小师妹素质不详,遇强则强【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NPC这么多,我吃两个没关系吧穿越七零首长大人娇宠小娇妻东山再起:职场天王之底牌余生漫漫皆为你弑天刃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87章 达摩嘱教,只履西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菩提达摩祖师收神光为弟子,并且给他改法号为慧可。

菩提达摩祖师知道自己在东土传法的因缘,终究会结束的,早晚要返回印度了。

于是他一连几天,聚集诸多弟子,让弟子们将自己心里的疑惑一一提问,而自己一一讲解。希望他们能早得智慧解脱。

集会的第一天,菩提达摩祖师说的是关于四行观的佛法。

菩提达摩祖师徐徐说法,道:“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菩提达摩祖师又说道:“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菩提达摩复道:“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众弟子问道:“云何报冤行。”

菩提达摩祖师答道:“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皆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众弟子问:何为随缘行者。

菩提达摩祖师说道:“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菩提达摩祖师说法:“所谓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 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

菩提达摩祖师又徐徐说法,道:“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信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

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 法而行。

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悕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说完四行观,菩提达摩祖师又说偈言: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明佛心宗,等无差误,

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四行观说毕,菩提达摩祖师与众弟子各自退回自处。

有一天,一位年轻僧人前来参访菩提达摩祖师,问达摩道:“祖师,弟子日诵《金刚经》百遍,礼佛千拜,这样修行,可否成佛?

菩提达摩祖师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诵经时,心在何处?”

年轻僧人答道:“心在经文上。”

菩提达摩祖师又问:“礼佛时,心在何处?”

年轻僧人答道:“心在佛像上。”

达摩祖师摇头,说道:“心外求法,如水中捞月。”

那僧人闻言,感到不解,问道:“”难道经典和佛像都是错的?”

菩提达摩祖师沉默良久,才说:“”经典如指月之指,佛像如渡河之筏。指不是月,筏不是岸。执着于指,永远看不见月亮;抱着筏不放,永远到不了彼岸。”

这番话让这个年轻的僧人若有所思,但他仍然还是有一些困惑,于是问道:“”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

菩提达摩望向远山,眼中闪过一丝悲悯,对年轻僧人说道:“”佛法就在你心中,从未离开过一刻。你向外寻找的一切,都是心的投射。经典、佛像、仪式、功德,这些都是方便法门,是引导你回到自心的工具。但众生往往舍本逐末,把工具当成了目标。”

这年轻的僧人听了菩提达摩祖师讲解的佛理,顿时茅塞顿开,礼拜达摩祖师三匝,然后徐徐退去。

第二日,菩提达摩祖师又为众弟子解惑说法。与此同时,又有弟子持笔而聆听祖师说法,以记录论书。

弟子道育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菩提达摩祖师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弟子尼总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菩提达摩祖师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弟子道副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菩提达摩祖师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盘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盘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

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盘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又有弟子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菩提达摩祖师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

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

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在座中,又有弟子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 由免无穷之苦?”

菩提达摩祖师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众弟子问:“云 何轻重分之为六?”

菩提达摩祖师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 趣。云何三轻 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 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 趣。云何三重?

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在场弟子又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 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菩提达摩祖师答道:“佛所说 言,无虚妄也。阿僧只劫者,即三毒心也;

胡言阿僧只,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只。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只劫。

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只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僧弟子又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菩提达摩祖师答道:“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僧弟子问道:“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

菩提达摩祖师答:“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

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

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故 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弟子慧可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菩提达摩祖师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

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尼总持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菩提达摩祖师答道:“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

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

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挬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

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尼总持又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

菩提达摩祖师徐徐而答言说法,道:“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

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

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

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

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

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

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

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

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

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

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

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燃,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燃灯,义亦如是。

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燃世间酥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盘。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此五种食,名为斋食。

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

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

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

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弟子道副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

菩提达摩祖师答:“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

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

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柳、五者净灰、六者苏髇、七者内衣。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

其七法者: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六者谓柔和忍辱,犹如苏髇通润皮肤。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

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

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

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

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

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道副问:“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菩提达摩祖师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

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

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

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盘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

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见有为则勤勤爱着,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

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此乃是达摩大师说破相论,有弟子以笔纸记录流传。说法与记录完毕,弟子与师返回各室,或外出随机化缘度人。

第三天的时候,菩提达摩祖师召集门人,对大家说道:“回国的时间到了,你们何不说说自己有什么心得?”

一个叫道副的弟子回答说:“在我看来,不拘于文字,不离开文字,这就是道用。”

菩提达摩祖师说:“你学到了我的皮毛。”

尼姑总持说:“ 据我理解,就像庆喜见到如来的佛国,见了一次就见不到第二次。”

菩提达摩祖师说:“你学到了我的肉。”

道育说:“地、水、火、风四大皆空,色、受、想、行、识五阴并非真有。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法可以学得。”

菩提达摩祖师说:“你学到了我的骨头。”

最后,慧可礼拜了菩提达摩大师,依次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开口。

菩提达摩祖师说:“你学到了我的精髓。”

他又看看慧可,告诉他:“过去如来把他的清净法眼传给迦叶大士,然后又展转嘱托,传到我手里。你要护持。我把袈裟也传给你,作为传法的信物。它们各有自己的含义,应该知道。”说罢,把当初的释迦牟尼传给迦叶尊者的袈裟和钵盂交给了慧可。

慧可跪拜接领佛门衣钵,然后说:“请大师指示。”

菩提达摩祖师说道:“内传法印,以便正智与真理相契合。外传袈裟,以便教派承传旨意明确。若是后代轻薄,群起怀疑,说我是西天人氏,你是东方学子,凭什么得真法,你拿什么证明?你如今接受这袈裟和佛法,以后遇上灾难,只消拿出这衣裳和我的法偈,就可以表明化 导 无碍。我寂灭两百年后,衣裳就不再往下传了,佛法已经遍布天下。但那时候,懂佛道的人多,行佛道的人少;说佛理的人多,通佛理的人少。私下的文字,秘密的证说成千上万。你应当宣传阐发正道,不要轻视了没有真悟佛理的人。他们一旦回 复正道,就跟没走弯路的人一样了。”

达摩祖师接着拿出几卷经书交给慧可,说:“我有《楞伽经》共四卷,也传给你。这是如来心地要法,开示众生悟法入道的。我来到这里,已经中毒五次。 我曾经把毒物吐出来试过,放在石头上,石头都裂开了。我离开南印度来到东土的原因,是看到神州大地有大乘气象。所以才跨过大海越过荒漠,为大法寻找法器。机遇未合,便像愚人一般少言寡语,我的目的已经达到。”

(《别记》载: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住了九年,为二祖慧可说法。只教他外息诸缘,内心无事;心如墙壁,这样才可以入道。慧可讲说心性种种,同真理不相契合。达摩祖师只制止他的错误,不给他讲解无念心性。慧可有一天忽然说:“我已经息了诸缘。”达摩问:“莫成断灭了吗?”慧可说:“不成断灭。”达摩说:“这就是诸佛所传的心性,永远不要怀疑它。”) 说罢,和众徒们来到嵩山的千圣寺,住了三天。

这三天里,达摩祖师又为弟子们留下真性颂(夜坐偈):

一更端坐结跏趺, 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 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 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 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 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象并归空, 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 凡夫安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 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 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 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 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 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 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 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 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 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 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 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 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 更若有求还不识。

当时,魏皇帝尊奉释家,佛门俊才如林。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二人,便是僧中的鸾凤。他们看到达摩大师演说佛道,常比手划脚同达摩大师辩论,是非纷起。达摩祖师远振玄风,普施法雨,赢得了声望。

而气量褊狭的两个僧人不堪忍受, 竟相生起害人之心,几次派人在大师的饮食里施放毒药。(另外要说,两位高僧都是佛门高僧,不见得真有此事。比较可靠一点的说法,极大可能是两位高僧的痴迷信徒弟子为了护佑所谓师父的名声,而暗自给达摩下毒)

据说嫉妒达摩的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菩提达摩祖师知道有毒,但是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

到了第六次放毒的时候,菩提达摩大师教化世人的因缘已尽,而自己的法教也有了传人。便不再自救,其实也是在东土机缘,也好借此机会先是圆寂。

这时是魏文帝大统二年——丙辰年十月五日。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圆寂之前,达摩祖师嘱咐二祖慧可禅师,说:“我传给你的心法,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十六个字,就是禅宗的精髓,也是千年佛法的真谛所在。”

菩提达摩祖师接着说道:“不立文字,并不是让人们排斥经典,而是告诫人们不要被文字所束缚。教外别传,不是另立门户,而是超越形式的传承。直指人心,不是否定修行,乃是直达内心根本。见性成佛,不是妄自尊大,而是认识本性本来是佛。”

慧可闻言,深深叩首,说道:“弟子明白了。千年佛法之所以被祖师称为虚幻,是因为世人舍本逐末,执着于形式而忘记了本质。真正的佛法,就是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

菩提达摩祖师欣慰地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

接着,菩提达摩祖师又说传法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说完这些,菩提达摩祖师显示圆寂,众弟子纷纷伤感,将他安葬于熊耳山(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们在定林寺为他起了一座塔。

三年后,魏臣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回来经过葱岭时,同菩提达摩祖师相遇。宋云看见他手里提着一只鞋子,翩翩远去。宋云问:“大师往哪儿去?”

菩提达摩祖师回答说:“我西去!”

宋云回来,把这事源源本本告诉给当今皇帝。皇帝听了,感到非常疑惑,于是决定开棺。等到他的门人启开坟墓看时,只剩下一付空空的棺材,里面有一只草鞋。满朝廷的人都为之惊叹。官员们奉皇帝命令,取了那只草鞋,放在少林寺供养起来。

据说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丁卯年,达摩祖师留下的鞋子被信道的人偷到了五台山的华严寺里去了。当初,梁武帝遇到达摩师祖,因缘未合。后来梁武帝听到达摩祖师到魏地推行教化,打算亲自为他写一篇碑文,但是没有抽出时间。再后来听到宋云讲的故事,终于动笔把碑文写出来了。到了唐代宗的时候,朝廷谥达摩为“圆觉大师”。他的塔叫空观塔(年号依《纪年通谱》。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济公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食鬼猎人斗破之风起青山异界最强赘婿百炼飞升录医路逍遥神医凰后:傲娇暴君,强势宠!狂医废材妃秦舒褚临沉都市之上门神医没你就不行孕妻1V1:心急老公,要二胎吞天圣帝不朽圣尊吞噬古帝网游之最强传说快穿白月光有毒诸葛孔明纵横异界神医弃女在漫威当超级英雄的那些年龙婿陆凡全文免费
经典收藏变强从喰种开始影视遇上对的人双面恋人王妃状态易崩坏恃宠发癫!总裁,夫人又闹翻了天小知青从末世来【变形金刚】俘虏求生记可以宠你入骨亦可虐你入土双世青佩夜深知雪重玩脱了,陆总你老婆又跑去相亲了手握代购系统,被留学生奉为神明要相信阳光总在久别重逢,傅先生总说我始乱终弃繁花错位似流年臣妻难哄梨子圆了知情微开局嘎了家暴爹,从此走上富贵路人在超神众仙相助
最近更新我的笔仙只想骗我入江湖吴名卷赶海:海岛小渔女每天万斤大海货开启养老人生,却被男主打断!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穿越遮天,我镇压帝尊漫展签到:我成了丝柯克本尊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黄庭经之书符问道不惑道人港片:永恒家族,开局爆兵高晋聊斋重启,游走影视诸天她捧烈士骨灰离婚,渣夫悔疯了春秋香料日志洪荒之塔镇诸天驱魔:物理学超度,很核理吧?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柳无邪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