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猛地抬手敲了敲自己的额头,强迫几乎停滞的思维重新高速运转。目光扫过通讯科墙上那张巨大的全国地图,当视线落在东南沿海的某个点时:
“大老王!空警一号入列了吧,是不是还在魔都来着……”
啧,忘了大老王还在绿楼那边翻箱倒柜。
“谢参谋!电台能接到空军嘛?”
谢参谋愣住了,张了张嘴:“空警一号?那是空军的试验机型,据说还在调试阶段,调动权限高得吓人,我们海军怎么……”
“甭管!能不能打出去吧!”
“能……”
确实能,只不过,海军这边很少用这个呼号。
也就是江夏了,换了个人,你看谢参谋会不会把那人叉出去。虽说都是大家庭,但,这就像家里老三被欺负了打不过,然后老二跳出来帮老三打回去了一样。
爽是爽了,但,老三的自尊心受挫是肯定的。
其实,按道理来说,装备入列了,那就跟江夏没关系了。充其量保养或维修的时候提一提意见罢了。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件装备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可,现在这个时代,还是有责任制这么一说。虽然仅仅是粗浅的厂长责任制,但这时候的设计师们多负责啊。
那是恨不得一天到晚长在自己搓出来的设备上的,所以设计师跟踪产品使用情况那都是现在的潜规则了。
设备的使用方自然也就遵循着这条默认的规则,每个星期都把空警一号的具体情况汇总报告的时候,也会给江夏提交一份。
所以,这小子知道空警一号在魔都,也就顺理成章。
“谢参谋,立刻接通魔都空军基地指挥部!我亲自和他们说!权限的问题,我来解决!”
说着,江夏拉过通讯员小张面前的“通讯申请书”哗啦啦就把事项写了下去。唯一不同的是,审核人及批准人那块,江夏当之不让的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谢参谋扯了扯嘴角,小江工,你这么干……
实在是太地道了!
倒是江夏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哦,对,这时候有个盖起来邦邦响的印章,那才叫气派。
回去了高低得弄个出来。
加密电话的接通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很快,一个沉稳的男声从听筒中传来。
江夏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我是江夏,编号tS-107。达利安造船厂万吨试航巨轮‘跃进号’,在北纬38至39度,东经122至123度海域失联超过两小时,怀疑遭遇重大险情,可能涉及结构安全!
请求‘空警一号’立即起飞,执行紧急搜索定位任务!并尽可能的提醒他们缓速停船!”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显然在消化这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随后传来谨慎的回应:“江夏同志,我们理解情况的紧急性。但‘空警一号’的每次飞行都必须严格按计划审批。目前气象监测显示目标海域有低云,能见度不佳,复杂气象条件下搜寻风险极大。我们需要向上级请示……”
“我知道风险!我更清楚‘空警一号’的雷达性能!”
江夏打断对方,直接报出了关键参数:“它的S波段雷达具备下视能力,对大型海上目标的识别精度在米量级!
我上周刚参与过雷达海杂波抑制算法的校准评审!现在不是讨论风险的时候,是船上几百名船员和国之重器的安危!立刻起飞!所有后果,我江夏一人承担!”
电话那头陷入了更长的沉默,只能听到细微的电流声。
就在江夏寻思是不是再摇人的时候,那个沉稳的声音再次响起。
“明白了。江夏同志,基地首长特批,同意‘空警一号’更改巡逻空域,执行搜救任务!但气象条件确实恶劣,低云正在加厚,搜索过程会非常困难,我们无法保证一定能发现目标。飞机预计十五分钟后抵达相关空域,一有消息立刻通过保密频道通报。”
“谢谢!拜托了!”江夏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瘫坐在椅子上。
通讯科里一时间只剩下电台待机的微弱电流声。
一旁的谢参谋默默递过一杯刚倒的热水,看着江夏苍白疲惫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
离得近了还真看不出来,这个呆毛崽的能量这么大的嘛?
怪不得海军大佬去陪大大佬视察,还不忘专门搓一枚徽章出来给他……
就在江夏接过水杯,准备缓一口气时,那部数字电台的指示灯突然又急促地闪烁起来,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谢参谋立刻示意小张接听。
小张拿起话筒听了片刻,脸上露出一丝诧异,随即捂住话筒,转头对江夏说:“江工,是‘空警一号’机组,一号通讯员要和你直接通话!”
江夏一怔,这么快就找到了?
他立刻重新坐直身体,接过话筒:“我是江夏,请讲。”
“小江工!我是通讯员小李,我们又并肩作战了!机组正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刚接到基地转来的紧急命令,已经立刻改变航向,全速赶往目标海域!”
呀,怪不得反应这么快,敢情你们一直飘在天上的啊!
“情况紧急,辛苦你们了!油料还够吗?”江夏知道那四台涡桨-6可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
“放心吧江工!”小李的声音充满干劲,“油量足够支持本次任务!就是……嘿嘿,要是咱这‘空警一号’能有个空中加油站跟着就好了,弟兄们恨不得天天在天上盯着,那才叫过瘾!”
通讯频道里隐约传来机组其他成员一阵轻松的笑声,显然对这次临时的紧急任务并不抵触,反而充满斗志。
“空中加油站啊……”
“对了江工,正好跟您汇报一下!上次在魔都无线电四厂进行技术升级后,新换装的信号处理模块表现非常稳定!
雷达的杂波抑制能力明显提升,对大型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和识别精度比之前测试时又进步了一截!这次任务,正好是检验新家伙成色的实战机会!”
哦!我说怎么空警一号最近都停在魔都这边了。
还真是把无线电四厂这个巨无霸给忘了,上次兰英博士说对光刻项目进行了技术转移,想来就是转移到了这边吧。
可别说你们对这个厂陌生,现在市面上难求一台的五灯电子管收音机就是他们做出来的。同时凯歌品牌下,那些收音机及电视机……
751舰用导航雷达雷达也是他们做的。甚至于现在这台雷达就已经安装到了跃进号身上。
可以说,“跃进号”正是当下华国尖端工业成果的集大成者。从船体结构到核心设备,全是国产技术的结晶。
江夏当初说它是 “国之重器”,一点都不夸张。这本该是一次完美的对外展示:向世界证明中国能自主造出万吨巨轮,能撑起远洋运输的脊梁。
可记忆里跃进号的沉没,给我们带来的是 “面子” 与 “里子” 的双重重击。
表面上看,事故后的保险理赔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直接经济损失——根据记录,伦敦保险市场最终按全损赔付了104万英镑,由于赔款金额甚至略高于建船成本,在财政账面上反而形成了十几万英镑的“盈余”,这笔款项在交通部的档案中被列为“非贸易外汇收入”。
然而,真正的重创隐藏在账面之外。
首航即沉没的悲剧,无疑是对当时华国造船业信誉的一次沉重打击,堪称“面子”与“里子”的双重挫折。
国际舆论场上,小本子和龙虾佬等地的媒体持续报道“华国首艘万吨巨轮首航触礁”的消息,使得华国航运业的形象严重受损。
这一信誉危机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代价。
事件发酵后,国际租船市场针对华国运输的期租费率应声上浮约5%。据估算,华国的租船公司因此每年需多支付高达200万美元的额外运费。
更严重的是,部分航运合约甚至开始加入所谓的“china-flag exclusion”条款,实质上将华国籍货轮排除在某些高端航运业务之外。
这意味着,华国刚刚起步的远洋船队,在国际市场上尚未站稳脚跟便遭遇了寒流。
甚至于达利安造船厂原定的 4 艘后续订单全部暂缓,船台空转,工人窝工,万吨轮计划整整错过两年窗口。
正是这些深远且恶劣的连锁反应,而绝非仅仅是一艘船的损失,构成了江夏此刻不惜一切代价、奋力避免这场悲剧的深层原因和强大动力。
所以千万别说这小子多事……
“一定要赶上啊!”
“江工!我们快到目标海域了,准备开启雷达搜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