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后,风尘仆仆的马车队伍终于抵达了平壤城外的唐军大营。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血腥和尘土混合的气息,远处城墙上,攻防战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喊杀声、金铁交鸣声、投石机巨石砸落的沉闷巨响,构成了一曲残酷的交响。
许敬宗刚下马车,立刻有负责接待的礼部官员迎了上来。
寒暄几句后,官员指着西面火光冲天,烟尘弥漫的方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和无奈。
“许大掌柜请看,那边就是渊盖苏文在攻城,打了两天了,看着热闹,死人也不少,可就是打不下来!”
“啧,毕竟是他自己的都城,看来是舍不得下死手啊,这要换成咱们大唐的儿郎,一天,不,半日就给它拿下了!”
许敬宗顺着方向望去,只见西城一带烟尘滚滚,人影在火光与烟幕中晃动,攻城器械的轮廓在烟尘中若隐若现。
他神色平静,既无官员的轻蔑,也无对战争的恐惧,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仿佛在看一幅寻常的市井画卷,随口道:“嗯,确实不易。”
“劳烦带路,许某需即刻觐见陛下。”
再次踏入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金顶御帐,许敬宗的心境与当年在秦王府当个边缘学士时已截然不同。
他步履沉稳,气度从容,对着御座之上的李世民,依礼深深一揖,声音清晰而平和。
“竹叶轩大掌柜许敬宗,奉东家柳叶之命,前来觐见陛下。”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许敬宗身上,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眼前这个人,依稀还有当年那个“许学士”的轮廓,但气质已判若云泥。
曾经那份在权力夹缝中求生存的谨小慎微、甚至偶尔流露的猥琐算计,早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沉稳自信,眉宇间带着久掌大权,经手巨万财富所养成的从容气度。
一身剪裁得体的锦袍,用料考究却不张扬,衬得他身姿挺拔。
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需要看人脸色、在朝堂上籍籍无名的旧臣?
分明是一个执掌商业帝国一方疆域、能与朝廷重臣平起平坐的巨擘。
“敬宗...平身吧。”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抬手虚扶。
“多日不见,卿...气度更胜往昔了。”
这并非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观感。
竹叶轩这个大熔炉,把一块曾被朝廷忽视的璞玉,淬炼成了真正的美器。
“陛下谬赞。”
许敬宗直起身,不卑不亢。
“全赖陛下洪福,大东家信任,以及竹叶轩诸位同仁协力,敬宗方能略尽绵薄。”
“不必过谦。”
李世民摆摆手,语气和缓了些。
“青竹和檀儿...在辽东可还安好?身体如何?”
作为长辈,这是他此刻最真切的关心。
“回陛下,公主殿下与二夫人一切安好。”
许敬宗恭敬回答道:“东家照顾得极为精心,辽东分行也有专门的女医和仆妇伺候,何况还有孙道长坐镇,两位夫人气色红润,胎象平稳,陛下无需挂怀。”
“那就好!”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连说了几个好字,仿佛卸下了一桩心事。
帐内原本因战事和君臣身份带来的紧绷气氛,也因这份家常的关怀而缓和了不少。
简单叙旧后,话题很快转向了正事。
李世民神色一正。
“平壤指日可下,高句丽全境纳入大唐,已成定局。”
“但高句丽百废待兴,战后重建,安抚流民,恢复生产,疏通商路,桩桩件件,所耗靡费,却又刻不容缓。”
“朕召柳叶,便是想听听竹叶轩对此有何高见,如何能让这重建之事,既快且好,又能...让朝廷不至于太过捉襟见肘?”
他说的很含蓄,但核心意思很明确。
既要重建好,又要花钱少,最好还能让朝廷赚点。
许敬宗显然早有准备,闻言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所虑,东家与竹叶轩上下亦思之良久。”
“高句丽新附,重建非一日之功,更非一家之力可速成,竹叶轩已着手调集巨量资源,规划已初步成型。”
他声音平稳,条理清晰地阐述。
“其一,城池重建!”
“竹叶轩工建行已调集大批熟练工匠、物料,对高句丽境内主要城池,尤其是被战火损毁严重的平壤、白岩、盖牟、安市等,进行系统性勘察。”
“重建绝非简单复原旧貌,而是依据其地理位置、战略价值、商贸潜力,进行更科学、更坚固、更实用的规划重修。”
“重点加固城防,拓宽主要街道,预留商业区域,并着重完善地下排水系统,以绝疫病之源。”
“其二,基础设施先行!”
“东家说过,‘路通则百业兴’,竹叶轩商路行正着手规划并先行出资,修复和拓宽贯通高句丽南北、连接辽东及新罗、百济的主要官道。”
“同时,在沿海港口如原高句丽南部港口、以及盘山港之间,增建中转仓储,提升海运效率。”
“水利方面,已联络工部,准备修复因战乱废弃的灌溉渠系,确保来年春耕。”
“其三,文教融合!”
“此乃长治久安之基!”
许敬宗加重了语气。
“竹叶轩已协同太子殿下,从工部及国子监征调了上百位精通营造、算学、农桑的博士、名匠。”
“他们将在重建城池的同时,于各州、县治所及交通要冲,选址督造新式学堂。”
“教材将采用大唐官定典籍,教授唐言唐字、圣贤之道,兼授实用算学、基础工技。”
“意在使高句丽新一代,自幼便习唐风唐俗,认同大唐,成为真正的大唐子民。”
“此部分投入,竹叶轩愿承担大部,朝廷只需象征性拨付或予以政策支持即可。”
许敬宗最后总结道:“陛下,此等规划,并非竹叶轩独力包揽,而是与朝廷紧密协作。”
“如此,朝廷省却了直接管理庞大工程的繁琐与贪腐之忧,节省了巨额直接投入,却能通过竹叶轩的商贸税收、以及重建后地方经济的繁荣,获得长久稳定的收益。”
“高句丽之地,亦能更快地从废墟中站起,融入大唐血脉,焕发新生。”
帐内一片安静。
重臣们都听得目光闪动,暗自点头。
这套方案,将朝廷的统治意志、军事需求、民生恢复与竹叶轩的商业利益完美地捆绑在了一起。
朝廷花了小钱,甚至可能用不着花钱,就能办了大事,还获得了长期税源和稳定的边疆。
竹叶轩则获得了巨大的重建工程合同、未来的商贸垄断潜力以及更深厚的官方背景。
确实是双赢之局。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忍不住抚掌赞道:“好!好一个‘融入大唐血脉’!”
“此策甚合朕心!柳叶思虑周全,你阐述得也极是明白!就按此议,高句丽全境战后重建事宜,朝廷便全权委托竹叶轩承办!”
“具体细则,由你与民部、工部详议章程,报朕御批即可!”
他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安定繁荣,源源不断为大唐输血的新辽东。
帐内气氛顿时热烈和谐起来,群臣纷纷向许敬宗表示祝贺,赞叹竹叶轩的魄力与效率。
许敬宗一一从容应对,举止得体,俨然已是能与帝国重臣平等对话的一方主事者。
气氛正好,李世民看着舆图上被重重包围的平壤城,指着西门方向仍在升腾的烽烟,带着胜利者的轻松道:“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渊盖苏文这股东风,将这最后的顽城吹开了。”
“破城之后,你竹叶轩便可大展拳脚。”
许敬宗的目光也投向西门,听着那隐隐传来的厮杀声,沉吟片刻,忽然拱手道:“陛下,在下有个请求,能否安排在下,现在就去见一见那位正在攻城的渊盖苏文?”
“现在?”
李世民有些意外,帐内众臣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战况正酣,主帅亲临前线都未必安全,一个商贾大掌柜此刻去见攻城总指挥?
“正是。”
许敬宗神色不变。
“陛下,平壤一日不下,重建便一日无法真正开始。”
“如今已是到了夏天,辽东苦寒,几乎没有秋季可言,冬日转瞬即至。”
“若攻城迁延日久,拖到寒冬腊月,土地封冻,河流冰封,无论是清理废墟、运输建材,还是后续的土工作业,都将变得极其困难,成本倍增,工期更会大大拖延。”
“臣去见渊盖苏文,非为干涉军务,只是想与他...聊聊工期。”
“工期?”
李世民咀嚼着这个词,看着许敬宗那张平静无波却透着精明干练的脸,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个商人,是嫌渊盖苏文攻城太慢,耽误他赚钱了!
“哈哈哈!”
李世民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许敬宗对群臣道:“看看,看看!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心里装的都是真金白银的账本!”
“也罢,朕准了!李积,派一队精锐玄甲,护送许大掌柜去西门阵前见渊盖苏文,务必护其周全!”
“臣遵旨!”
李积领命,立刻下去安排。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