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首页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奉系江山云霄之君临天下逆天狂妃桃运无双大唐:六岁皇子,开局拔李二胡子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山河血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全文阅读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txt下载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4章 青黄不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宣大总督府跟杨植对接的是山西左参议韩邦奇,分管屯田、粮储、清军、水利等地方军民的军事之外政务,他对杨植说:“大同有煤我知道,有人报告过。但你知道的,大同的民户自开国以来几无增长,粮食全靠外运,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粮食来支持开矿。”

杨植耐心地说:“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晋中有铜晋南有铁还有盐池良田,所以是我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唯独晋北土地瘠薄,风水苦寒!所以可以晋北之煤运至太原府炼铜炼钢,搞工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兵不强!这一下山西就盘活了!”

韩邦奇还是不信,问道:“太原、关外真的可以种水稻?”

杨植在地图上指着张家口外的一块地方,自信地说:“我在翰林院国史馆遍寻地理志,没有人比我更懂这里!相信我,这个地方一定能种出优质水稻!这里可以,太原更可以!”

“宣化关外都是山地,如果真能种水稻的话,那也是这,丰润、玉田。”韩邦奇指着宣化镇万全都司府延庆右卫以东的一片平原地。“但那里是顺天巡抚所属蓟州兵备道下东胜卫、兴州卫的辖区,你干嘛跑宣化镇来?”

杨植打了哈哈道:“先易后难!韩前辈,这次我来找你,就是想先去太原做试验!”

稻米产量比麦稷黍高太多了,如果能成确实是好事,韩邦奇答应下来。杨植又指山西地图太原城说:“我们在太原城郊先把朝鲜来的稻种都试种一下,明年再把这些稻种互相配一下,看看能出来什么更优秀的品种。一生十,十生千,三年就可以铺开了。”

韩邦奇久历官场,夸大其词的官员、刁民不知道见过多少,养成了听人说话只信三分的习惯,怀疑地问:“山西人哪里会种水稻?有稻种么?”

杨植把黄省曾拉过来介绍说:“这位黄专员是苏州府的水稻大才,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我岳丈李充嗣推荐的,现在是我气学门人!他对我立下军令状,发誓搞不出来山西水稻就跳桑干河!”

这秀才真是前世不修。韩邦奇一辈子没见过如此浮夸的官员,大概这就是翰林天仙的自信?

“还没有种就如此夸下海口?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只要义之所在尽到责任,哪能事事都成功,不要这么绝对!”

黄省身面露惊喜之色,说道:“晚辈曾求教于王阳明先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王阳明先生的回答与前辈差不多的!”

“无适无莫”一句出自论语,孔子说君子在处理天下事务时,不要绝对化,只以义为标准。想必那王阳明的回答就是一句话,义就是本心,你凭你的本心看着办。

无论谁问王阳明,问任何问题,哪怕是舒芬问乐理,那王阳明就是一句话回答:那就是你的本心所感知的,你凭本心看着办!

王阳明真是误人子弟!杨植不以为然说道:“我们气学跟心学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事应该有客观标准,不能凭主观意识认为能不能干这个事,干好了还是干坏了!否则我们就成了天竺人,被人踩在脚下还觉得自己赢麻了!

那麦收在立夏,在三北种水稻不但产量高,而且可以补足北方粮食作物空窗期,不至于北方青黄不接!”

二、三月份的大同与大部分地区一样,开始了青黄不接的春荒时分。

二月初,户部主事李枝押运过一批银子到大同。但是远远不够,大同的粮价几日一变,米价腾贵。

大同镇守太监、巡抚蔡天佑和总兵桂勇联署请求朝廷再拨一批钱粮过来。但此时南方也是春荒,何况淮扬灾民尚未安置,朝廷只能三月初让李枝又押运一批银子过去。

随着银子的到来,大同粮价再次上涨,原来二两半银子可以买一石米,现在已经不够了。

“发银子有何用?可买的粮食越来越少,就这样还想让我们去水口堡?”巡抚标兵营的士兵愤愤不平。

大同这个地方的山区,四月亦可能下雪,标兵营的士兵们从家里回到兵营后,蹲在向阳处晒太阳,互相交流后,人人对这段时间的各种遭遇极度不满:不但带回家的粮少了,而且还可能被全家派到野地里开荒、戍守。

对于大同的防线而言,重新建立水口等五堡的基地是必要的,蔡天佑为此追加工程,给水口堡加了家属区等,希望在今年八月派兵入驻,当然首当其冲派驻过去的军兵仍然来自巡抚的标兵营和桂总兵的正兵营。

“就因为我们没有带头兵变,吃苦在前的就变成了我们?这不欺负老实人吗?”

当初奇兵营、游兵营的士兵没有参加兵变,被调到标兵营和正兵营,没有想到换他们去戍堡了!

一个老兵呸一声道:“你们懂个屁!你们真的以为老实人就要吃亏?”

见众士兵呆呆地看着他,老兵得意地笑了:“你们等着瞧,朝廷只不过先哄着他们,等他们麻痹大意认为没事了,哪天叫他们不着兵甲去校场领饷……”

老兵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一下:“上次没有杀那七个带头的,这次指不定杀一百两百,由辽兵来替代他们!”

老兵有条有理地如此分析,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杀了参将巡抚反而更快活了,不可能的!

老兵见大家茅塞顿开的样子,得意地说:“你们都未在卫学读满三年被老师赶回家,我是读满了卫学三年的!

朝廷那些大人们哪个不是进士出身,都是天上神仙下凡,比我们聪明多了!人家站得高看得远,肯定有办法!”

三月癸未日,礼部尚书汪俊实在没有办法,上疏乞休,嘉靖批复:今大礼未成,何则乞休?不准汪俊致仕。

然后吏部尚书乔宇站出来联合一群高官上疏请罢奉天殿边另建一室,科道言官纷纷附议。

果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张璁桂萼见目的达到,两人各上一篇千字奏疏说:皇上遵太祖祖训、先帝遗诏入继大统,大臣有什么权力、有什么资格解读太祖、武宗的意思?

大臣们“不顾礼义党同伐异,宁负天子而不敢忤权臣,此何心也!”

还说:皇帝应该不应该认孝宗为父,是皇帝说了算;皇帝有没有权力封他的父亲为皇帝,大臣说了不算!

嘉靖把张桂二人的奏疏发礼部会议,汪俊直接又上疏乞休致仕。嘉靖大怒,批复汪俊无人臣礼,“违悖正典,肆慢朕躬”,下旨罢免汪俊,令其即刻回乡。

按于谦以来形成的朝廷高官任命潜规则:有二、三品高官空缺时,由吏部提出候选人,吏部尚书任主持,召集四品以上朝臣和科道言官廷推表决。当然廷推时,其他人也可以提出候选人。

吏部提名了两名侍郎候选礼部尚书,嘉靖根本不理这一套,下特旨调南京兵部侍郎席书为礼部尚书。

吏部尚书乔宇大为恼火,联合一群重臣上疏说:“罢汪俊召席书,取桂萼张璁霍韬,举措异常中外骇愕!以一二人之偏见,挠天下万世之公议”,席书不由廷推升为尚书,“百余年来所未有者”!

嘉靖批复说:大明哪条制度规定皇帝不能任命尚书?

整个三月份就在朝堂君臣反复的纸上辩论中消磨过去了。

大同军兵指望朝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发粮代银已经不可能,因为顺天巡抚上报云北京存粮已不及二千石,正在多方调粮,筹划从州县卫所纳赎籴买米谷共得十万八千石,再用银子、布匹从民间换粮,预计可得预备粮二十万六千石。

而三月初,甘州军兵为了钱粮之事又发生了兵乱。这次朝廷不再姑息,调辽阳参将李贤率辽兵前去甘州平乱。当辽兵途经大同时,大同军兵惊慌失措,所有压抑的不满全部暴发出来,纷纷传言辽兵假平甘州之乱的名义,实则是来清算大同军兵杀参将巡抚焚烧官衙的,总兵桂勇早已偷偷把家属送往宣化,准备动手除掉奇兵营和游兵营。

辽兵来到大同城下时,守城的大同军兵居然紧闭城门,不许辽兵进城安营。

大同巡抚蔡天佑闻听禀报心急如焚,正要出察院去宣慰军兵,不料军兵已经围住察院,四下鼓噪。

蔡巡抚紧张地考虑了一下,既然军兵敢光天化日下来求见,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还是为了上次的几项诉求来的,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蔡天佑走出察院宽慰军兵,刚说了几句话,就看到城中冒起浓烟,正是县衙门方向。

“这是怎么回事?”蔡天佑手指黑烟处厉声问道:“有什么问题找本院解决,不要祸害他人!”

察院门口的军兵也不知道为什么城中会起火,过不久县衙的一名吏员来报:有乱兵杀了新任知县,点把火把县衙又烧了!

蔡天佑的心如坠冰窖,急忙对眼前的军兵喝道:“尔等莫要随他们犯上作乱,就在此地,不要走开!”说着便想离开察院去找镇守太监和总兵。

察院门前的军兵见军门大人的年纪比他们的爷爷还大,就不理会蔡巡抚了。军兵眼中闪烁兴奋的光芒,大声吆喝“同去,同去”四散一空,只剩下蔡巡抚徒呼奈何。

县衙门的火光犹如一个信号,城内军兵乱哄哄地四散奔走,各种流言传遍大街小巷,其中最离谱的说朝廷派辽兵来是想血洗大同。于是如惊弓之鸟的乱兵又聚集起来前往代王府。

同样如惊弓之鸟的代王还是不敢打开大门,令王府护卫搬个梯子,自己爬上墙头,颤巍巍地问军兵又有什么要求。

军兵七嘴八舌说要推举代王出头向朝廷请求宽恕,请皇上下一个诏令赦免大同所有军兵。

代王哪里敢接这个大活,接了就可能身死国除。“诸位军士!小王无权过问政事,城中自有巡抚、镇守太监、总兵作主!请诸军士找他们去!”

代王府前的乱兵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乱哄哄分两拨前往镇守府和总兵府。

镇守府和总兵府前也围满了士兵,镇守太监武忠接受前任的教训,昂首挺胸走出府门咤道:“天下本无事,尔等皆是庸人自扰!辽兵只是路过大同去甘州,你们不要听信传言!

若你们不相信,咱家跟你们一起找总兵,让总兵解释一遍,总可以吧!”

乱兵一拥而上,裹挟武忠来到总兵府,桂勇已经答应了不派正兵营士兵外驻五堡,见亲兵营拥着武忠前来,连忙道:“亲兵营也不驻守五堡!本提督与武老公今天为你们做个主!”

正兵营亲兵营正要问粮食的事,上次兵乱的主力烧完县衙又来了,大声问道:“辽兵如果不是来血洗大同城的,那为什么桂总兵把家眷送出城外?”

桂勇厉声道:“无稽之谈!我这就将我妻子、儿女出来相见!”

乱兵见到桂总兵的家小,这才一哄而散。

蔡天佑武忠桂勇当晚紧急磋商后,连夜联署奏疏发往北京。

“杨侍读,我一直很好奇,翰林从来就是清流中的清流,尤其是你少年登科入翰林院,何必如我们这种苦哈哈的浊流官一样,奔波劳碌?”

从宣化至太原约有九百里地,途经大同、朔州、忻州。一行人已经从宣化府出发了,杨植看看天色道:“韩参议,不要觉得翰林院侍读有什么了不起,你也可以当!”

韩邦奇很有关中愣娃的性格,之前多次被贬、而且还被朝廷罢过官,后面又起复的。只是以大明官场的潜规则,比如说一个五品官被贬为七品官或被罢官,甚至于下狱,只要官身在,一旦起复,资历还是从五品官算起,罢官休闲和坐牢的时间也算在资历里面。所以韩参议过往的经历不影响他是现在是从四品,与同年进士的级别并无差别。

理论上,从四品地方官与六品翰林地位差不多,韩邦奇以从四品地方官转迁六品翰林是平调,按潜规则的话算升级,因为上升空间完全打开了。

“杨侍读你说话很阴阳怪气呀!我的出身怎么可能入翰林院任侍读?”

“我曾向圣上建议翰林院有进有出,让地方上政绩卓越的官员进入翰林院。前辈放心,我们只要立下事功,我保你进翰林院任侍读,最后官至尚书!”

九成多的进士一生止步于四品官,少数可以做到布政使,在数个省之间转来转去到头,能挂个尚书衔都罕见,至于最后任二品掌印尚书的更凤毛麟角。

韩邦政下意识问道:“这可能么?”

黄省曾瞬间怀疑起杨植包自己中举中二甲的承诺:杨前辈是不是见人就画饼,好比在拉磨的驴子头前吊一个胡萝卜?

只见杨植手指桑干河道:“我杨植指桑干河起誓,绝不食言!”

韩邦奇相信了杨植的话,见天色渐晚,遂道:“我们快点赶路,今晚可以宿于大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将武生:武家庶女别太毒暗黑破坏神之毁灭玩转异界错嫁替婚总裁龙婿陆凡全文免费少年医仙秦舒褚临沉婚宠鲜妻:宫少,别傲娇!最佳上门女婿逆猎轮回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阴阳诡探杀手房东俏房客吞天圣帝武神纪元神医相师我都看到了帝临九天女神的上门贵婿全文免费阅读食鬼猎人
经典收藏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大秦:开局错把始皇当亲爹大魏芳华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诸国志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老鼠公爵朕要抓穿越凤临天下:一后千宠三国之纵马十三州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三国之霸主刘琦二战那些事儿攻略情敌手册[快穿]战狼狂兵嫡女归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清挖坑人
最近更新道藏辑要大乾风云起苍穹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清宫秘史十二章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明朝的名义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笔架叉将军大周第一婿英烈传奇水浒之往事随风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txt下载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