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诗看古今

111永恒的不死鸟1

首页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嘻哈史诗看古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美女俏老婆大唐:六岁皇子,开局拔李二胡子锦衣夜行我大哥叫朱重八在他心头放肆云澜乱世志奋斗在初唐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宋吹
嘻哈史诗看古今 111永恒的不死鸟1 - 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文阅读 - 嘻哈史诗看古今txt下载 - 嘻哈史诗看古今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67章 刀光映忠骨:大宋兵王的千古遗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章 面涅染血:昆仑关的绝杀

皇佑五年的冬夜,昆仑关下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在狄青脸上像刀子割。他披着玄色披风,手里的铁鞭沾着西夏兵的血,凝结成暗红的冰碴。城楼上的西夏军旗还在飘,旗下却已没了活口——刚刚那场厮杀,宋军以三千精兵破敌两万,硬生生从西夏人手里抢回了这南疆咽喉。

“将军,城楼上有西夏主将的金印!”副将杨文广提着颗血淋淋的头颅跑过来,铠甲上插着三支断箭。

狄青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雪,额角的“面涅”(刺青)在火把下格外醒目——那是他早年当配军时留下的印记,如今成了宋军眼里的战神图腾。他接过金印,指腹摩挲着上面的狼头纹:“传我将令,休整半个时辰,直取邕州!”

话音刚落,有亲兵捧着封信跑过来,信封上盖着枢密院的火漆印。狄青拆开一看,脸色骤沉。信是枢密使韩琦写的,说朝廷怀疑他拥兵自重,命他克复邕州后即刻班师,不得延误。

杨文广凑过来瞥见信上的字,气得一拳砸在城砖上:“这群文官!咱们在前线拼命,他们在京城扯后腿!”

狄青把信揉成一团塞进怀里,翻身上马。马缰勒紧,战马长嘶一声,蹄下的积雪飞溅。“将士们!邕州城里有百姓等着咱们救,跟我冲!”

铁鞭挥下,宋军如潮水般涌出昆仑关。

火把连成的长龙在雪地里蜿蜒,狄青的身影冲在最前面,面涅上的血迹混着雪水,在月光下泛出冷硬的光。

这一战必须快,快到让朝堂来不及再发一道掣肘的命令。

第二章 面涅之辱:枢密院的冷箭

班师回朝那天,汴京的百姓挤在街道两旁,踮着脚想看看这位打败西夏的“面涅将军”。狄青穿着嵌银丝的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面涅依旧清晰。有孩童举着鲜花跑过来,被他一把抱到马背上,惹得人群阵阵欢呼。

可这份热闹,到了枢密院门口就戛然而止。韩琦穿着紫色官袍,站在台阶上,眼神像淬了冰:“狄将军,陛下有旨,命你卸甲入宫。”

狄青刚走进枢密院大堂,就听见一阵窃笑。几个文官捂着嘴,盯着他的脸指指点点。御史中丞王举正站出来,手里举着奏折:“狄青出身配军,面有刺青,此等贱籍之人竟位列枢密使,恐有损朝廷体面,请陛下贬其官职!”

宋仁宗坐在龙椅上,眉头皱了皱。他知道狄青有功,可满朝文官都这么说,他也架不住压力。“狄青,你可愿用汤药去除面涅?”

狄青猛地跪倒,铠甲碰撞地面发出闷响:“陛下!臣的面涅是当年当兵时所刺,每一道纹路都记着沙场的血与泪。若去除面涅,便是忘了出身,忘了战死的弟兄!”

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纵横的伤疤:“这些伤疤和脸上的面涅一样,都是臣的勋章!文官可以看不起臣的出身,却不能否认臣为大宋流的血!”

宋仁宗被噎得说不出话,韩琦却趁机开口:“狄将军此言差矣。朝廷命官当有威仪,面有刺青,如何服众?”

“战场上的威仪,是靠刀枪拼出来的,不是靠脸!”狄青猛地抬头,目光扫过堂下的文官,“若让诸位去守昆仑关,恐怕早就弃城而逃了!”

这话戳中了文官的痛处,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宋仁宗见状,连忙打圆场:“此事暂且搁置,狄将军一路辛苦,先回府歇息吧。”

狄青走出皇宫时,夕阳正沉。

街上的百姓还在议论他的面涅,可他听着,却觉得比枢密院的冷嘲热讽更刺耳。

他翻身上马,马鞭狠狠抽在马臀上——这大宋的天,对武将竟如此不公。

第三章 府衙惊变:深夜的刺杀

狄青的枢密使府,比不得其他官员的府邸气派,院里只种着几棵老槐树,还是他亲手栽的。这晚,他刚和杨文广商议完西北防务,就听见院墙外传来一声轻响。

“有刺客!”亲兵大喝一声,拔刀冲了出去。

狄青抄起墙上的铁鞭,刚走到门口,就见三个蒙面人举着弯刀扑过来。刀光凌厉,直取他的面门。狄青挥鞭格挡,铁鞭与弯刀相撞,火花四溅。他常年征战,身手利落,三两下就打翻一个刺客,可剩下的两个却像疯了一样,不顾死活地往前冲。

杨文广提着长枪赶来,一枪刺穿一个刺客的肩膀。那刺客惨叫一声,从怀里掏出个瓷瓶,摔在地上。烟雾瞬间弥漫开来,等烟雾散去,两个刺客已经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具尸体和半块绣着“韩”字的衣角。

“是韩琦的人!”杨文广捡起衣角,气得浑身发抖,“他这是想斩草除根!”

狄青盯着那具尸体,尸体的腰间挂着个令牌,是枢密院的侍卫令牌。他把令牌攥在手里,指节发白。“把尸体处理掉,此事不许声张。”

杨文广急了:“将军!他们都要杀你了,你还忍?”

“不忍又能如何?”狄青松开手,令牌落在地上,“满朝都是他们的人,闹到陛下那里,只会说我恃功跋扈,蓄意闹事。”

深夜的风刮过槐树,叶子沙沙作响。狄青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给自己倒了杯酒。酒是西北的烈酒,辣得喉咙发疼。他想起在昆仑关战死的弟兄,他们的尸骨还埋在南疆,而他这个活着的将军,却要在京城提防背后的冷箭。

这时,妻子魏氏端着一碗热汤出来,轻轻放在他面前。“别喝了,伤身子。”她的手指抚过他脸上的面涅,动作轻柔,“当年在陕西,你带着伤杀退西夏兵,我就知道,你不是怕事的人,只是不想让朝堂看笑话。”

狄青握住她的手,手心里全是老茧。“委屈你了,跟着我担惊受怕。”

魏氏笑了笑,帮他理了理披风:“只要你好好的,我不怕。”

第四章 西北告急:被扣押的兵符

庆历元年,西夏李元昊撕毁盟约,再次入侵西北,连破三城。边境的急报雪片般送到汴京,宋仁宗急得团团转,召集群臣议事。

“狄青!”宋仁宗看向狄青,“朕命你为西北招讨使,即刻领兵出征!”

狄青刚要领旨,韩琦突然站出来:“陛下不可!狄将军手握重兵,若再掌西北兵权,恐生反心。臣以为,应派文官监军,节制兵权。”

“韩大人!”杨文广忍不住开口,“军情紧急,再拖延下去,西北就完了!”

王举正也附和:“韩大人所言极是,武将不可信,必须派监军。”

宋仁宗犹豫了。他知道狄青可靠,可架不住文官们轮番劝说。“那就派尹洙为监军,与狄将军一同出征。”

狄青咬着牙,硬生生把反驳的话咽了回去。他知道,尹洙是韩琦的门生,此去西北,怕是处处受制。

回到府里,狄青让人收拾行装,魏氏却捧着兵符走过来,脸色发白:“兵符……兵符被枢密院的人拿走了,说要先核验,明日才能给你。”

“核验?”狄青猛地站起来,“这分明是故意刁难!西北战事刻不容缓,耽误一天,就有无数弟兄送命!”

他当即备马,直奔枢密院。韩琦正在院里赏花,见他来了,故作惊讶:“狄将军深夜到访,有何要事?”

“兵符为何扣押?”狄青攥着拳头,指节发白。

韩琦慢条斯理地浇着花:“狄将军别急,兵符事关重大,总得仔细核验。再说,尹监军还没准备好,你就算拿到兵符,也走不了。”

狄青看着他虚伪的嘴脸,恨不得一拳砸上去。可他不能——他要是动了手,正好中了韩琦的圈套。“韩大人,西北的百姓在等着救,你不能拿他们的性命开玩笑!”

“狄将军言重了。”韩琦放下水壶,“朝廷自有安排,你只需等着就行。”

狄青气得浑身发抖,却只能转身离开。

走出枢密院,夜风吹得他面涅发疼。

他抬头望着夜空,星星被乌云遮住,就像他此刻的处境——看不到一点光。

第五章 沙场受制:监军的瞎指挥

三天后,狄青终于拿到兵符,带着三万宋军赶往西北。可刚到延州,尹洙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狄将军,陛下有旨,凡事需与我商议,不可擅自做主。”尹洙穿着锦袍,站在城楼上,根本没把满身风尘的狄青放在眼里。

狄青忍着气:“西夏兵就在三十里外,当务之急是加固城防,准备迎战。”

“加固城防?”尹洙笑了,“狄将军太谨慎了。依我看,应主动出击,杀西夏人个措手不及。”

“不可!”狄青反驳,“西夏兵擅长骑兵作战,我军长途奔袭,疲惫不堪,主动出击必败无疑。”

尹洙却梗着脖子:“你是觉得我不懂兵法?我告诉你,我读的兵书比你打的仗都多!今天必须出击!”

他掏出监军令牌:“我以监军的名义下令,即刻出兵!违令者,斩!”

狄青看着令牌,又看了看身后疲惫的将士,牙齿咬得咯咯响。他知道,尹洙是想抢功,可这功,是用将士的性命换的。

没办法,狄青只能点兵出战。宋军刚出城,就钻进了西夏兵的埋伏圈。箭雨如蝗,宋军纷纷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狄青挥舞铁鞭,杀开一条血路,可身边的弟兄还是越来越少。

“将军,快撤!”杨文广带着残兵冲过来,护着狄青往城里退。

尹洙站在城楼上,见宋军大败,吓得腿都软了,连忙让人关城门。狄青刚冲到城门口,城门就开始关闭,差点把他关在外面。

“尹洙!你敢关城门!”狄青怒吼。

尹洙躲在城楼里,不敢出声。直到狄青带着残兵冲进城,他才探出头,假惺惺地问:“狄将军,没事吧?”

狄青没理他,径直走到伤兵中间。有个年轻的士兵腿被箭射穿,见了狄青,眼泪掉下来:“将军,我们不该出击的……不该的……”

狄青蹲下身,帮他包扎伤口,手指忍不住发抖。

这一战,宋军损失了五千弟兄,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兵。

他站起身,看向城楼的方向,眼里的杀意几乎要溢出来。

第六章 釜底抽薪:被调换的粮草

战败的消息传到汴京,韩琦不仅没责怪尹洙,反而上书说狄青“指挥失当,导致兵败”。宋仁宗虽然没降狄青的职,却也派人来斥责了他几句。

狄青憋着一口气,想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打个翻身仗。他让人准备粮草,打算绕到西夏兵后方,断他们的粮道。可等粮草运到,他打开粮袋一看,差点晕过去——里面全是沙子和发霉的谷子,根本没法吃。

“这是怎么回事?”狄青抓住押粮官的衣领,厉声质问。

押粮官吓得脸色发白:“狄将军,这粮草是枢密院派发的,我们只是负责押送,不知道里面是沙子啊!”

狄青松开手,心里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他知道,这又是韩琦的手段——断了他的粮草,看他怎么打仗。

杨文广气得拔剑砍在粮袋上:“这群奸贼!我去京城告他们!”

“没用的。”狄青摇了摇头,“他们早就算好了,你一去,就会被扣上‘造谣惑众’的罪名。”

他让人把城里的百姓召集起来,当众打开粮袋。沙子和霉谷撒了一地,百姓们看了,纷纷义愤填膺。“狄将军,我们家里还有存粮,愿意捐出来!”“对!我们跟西夏人拼了,不能让他们欺负到家门口!”

狄青看着百姓们一张张恳切的脸,眼眶有些发热。他跪倒在地,对着百姓们磕了个头:“狄青多谢乡亲们!此恩,我必当报答!”

百姓们的存粮不多,却解了燃眉之急。狄青带着将士们,吃着掺了沙子的米饭,连夜出发,绕到了西夏兵的后方。

夜色如墨,狄青带着弟兄们趴在草丛里,盯着西夏的粮营。营里的火把亮着,守卫却很松懈——他们根本没想到宋军会来。

“动手!”狄青低喝一声,率先冲了出去。

宋军像猛虎下山,杀进粮营。西夏兵猝不及防,纷纷逃窜。狄青一把火把粮营烧了,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天。

等西夏主将李元昊得知粮营被烧,率军赶回来时,狄青已经带着弟兄们撤回了延州。李元昊看着烧焦的粮营,气得哇哇大叫,却也只能下令撤军——没了粮草,他根本打不了仗。

延州解围的那天,百姓们敲锣打鼓,捧着酒肉送到军营。

狄青站在城楼上,看着欢庆的人群,却高兴不起来。

他赢了这一战,可输给了朝堂的算计。

第七章 京城流言:“狄天使”的厄运

狄青打了胜仗,按理说该受封赏,可汴京却传起了流言。有人说他“夜闯宫门,意图不轨”,有人说他“与西夏勾结,故意放李元昊撤军”,甚至还有人说他脸上的面涅是“反相”,迟早要谋反。

这些流言,全是韩琦和王举正散布的。他们怕狄青功高盖主,威胁到文官的地位,就想借流言扳倒他。

宋仁宗本就对武将心存猜忌,听了流言,心里更不踏实了。他召狄青回京,名义上是封赏,实则是想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监视。

狄青回到汴京,刚进府,就见魏氏坐在院里哭。“怎么了?”他连忙走过去。

魏氏递给他一张纸,上面是百姓们联名写的请愿书,请求陛下不要猜忌狄青。可请愿书被退了回来,上面还批着“妄议朝政,不予理睬”。

“他们怎么能这么对你?”魏氏哭得肩膀发抖,“你为大宋打了多少仗,流了多少血,他们看不见吗?”

狄青接过请愿书,指尖抚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百姓,有的是他在陕西救过的,有的是他在南疆护过的,他们比朝堂上的文官更懂他的忠心。

就在这时,杨文广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将军!不好了!王举正弹劾你,说你府里的槐树长得像龙形,是‘龙气缠身’,有谋反之心!”

狄青猛地站起身,走到院门口,看着那几棵老槐树。槐树长得枝繁叶茂,确实有些粗壮,可哪里像龙形?这分明是欲加之罪!

他刚要出门去皇宫辩解,就见太监带着侍卫来了:“狄青接旨!陛下念你有功,免你死罪,贬为陈州知州,即刻上任!”

“贬谪?”狄青愣了,“我何罪之有?”

太监冷笑一声:“狄将军还是赶紧收拾行李吧,别让咱家难做。”

侍卫们冲进府里,开始翻箱倒柜,像是在找谋反的证据。魏氏挡在狄青面前:“你们不能这样!我夫君是忠臣!”

“忠臣?”太监瞥了她一眼,“是不是忠臣,陛下说了算。”

狄青看着这一幕,心里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他再辩解也没用,这大宋的朝堂,已经容不下他了。

第八章 陈州冷雨:药碗里的绝望

陈州的冬天,比汴京更冷。狄青的知州府破旧不堪,院里的杂草长得比人高。他刚到陈州,就得了风寒,咳嗽不止。魏氏请了郎中,抓了药,熬给他喝。

可药喝了半个月,病不仅没好,反而越来越重。狄青咳出的痰里带了血,人也日渐消瘦。

“换个郎中吧。”狄青躺在床上,声音沙哑。

魏氏红着眼眶点头,可找遍了陈州,竟没有一个郎中敢来——他们都听说了狄青是被贬的罪臣,怕惹祸上身。

这天,杨文广乔装打扮,偷偷来看狄青。见狄青病成这样,他当场就哭了:“将军,都是我没用,没能帮你辩解!”

狄青握着他的手:“不怪你!”

杨文广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他托人从京城带来的名贵药材:“这是参须和当归,你先熬着喝,我再去想办法找郎中。”

魏氏接过药材,连忙去灶房熬药。药味飘出来,混着屋里的霉味,格外刺鼻。狄青喝了药,咳嗽稍稍减轻,却还是浑身无力。他靠在床头,看着窗外的冷雨,雨点打在窗棂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极了昆仑关下的箭雨。

“朝廷那边……还有消息吗?”狄青轻声问。

杨文广低下头,声音发闷:“韩琦升任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举正也加了官。他们还在说你的坏话,说你在陈州‘招揽旧部,图谋不轨’。”

狄青苦笑一声,咳出一口痰,用手帕捂住嘴。手帕上的血迹越来越多,像绽开的红梅。“我这身子骨,还能图谋什么?他们就是容不得我活。”

魏氏端着一碗粥进来,眼泪掉在粥里:“别说胡话,好好吃饭,等病好了,咱们就回老家,再也不管朝堂的事。”

狄青接过粥,却没胃口。他想起年轻时在陕西从军,一碗糙米饭就能吃得香甜;想起昆仑关下,弟兄们分着一块干硬的饼,笑得开怀。那时的日子苦,可心里踏实,不像现在,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躺在床上,任人宰割。

夜里,狄青发起高烧,嘴里胡话连篇,全是战场上的指令:“杨文广!带左翼冲!”“守住关口!不许退!”魏氏守在床边,一遍遍地用湿毛巾给他擦脸,直到天快亮,烧才退下去。

狄青睁开眼,看见魏氏熬红的眼睛,心里一阵发酸。“委屈你了。”

魏氏握住他的手,手心里全是冷汗:“只要你好好的,我什么都不怕。”

可他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有个老郎中被杨文广软磨硬泡请来,诊脉后摇着头叹气:“大人这病,是心病加身,药石难医啊。除非能解了他心里的疙瘩,不然……”

老郎中没说完,却已经把话说透了。

狄青心里的疙瘩,是未竟的战事,是被猜忌的忠心,是朝堂的不公。

这些,谁能解得开?

第九章 旧部泣血:军营里的呼唤

狄青被贬陈州的消息传到西北军营,将士们炸开了锅。那些跟着他在昆仑关拼过命的老兵,纷纷提着兵器要去汴京请愿,被杨文广拦了下来。

“你们这样去,只会让将军更危险!”杨文广红着眼眶,“韩琦就等着咱们闹事,好给将军安个‘煽动军心’的罪名!”

老兵们放下兵器,却忍不住哭了。有个叫赵虎的老兵,从怀里掏出块染血的布条,那是狄青在昆仑关救他时,给他包扎伤口用的:“将军待我们如兄弟,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受委屈!”

消息传到陕西,百姓们也动了。当年狄青在陕西抵御西夏,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大家自发地凑钱,派了几个代表,捧着万民伞,千里迢迢赶往陈州。

代表们到陈州时,狄青刚能下床走动。他们跪在知州府门口,捧着万民伞哭道:“狄将军,我们知道你是忠臣!你跟我们回陕西吧,我们养你!”

狄青扶着门框,看着门外的百姓,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他想答应,可他知道,自己是被贬的罪臣,一旦离开陈州,就是抗旨不遵,只会给百姓和旧部带来灾祸。

“乡亲们,回去吧。”狄青声音沙哑,“我是大宋的臣子,得听陛下的话。”

“陛下不公!”有百姓喊道,“我们去京城告御状!”

“别去!”狄青连忙阻止,“京城不是你们能去的,会送命的!”

他让人把自己仅有的积蓄拿出来,分给百姓们当路费:“拿着钱,赶紧回去,好好过日子。我狄青,谢谢大家的心意。”

百姓们不肯走,直到魏氏出来劝说,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狄青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他知道,这些百姓的心意,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可他却连一句“谢谢”都没能好好说。

西北军营里,将士们依旧在盼着狄青回去。

他们把狄青的铁鞭挂在营账中央,每天操练前,都要对着铁鞭行礼。

杨文广看着铁鞭,想起狄青当年挥鞭杀敌的模样,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将军洗清冤屈。

第十章 御赐药酒:最后的遗憾

嘉佑二年的春天,陈州的桃花开了,可狄青的病却越来越重。他已经下不了床,每天只能靠喝稀粥维持生命。魏氏坐在床边,给他念着杨文广送来的信,信里说西北安稳,将士们都很好。

“等我病好了,咱们去看桃花。”狄青轻声说。

魏氏点点头,眼泪却掉了下来。她知道,他的病,好不了了。

这天,汴京来了个太监,捧着个锦盒,说是陛下御赐的药酒,能治狄青的病。魏氏喜出望外,连忙要去熬药。

“等等。”狄青拦住她,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惕。他想起韩琦的手段,这药酒,怕是没那么简单。

太监站在一旁,催促道:“狄将军,这可是陛下的心意,快喝吧。”

狄青看着太监,又看了看锦盒里的药酒。酒色浑浊,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他笑了笑,对魏氏说:“扶我起来,我要亲自谢恩。”

魏氏扶着他坐起来,狄青靠在床头,对着汴京的方向磕了个头:“臣狄青,谢陛下恩典。”

他接过药酒,没有喝,而是放在床头。太监见状,脸色有些难看:“狄将军,怎么不喝?莫非是怀疑陛下的心意?”

“不敢。”狄青咳嗽着说,“我身子虚弱,怕喝了受不了,等会儿再喝。”

太监没再催促,留下几句“好好休养”的话,就匆匆离开了。太监走后,魏氏拿起药酒,想闻闻味道,却被狄青拦住了:“别碰,这酒有毒。”

魏氏吓得手一抖,药酒差点掉在地上:“怎……怎么会?陛下怎么会害你?”

“不是陛下,是韩琦。”狄青喘着气说,“他怕我活着,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就借陛下的名义,送来了这杯毒酒。”

他看着药酒,眼里满是遗憾。他遗憾没能再回西北,没能再挥鞭杀敌;遗憾没能洗清冤屈,让百姓们知道他的忠心;遗憾没能陪魏氏好好过日子,看遍天下的桃花。

“魏氏,”狄青握住她的手,“我走以后,你就回娘家,找个老实人嫁了,好好过日子,别再想我。”

魏氏哭着摇头:“我不嫁!我要陪着你,就算是死,也要在一起!”

狄青笑了笑,闭上眼睛。他想起了昆仑关的雪,想起了西北的风,想起了弟兄们的笑脸。那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最后定格在汴京的皇宫——他曾经在那里立下誓言,要为大宋征战一生,可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

当天夜里,狄青就不行了。他握着魏氏的手,嘴里喃喃地说:“西北……弟兄们……未竟之战……”

话没说完,他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上的面涅,在烛光下依旧清晰,像是在诉说着他这一生的忠诚与遗憾。

魏氏抱着他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

窗外的桃花,被风吹得落了一地,像铺了一层粉色的纸钱。

第十一章 真相大白:迟来的昭雪

狄青去世的消息传到汴京,宋仁宗愣了半天。他想起狄青在昆仑关的战功,想起他脸上的面涅,心里一阵愧疚。他派使者去陈州吊唁,却被魏氏挡在了门外。

“我夫君不需要陛下的吊唁!”魏氏拿着那杯没喝的药酒,“这是陛下御赐的‘恩典’,你带回去,还给韩琦!”

使者不敢接,只能灰溜溜地回了汴京。宋仁宗得知药酒的事,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彻查。

杨文广得知狄青去世的消息,连夜赶回汴京,拿着收集到的证据,闯进皇宫。他跪在宋仁宗面前,把韩琦和王举正陷害狄青的证据一一呈上:“陛下!韩琦伪造书信,散布流言,还派刺客刺杀将军,甚至借您的名义送毒酒!他才是奸臣!”

宋仁宗看着证据,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自己信任的大臣,竟然是这样的奸贼!他当即下令,贬韩琦为相州知州,贬王举正为黄州知州,抄没两人的家产。

可这一切,都太晚了。狄青已经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

宋仁宗下旨,追封狄青为“狄武襄公”,让他归葬汴京,享受国葬待遇。出殡那天,汴京的百姓挤满了街道,纷纷落泪。西北的将士们穿着孝服,捧着狄青的铁鞭,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杨文广扶着狄青的灵柩,哭得像个孩子。

魏氏穿着孝服,跟在灵柩后面。她手里拿着狄青的面涅拓片,那是他生前让工匠拓的,说要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记得自己的出身。

宋仁宗站在皇宫的城楼上,看着送葬队伍远去,心里满是悔恨。

他想起狄青当年在朝堂上说的话:“这些伤疤和脸上的面涅一样,都是臣的勋章!”

是啊,那些勋章,是用鲜血换来的,可他这个皇帝,却没能护住功臣。

第十二章 铁鞭蒙尘:未竟的征途

狄青下葬后,魏氏没有回娘家,而是搬到了西北,住在军营附近。她每天都会去营账里,看看狄青的铁鞭。将士们操练时,她就站在一旁看着,仿佛看到了狄青当年的身影。

杨文广接过了狄青的旗帜,继续在西北抵御西夏。他每次作战前,都会抚摸着狄青的铁鞭,仿佛能感受到将军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宋军屡战屡胜,西夏再也不敢轻易入侵。

有一次,杨文广大败西夏兵,活捉了西夏主将。他带着主将来到狄青的墓前,跪在地上:“将军,我们赢了!你看到了吗?”

墓前的柏树,长得枝繁叶茂。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狄青的回应。

几年后,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英宗听说了狄青的故事,下旨为狄青立碑,碑上刻着“忠勇无双”四个大字。碑立起来那天,魏氏带着狄青的画像来到碑前,画像上的狄青,面涅清晰,眼神坚定,手里握着铁鞭,仿佛随时准备出征。

“夫君,朝廷给你正名了。”魏氏轻声说,“你可以安息了。”

可狄青的遗憾,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他没能亲眼看到西夏被平定,没能亲眼看到大宋的边疆安稳,没能亲眼看到武将不再被文官排挤。他的铁鞭,虽然还在军营里,却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挥鞭杀敌。

许多年后,西北的老兵们给新兵讲故事,都会说起那个面有刺青的狄将军。他们说,狄将军是大宋最勇猛的兵王,是最忠心的臣子;他们说,狄将军的遗憾,是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新兵们听着故事,抚摸着狄青的铁鞭,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狄将军的未竟之战,守护好大宋的边疆。

狄青的面涅,成了大宋武将的图腾;他的忠诚,成了大宋臣子的楷模;而他的遗憾,也成了历史的警钟,提醒着后世的君主:善待功臣,才是治国之道。

那杆曾经在昆仑关下飘扬的狄字大旗,如今依旧在西北的军营里飘扬。

旗帜猎猎,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兵王的传奇与遗憾,也像是在呼唤着一个没有猜忌、没有内斗的朝堂,一个真正国泰民安的大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嘻哈史诗看古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孝婷恋续文:罪爱大唐:从种土豆开始光明纪元lol之电竞天王最强超级学霸书剑盛唐暗黑破坏神之毁灭赵旭李晴晴总裁,宠妻请排队九转帝尊网游之最强传说神医弃女亲爱的少帅大人凌天战神太古龙神诀方羽修炼五千年惊涛骇浪一切从退婚开始逆天丹帝最佳上门女婿
经典收藏回到古代做皇帝许愿穿古:续命行医东汉不三国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回到三国收猛将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红楼欢歌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霸魂管仲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腹黑嫡女:相公求你休了我三国之纵马十三州穿越我是胡亥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三国之兴强汉布衣首辅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
最近更新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历史中的酒馆浴血山河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英烈传奇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大周第一婿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大楚武信君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三藏还俗
嘻哈史诗看古今 111永恒的不死鸟1 - 嘻哈史诗看古今txt下载 - 嘻哈史诗看古今最新章节 - 嘻哈史诗看古今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