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男声,带着焦急:“老于,出事儿了!城东那片,塌了!”
塌了?!
于佳佳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比深秋的冷风还刺骨三分。
“塌哪儿了?塌多大?”她强压着心头的慌乱,声音却还是忍不住有些颤抖。
“丙三段!整个塌陷,埋了好几辆车!死伤不明!”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显然是吓坏了。
于佳佳挂断电话,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白纸。
丙三段,那可是安置点!
那锅炉房,那堆废弃的管道……还有那个被她握在手里的,装着赵工字条的陶罐!
“走!”于佳佳一把抓住郑卫东的手,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去丙三段!”
众人没有多问,立刻行动起来。
几辆车在寂静的街道上疾驰,像几道黑色的闪电,划破了夜的宁静。
路上,于佳佳的心里乱成一团麻。
她努力回忆着之前在丙三段的每一个细节,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那个陶罐,那张字条,那根被她敲击过的管道……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此刻却像一块块拼图,试图在她脑海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画面。
车子一路狂奔,很快就到了丙三段。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繁华的街道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深坑,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撕开了一个口子。
坑底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碎石、瓦砾和扭曲的钢筋,几辆汽车像玩具一样被埋在废墟之中,只有车轮和车顶还勉强露在外面。
现场一片混乱,消防车、救护车的警笛声响彻夜空,救援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搜救工作。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灰尘和血腥味,让人感到窒息。
于佳佳跳下车,顾不得危险,直接冲向塌陷的边缘。
她瞪大了眼睛,试图在废墟中寻找着什么。
“老于,小心!”郑卫东紧随其后,一把拉住她,“太危险了,别过去!”
于佳佳一把甩开郑卫东的手,指着废墟中一根裸露的管道,声音嘶哑地问道:“那是什么?!”
郑卫东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那是……那是锅炉房的供热管道!”
于佳佳的心彻底沉到了谷底。她知道,事情远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
“快!救人!”她大喊一声,率先跳进了深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挖掘机轰鸣着,将一块块巨大的水泥板吊起,救援人员则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搜寻着幸存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每找到一具尸体,现场的气氛就更加压抑一分。
凌晨五点,救援工作接近尾声。
于佳佳浑身沾满了泥土和血污,头发也乱糟糟的,看起来狼狈不堪。
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挖了多少土,搬了多少石头,只知道自己的手脚已经麻木,全身都疼得厉害。
就在这时,一个消防员跑到于佳佳面前,脸色凝重地说道:“于老板,我们找到了一些东西,你看看……”
消防员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些破碎的陶片,还有一张被泥土包裹的字条。
于佳佳接过塑料袋,双手颤抖地打开。
她小心翼翼地将陶片拼凑起来,发现这些陶片正是她之前送给丙三段居民的陶罐碎片。
她又拿起那张字条,轻轻地擦去上面的泥土。
当她看清字条上的内容时,顿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字条上写着:“地下有异动,速离!”
“这……”于佳佳倒吸一口凉气,脸色变得煞白。
这字迹,分明是赵工的!
难道,赵工早就预料到会发生塌陷?!
她突然想起赵工留下的那八个字:“坛底朝天,月光自照。”
坛底朝天,不就是把陶罐倒扣过来吗?
月光自照,是不是意味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真相?
于佳佳猛然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郑卫东。
“郑工,你还记得那个‘待验敏感区’吗?”
郑卫东点了点头,脸色凝重地说道:“记得,当时我们发现那里有异常的震动。”
“我想,我们可能找到塌陷的原因了。”于佳佳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们去看看!”
两人带着几个技术人员,再次来到管廊b区转弯处。
他们脱掉鞋子,赤脚站在地面上,仔细感受着地面的震动。
“这里……”一个技术人员突然说道,“这里的震动比其他地方要强烈得多!”
于佳佳闭上眼睛,集中精神,仔细感受着脚下的震动。
她仿佛听到了一种微弱的呻吟声,像是大地在痛苦地喘息。
她猛地睁开眼睛,指着地面说道:“挖!就在这里挖!”
技术人员立刻行动起来,用工具开始挖掘地面。
挖了几米深之后,他们突然挖到了一块巨大的石板。
石板上刻着一些古老的文字,于佳佳仔细辨认了一下,发现这些文字竟然是古代的地质勘探记录!
记录上写着:“此地为地下水脉交汇之处,地质结构极其不稳定,不宜大兴土木。”
“原来如此!”于佳佳恍然大悟。
看来,丙三段的塌陷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当初在建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地下水脉发生变化,最终引发了塌陷。
真相大白,于佳佳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感到更加沉重。
这次塌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也让她深刻地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中,除了要追求经济效益之外,更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生命安全。
她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郑卫东,语气沉重地说道:“郑工,这次塌陷,我们都有责任。”
郑卫东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愧疚的表情。
“是啊,我们太急功近利了,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于佳佳说道,“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她决定,要将这次塌陷的真相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警醒起来,共同守护城市的安全。
“老于,”郑卫东看着于佳佳,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支持你!”
于佳佳感激地看了郑卫东一眼,心中充满了力量。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只要有信念,有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深夜,于佳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次塌陷的资料。
突然,她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智能井盖已就位。”
于佳佳看着这行字,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她知道,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深冬清晨,郑卫东独自巡查管廊,在b区转弯处停下。
他脱鞋蹲下……深冬的清晨,带着刀子般的寒意,刮得人脸生疼。
郑卫东裹紧了身上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管廊里。
他走到b区转弯处,脚步停了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混杂着一丝淡淡的霉味。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这股味道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这里,是整个管廊最敏感的地方,也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地方。
他缓缓蹲下身子,脱掉脚上的工装鞋,光着脚掌贴在冰冷的地面上。
刺骨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涌了上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着地面的震动。
良久,他才缓缓地睁开眼睛。
起身时,他从工具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崭新的陶罐。
这只陶罐造型古朴,罐身上雕刻着一些奇特的纹路,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神秘。
他走到墙角,轻轻地将陶罐放在支架上——这是正式清单之外的第十三只。
他没有盖上盖子,任凭凛冽的寒风吹过罐口,发出细微而低沉的呜咽声,像是一个无助的灵魂在低声倾诉。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离开前,他在巡检日志的空白页上,用钢笔写下了一行字:“建议增设‘人体感知响应’专项记录栏。”字迹工整而有力,透露出他一丝不苟的态度。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于佳佳发来的消息:“下周开专家会,李素芬说她要提一个‘不可译信息保护机制’。”郑卫东看着这条消息,眼神闪烁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抬头望了望管廊深处,那里一片黑暗,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他将巡检日志合上,夹在腋下,转身走进了黑暗之中。
专家会议室里,气氛像是北京深秋的雾霾,压得人喘不过气。
李素芬,这位在信息保护领域浸淫多年的老专家,今天算是豁出去了。
她那句“不可译信息保护机制”一出口,立刻引来一片质疑的目光。
“李教授,您这概念太玄乎了吧?啥叫‘不可译信息’?难道以后城市规划,还得看风水先生脸色?”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的规划师,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估计是哪个设计院的领导,头发梳得油光锃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推销洗发水的。
李素芬扶了扶眼镜,正要反驳,一直沉默的白烨却突然开了口。
“各位,别急着下结论。”白烨的声音不大,但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住了会场里的嗡嗡声,“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修地铁,那时候技术不行,全靠人工挖。有一次,要经过一片菜地,有个老菜农反映,说那地皮‘跳得像心跳’,不踏实。当时谁也没当回事,结果呢?施工的时候塌方了,死了七个人!”
嘶……
会场里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那些原本还想反驳的专家,也都闭上了嘴巴。
毕竟,人命关天,谁也不敢拿这个开玩笑。
谁敢保证,现在他们忽略的“不可译信息”,不会在未来酿成更大的灾难?
于佳佳在心里默默给白烨点了个赞。
姜还是老的辣啊!
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这些老同志出来镇场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