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的好处是什么?
刘青山低头看了看手里拎着的一兜子包子鸡蛋,还有那一锅八宝粥,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这不就是了吗?!
他走得脚步轻快,心情也格外美丽,没一会儿就到了宿舍楼下。
308。
站在这扇漆皮都有些斑驳的木门前,刘青山笑了笑,空不出手来,便抬起一脚,用脚尖在那门板上“咚咚咚”地敲了三下。
“谁啊……大清早的……”
门里传来一个含混不清、睡意朦胧的嘟囔声,紧跟着就传来一阵趿拉趿拉的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
门“吱呀”一声被拉开了一条缝。
李卫东那张睡眼惺忪、头发乱得跟鸡窝一样的脸探了出来。
他眯着眼睛,显然还没完全醒透,看人都是带着重影的。
“谁……我靠!!”
当他的视线终于聚焦在门外站着的人身上时,李卫东的眼睛瞬间从一条缝瞪成了一对铜铃。
那声“我靠”更是因为极度的震惊,破了音。
“青山?!!”
他猛地一把将门彻底拉开,睡意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脸上满是喜悦,“你你你……你咋回来了???”
“回来看看你们。”
刘青山被他这副模样逗乐了,他扬了扬端着手里的锅,那股混合着米香、豆香和肉香的浓郁味道,瞬间从他身边钻进了宿舍,直接就占领了这片还残留着一丝脚臭味的空间。
“顺便,给你们带点早餐。”
“早餐?”
李卫东的鼻子使劲抽动了两下,目光这才从刘青山的脸上,缓缓下移到他手里的东西上。
先是那个热气腾腾、一看就分量十足的小铝锅。然后是那个鼓鼓囊囊,几乎要撑破的大网兜。
“咕咚。”李卫东狠狠地咽了口唾沫。
他那张本就因为惊喜而扭曲的脸,这下笑得更是灿烂如花,简直是“见食眼开”。
“哈哈哈哈!好!好啊!”
他哪还顾得上问刘青山为什么突然出现,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那锅粥和那网兜包子。
“我们正准备去打饭呢!快进!快进!”
李卫东一把抢过刘青山手里的那个大网兜,那沉甸甸的触感让他更是心花怒放,“兄弟们!都赶紧给老子滚起来!别挺尸了!青山回来了!还给咱们送早餐来了!!”
他这一嗓子,中气十足,穿透力极强。
“啥玩意儿?!”上铺传来一阵“咚咚咚”的剧烈响动,正趴在床上整理床铺的王强,猛地探出半个身子,差点从梯子上滚下来。
他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发,兴奋地喊道:“青山?!你可算回来了!”
“青山?!”
另一个下铺,正拿着一把断齿的梳子、对着一面小破镜子使劲梳着“三七开”的张建军,也猛地回过头,镜片后的眼睛都在放光。
刘青山端着锅走了进来。
宿舍还是老样子。
四张上下铺铁架床,四张斑驳的桌子,地上扔着几只“开口笑”的旧棉鞋,墙角堆着几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脸盆。
空间狭小、拥挤,空气中混合着墨水味、旧书的霉味、还有一丝淡淡的脚臭味。
可这股味道,
在此时的刘青山闻来,却比华侨公寓里那股高级的馨香,更让他感到放松和舒服。
“强子,建军,早啊。”
刘青山笑着打招呼,随手把那口小铝锅“哐当”一声放在了中间那张共用的方桌上。
“早个屁啊,都快八点了!”
王强三两下从上铺蹦了下来,他个子高大,一落地就给了刘青山一拳,轻轻砸在他肩膀上,“你小子可以啊!一声不吭就玩失踪!我还以为你被哪个女文青给拐跑了呢!”
“哪儿能啊。”
刘青山笑道,“就是回家办了点事。”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建军也围了上来,他扶了扶眼镜,上下打量着刘青山,啧啧称奇:“青山,你这一身……行啊,呢子大衣,羊绒围巾,活脱脱一个上海滩来的白面小生啊。”
“哈哈哈,建军你这形容相当贴切啊!”
李卫东已经迫不及待地把网兜放在了桌子上,正往外掏东西,“我天……三十个肉包子!三十个茶叶蛋!还有这一大锅……我的娘,八宝粥!!”
那股浓郁的香甜气息彻底散开,三个饿了一夜的大小伙子,眼睛都直了,喉结上下滚动。
“行了,别看了,赶紧拿碗筷。”
刘青山指挥道,“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好嘞!”
三人应声,宿舍里顿时一阵叮叮咣咣的响动,各自从自己的柜子里翻出了饭盒、大茶缸子和筷子。
王强一边拿碗,一边却突然停了下来,他“哎”了一声,对刘青山说:“青山,你可算是回来了。你再不回来,咱们宿舍……可真就要被堆满了!”
“嗯?”
刘青山正准备也去拿自己的饭盒,闻言一愣,有些奇怪地问道:“怎么了?什么堆满了?”
张建军没有说话,他正忙着给自己的饭盒盛粥,只是抬了抬下巴,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刘青山的床铺方向。
“你自己看吧。”
刘青山顺着他的目光转过头去。
下一秒,他就愣住了。
只见在他那张床上,那床他走之前叠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被子,此刻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山。
一座由无数信封堆积而成,名副其实的“信封山”!
各种各样的信封,有牛皮纸的、白色的、印着红框的、还有那种薄薄的航空信封……
层层叠叠,从床头堆到床尾,甚至因为堆得太满,已经有许多滚到了地上,在床底下都堆积了厚厚的一层。
这……
刘青山彻底懵了。
他眨了眨眼,“这……这都是谁的信?”
他走过去,声音都有点发干,“这也太多了吧?!”
“哈哈哈哈!”
王强看着他那副震惊的表情,第一个忍不住笑了出来,“还能是谁的?当然是你的了!青山,这些,全——是——你的读者来信!!”
“我的?!”刘青山感觉自己的脑子嗡的一下。
“可不就是你的!”
李卫东端着一饭盒粥,一边呼着热气一边走过来,幸灾乐祸地说道:“这还只是一部分!估计传达室那边还有!青山,你牛逼了啊!你现在是‘人民的作家’了!”
“不对不对,此言差矣,要我说啊,青山现在已经算是当代文坛第一人了!!”王强笑嘻嘻的说。
张建军也跟着点头,“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啊!反正我是没听说过,哪个作家的读者来信能有这么多……”
刘青山现在还有点懵。
“这……这怎么会这么多?”
他随手从“山顶”抓起了一沓,粗略一数,这随手一抓至少就有一二十封。
他哗啦啦地拨拉着手里的信件,目光扫过那些信封。
【寄:燕京大学中文系·青山老师·收】
寄信人的地址五花八门,天南海北。
“黑龙省佳木斯市红旗机械厂张爱军”
“沪上静安区xx弄堂12号王秀娟”
“金陵市招待所服务员韦小花”
“羊城第三中学高三一班冯青青”
“清河县沟子屯大队小学赵梅”
……
“我的天……”刘青山喃喃自语。
他也不是没收到过读者来信。
之前去《人民文学》找邹荻帆的时候,他就转交过自己几封信,也都是读者来信,不过那些读者不知道刘青山的地址,便把信都寄到了编辑部。
可那毕竟只是几封信,远远没有眼前这一大堆信封来的震撼。
“还不止这些呢。”
张建军推了推眼镜,他一向最稳重,此刻的语气里也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惊叹和浓浓的羡慕。
“你仔细看看,不光是读者来信。”
他指了指堆在最上面、明显更厚实也更规整的几个大信封:“那些是编辑部送过来的。有《燕京文艺》的,有《收获》的,还有你老家西北的《延河》,什么《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咱们学校的校报都来凑热闹了。喏,我们还帮你翻了翻,就怕有什么急事。”
刘青山低头,果然在自己刚刚抓起的那一沓里,看到了一个格外扎眼,印着“《当代》杂志社”抬头的信封。
寄信人那一栏,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字。
——郑秋雨。
编辑部的信,也有这么多?
“不是……这到底怎么回事?”
刘青山还是没想明白,“就算信多,也不至于……全都堆到宿舍里来吧?”
“这你就得问咱们学校传达室的人了。”
李卫东“滋溜”喝了一大口粥,烫得直哈哈气,“我们也是前几天才知道的。”
张建军接过话头,详细地解释起来,“传达室的王队长说从一个月前开始,你的信就有了。一开始一天也就七八封、十几封,他们还乐呵呵地帮你收着,在黑板上写中文系刘青山,有信。”
王强也插嘴道:“可谁知道,一个星期后,就炸了!”
他夸张地比划着:“王队长说,邮递员的麻袋,哗啦啦往外倒,一半都是给你的!一天上百封!什么黑省的、江南省的、蜀中的……把他们传达室那间小破屋子,都快给堆满了!”
“王队长就急了啊。”
李卫东笑道:“他满世界找你,可你小子人间蒸发了。他去系里问,系里老师也说你请假了。最后老王没辙了,一打听,才知道你住咱们308。”
“所以,三天前。”
张建军指了指那座“信山”,一脸的哭笑不得,“王队长直接找了个三轮车,分了两趟,把你这些宝贝……全都给你拉过来了。”
“他还放下话了。”
王强学着王队长的鲁东口音,惟妙惟肖道:“嫩可一定告诉青山同志啊,让他赶紧回来!再不回来,俺就把他剩下的信……全糊你们宿舍门上!”
“哈哈哈哈哈哈!”
宿舍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刘青山自己也乐了,他真是哭笑不得。
他完全能想象到那个画面……
太有画面感了。
笑过之后,宿舍里的气氛却微妙地安静了一瞬。
李卫东、王强和张建军,三个人,八只眼睛,全都直勾勾地盯着刘青山,那眼神……
怎么说呢,极其复杂。
有羡慕,有嫉妒,有惊叹,有佩服,最后全都汇成了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慨。
“青山……”
李卫东放下饭盒,由衷地叹了口气,“你……是真牛逼啊。”
王强也一屁股坐回床上,看着那座“信山”,眼神发直:“妈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我咋就没有这么大的才华呢?这不科学啊!”
张建军更是感慨万千,他低声说:“咱们系,不,咱们全校的同学,凡是喜欢文学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在为过稿而努力……”
“你看看咱们班老马。”
李卫东指了指隔壁,“一篇稿子,改了八遍,天天往《燕京文艺》跑,跑得腿都细了,编辑连个正眼都不给他。前天刚被退稿,回来蒙着被子哭了一宿。”
王强接道:“可你小子倒好,一出手就是王炸!处女座直接就登上了《人民文学》,这可是咱们文坛的执牛耳者!”
“哦对了,还有一个《收获》,这也是文坛的扛把子之一,也被你拿下了!”
“现在倒好,读者来信都用三轮车拉了……”
“这他妈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哦!”
王强挠着头,憋了半天,憋出了一句,“这待遇,我听说……好像只有当年郭、茅他们才有啊!”
刘青山被他们三个这一唱一和给搞得有些飘飘然,但更多的是一种不真实感。
他上辈子加这辈子,都没这么火过。
他估摸着看了一眼,那座“信山”,保守估计,也得有三四百封。
这就是时代的魅力啊!
要是往前十年,铁定不会有这种现象。
要是往后二十年,同样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八十年代,这是国内文艺领域的井喷辉煌岁月,在这一时期里,文艺领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同样,国内民众阅读的欲望也是最为旺盛!
说是全民阅读,丝毫不夸张!!
摇了摇头,刘青山杂乱思绪,笑道:“行了行了,别感慨了。再感慨,粥都凉了。今天我买的可都是肉包子啊!”
宿舍里的几个室友,家庭条件都一般。
这也是当下年代的现状,除了京爷、沪爷之外,其他地区的人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捉襟见肘。
肉包子、茶叶蛋。
这在当下,最起码在几个室友的眼中,丝毫不逊色于满汉全席的诱惑力。
可没曾想,
几人却是纷纷摇头,“不行!”
“凉了也得看!青山,快!快拆开看看!让我们也见识见识,这读者来信,到底都写了些啥?”
“是啊,我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过读者来信呢!”
“对对对!快!拆一封看看!最好是女读者写的!看看有没有仰慕你的,给你寄照片的!”
“哈哈哈哈……”
刘青山依然摇头,抬手左手,将手腕亮了出来,“哎,都七点四十了!”
“我靠!快八点了?!”
李卫东几人瞬间不淡定了。
“八点二十上课!从这儿跑过去,还得十多分钟!”
“快快快!吃饭吃饭!”
“今天可是马教授的课,他喜欢点名,赶紧吃赶紧吃!”
几人也顾不上看信了,纷纷抢了个肉包子就往嘴里塞,烫得“嘶哈嘶哈”直跳脚。
“哎!李卫东,你别他妈全盛走了,给我留点粥底子!”
“王强你个牲口!你他妈一口一个包子啊?!”
“茶叶蛋!我的茶叶蛋!”
“建军,你手慢了,哈哈,最后一个鸡蛋是我的了!”
“卧槽,今天这肉包子真香!!!”
四个大小伙子,围着一张小破桌子,你一言我一语,嘻嘻哈哈吃的热热闹闹。
三十个肉包子、三十个茶叶蛋,还有那一大锅八宝粥,在短短十分钟内,硬是被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
“嗝……”
王强满足地打了个饱嗝,瘫在椅子上,摸着滚圆的肚子:“舒坦……太他妈舒坦了……”
李卫东和张建军也是一脸的酒足饭饱。
“青山,谢谢你的早饭啊,这是我这个月吃的最舒坦的一回了。”
“谁让你买司丹康的?”
“嘿!老张,你过河拆桥是吧?有种你下回别用!”
“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哪个意思?”
刘青山也吃的很饱,还浑身暖洋洋的,有一说一,那大包子是真不错,皮儿薄馅多,肉香十足。
最绝的还是那一锅八宝粥,里面放的料很足,香甜可口、唇齿留香。
他正暗自回味呢,听到李卫东和张建军两人这番对话,顿感有些奇怪,以他对李卫东的了解,对方不是那种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换做是张建军,他觉得才正常。
还有,
李卫东买司丹康干什么?
最近春心思动,想孔雀开屏了?
刘青山就好奇道:“怎么个情况?我看东子这头发……不像是抹了司丹康啊?”
这么一打量,他眉头不禁一挑。
“咦?”
“老张,你这头发……梳的够整齐的啊?”
“啥情况这是??”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