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的常朝,紫微宫贞观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百官依序肃立,等待着天子的临朝。当李治身着赭黄常服,步履沉稳地升御座之时,敏锐的大臣们已然察觉,今日天子的眉宇间,比往日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决断之气。
例行的政务奏对之后,殿中暂时陷入一片寂静。李治目光扫过丹墀之下的文武群臣,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
“朕自嗣守丕业,夙夜兢兢,唯恐有负先帝之托,天下之望。赖宗庙垂佑,百官效力,方有今日海内渐安,四夷稍靖之局。”他微微停顿,目光掠过殿外广袤的天空,“然,宫室之制,非独朕一人之居所,实乃国家之威仪,教化之所系。”
他话锋一转,语气渐沉:“今洛阳宫室,虽承隋旧,多有修缮,然规制狭促,殿宇渐敝。皇子日长,宫闱渐满,非所以示万邦之瞻仰,副朕龙朔新元之气象也!”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神色各异,已有心思敏捷者隐约猜到了几分。
李治不再给他们揣测的时间,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帝王的威严与不容置疑:“朕闻大明宫者,本贞观初年,先帝为太上皇避暑所营,然功未竟而止。其地据龙首原之麓,俯视长安,形势宏伟,气象开阔。朕思之,此地正合更造新宫,以称巨丽,以彰休明!”
他终于抛出了酝酿已久的决定:“即日起,复建大明宫!以其地势高亢,可蓬莱、方丈、瀛洲之意,筑太液池,起蓬莱殿,务求规制逾前,壮丽增新,俾使万国来朝,知我大唐之盛!”
“陛下圣明!”以许敬宗为首的一批官员立刻出列,高声附和,脸上洋溢着恰到好处的激动与赞叹,“陛下励精图治,国势日隆,正宜更营宫室,以彰盛世气象!大明宫复建,实乃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然而,并非所有臣工都如此兴奋。一些年岁较长、更为持重的大臣,如中书侍郎、侍御史等人,虽然并未立即出言反对,但眉头已不自觉地微微蹙起。他们交换着忧虑的眼神,心中盘算着如此浩大工程所需耗费的钱粮、民力。三线战事方歇,国库并不充裕,此时大兴土木,绝非良时。只是天子圣意已决,气势正盛,此刻贸然进谏,恐非明智之举。
李治将台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却并不在意那些潜在的忧虑。他目光落在司农少卿梁孝仁身上,此人以干练务实着称,曾主持过不少大型工程,颇得李治赏识。
“司农少卿梁孝仁!”李治点名道。
梁孝仁立刻出列,躬身应道:“臣在!”
“朕命你为大明宫使,总领大明宫一切复建事宜!工部、将作监、少府监及诸司,皆需听你调遣!一应物料采办、匠役征调、钱粮支用,均由你统筹!”李治的声音斩钉截铁,赋予了梁孝仁极大的权责,“朕要你尽速勘定旧址,规划布局,绘制图样,招募良工,择吉日奠基!此乃国之大事,卿当竭尽全力,不可有负朕望!”
梁孝仁心中一震,深知此任重大,更夹杂着无数难以言明的利害关系。但他不敢有丝毫犹豫,深深叩首,声音沉稳:“臣,梁孝仁,领旨!必当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以报陛下天恩!”
“好!”李治满意地颔首,目光再次扫过群臣,“大明宫之建,非为一己之享乐,乃为立万世之基,壮皇唐之威!诸卿当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诏令既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情步出含元殿。阳光照耀着紫微宫的重重殿宇,也照亮了通往龙首原的方向。一项将耗费无数财力物力、牵动帝国神经的宏大工程,就在这龙朔二年的夏日,伴随着新皇子的啼哭与天子的雄心,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潜藏在盛世宣言下的波澜,也自此悄然涌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千年一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