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深夜发来的那份《标注工具使用说明.pdf》,像一场及时雨,稍稍缓解了林薇最初的的手忙脚乱和绝望感。批量标注功能确实大大提升了效率,让她在第二天勉强跟上了计划书里要求的日均任务量。
然而,好景不长。初步的机械性标注工作完成后,项目很快进入了更深入的阶段——需要她不仅识别纹样,还要开始构建那个江辰要求的、量化的“审美评估指标体系”。
这才是真正困难的开始。
周三晚上,实验室里,气氛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僵持。
“我认为这个维度权重分配不合理。”林薇指着屏幕上自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查阅了大量文献才初步搭建起来的评估模型框架,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发紧,但却带着一丝难得的坚持,“‘文化寓意传承性’的权重应该高于‘视觉复杂度’。很多纹样看似简单,但其承载的祝福和象征意义才是核心价值,AI学习应该更侧重于这一点。”
她试图解释自己的思路,引用了几篇艺术史论文的观点和案例。
江辰坐在对面,眉头微蹙,目光快速扫过她的框架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着。听完她的陈述,他摇了摇头,语气冷静却不容置疑:
“主观判断权重没有意义。视觉复杂度是更容易量化和建模的特征,优先级更高。文化寓意抽象且存在多义性,现阶段强行赋予高权重只会引入噪声,降低模型训练效率。”
他的反驳直接而犀利,完全基于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和效率。
“可是如果只注重视觉复杂度,生成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徒有其形,没有灵魂!那和我们项目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了吗?”林薇有些急了,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她想起自己查阅那些古籍时感受到的震撼,那些精美纹样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美好祈愿,她不希望最终被简化成一堆冷冰冰的数据指标。
“项目的初衷是做出有价值的应用,不是进行美学哲学研讨。”江辰的目光锐利地看向她,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效率优先。你的方案会增加不必要的模型复杂度,延长训练周期,不可取。”
“但这不叫不必要的复杂度!这是核心价值!”林薇据理力争,脸颊因为激动而泛红,“AI如果不能理解背后的文化,只是机械模仿,那它的‘创新’又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于它能否被实现和应用。”江辰毫不退让,他的逻辑像铜墙铁壁,毫无破绽,“你的感性认知无法被编码。按我的方案做。”
“我……”
“够了。”
江辰打断她,声音冷了下去,实验室内的空气瞬间降至冰点。他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不喜欢在这种“无意义”的争论上浪费时间。
“讨论结束。按原定分工,模型框架由我决定。你负责执行标注和数据输入。”他直接下了结论,语气是最终裁决,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随即转过身,重新面向自己的电脑屏幕,不再看她。
仿佛刚才那场争论,只是她单方面不成熟的无理取闹。
林薇僵在原地,看着他那冷硬的背影,一股巨大的委屈和不服气猛地冲上心头,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辛辛苦苦查了那么多资料,思考了那么久,在他眼里就这么一文不值?就这么轻易地被全盘否定?连尝试的机会都不给?
就因为她是文科生,不懂技术,所以她的所有想法都是“感性”、“不成熟”、“低效率”的吗?
一种被轻视、被否定的感觉,像冰冷的藤蔓紧紧缠绕住她的心脏,让她呼吸困难。
她死死咬着下唇,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实验室里只剩下他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一声声,像是敲打在她的自尊心上。
她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转过身,面对着自己的电脑屏幕。屏幕上那个她精心构建却被无情否决的框架图,此刻显得如此可笑。
这一晚,剩下的时间在一种极度压抑和冰冷的沉默中度过。
直到会议时间结束,江辰合上电脑,站起身,没有任何交流,径直离开了实验室。
林薇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实验室里,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里充满了挫败感和迷茫。
这就是她签下的“合约”吗?
完全服从,没有话语权?
她之前所以为的那些“细心”,或许真的只是出于“项目效率”,与她这个人,与她的想法,毫无关系。
这一晚,她失眠了。
第二天,她顶着黑眼圈去上课,整个人都蔫蔫的。苏晓看出她不对劲,追问之下,林薇忍不住把昨天的冲突和委屈简单说了一下。
“我去!他也太霸道了吧!”苏晓一听就炸了,“凭什么他说不行就不行?薇薇你别怂啊!就得跟他争!拿出你昨天的气势来!”
“争不过的……”林薇摇摇头,声音低落,“他说的有他的道理,技术实现上可能确实我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那也不能全盘否定啊!”苏晓为她抱不平,“那你打算怎么办?就这么认了?”
林薇沉默了。
认了吗?
像昨天那样,默默接受他的决定,只做一个没有思想的执行工具?
不。
她不甘心。
那份被否定的方案,是她真正思考和投入了心血的成果。就算不完美,就算有缺陷,也不该被如此轻易地彻底抛弃。
一种倔强的情绪在她心底滋生。
她想起他说的“你的感性认知无法被编码”。
真的……完全无法吗?
如果她能证明呢?
如果她能把自己的“感性认知”,转化成他能理解的、“有效率”的语言呢?
一个念头逐渐在她脑海里清晰起来。
她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下午下课后,又一次钻进了图书馆,这一次,目标更加明确。她没有再去翻艺术史的书籍,而是直奔计算机类和数据分析的区域。
她借阅了关于特征工程、权重分配算法、甚至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的书籍。她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代码,但她努力去理解那些概念和逻辑。
她开始尝试用数据、用案例、用对比分析,来武装自己的观点。
她将那些被认为“抽象”的文化寓意,尝试找到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匠人实际运用它们的规律和偏好数据。
她对比了高复杂度低寓意纹样和低复杂度高寓意纹样在传播接受度上的差异……
她熬了一个通宵,眼睛熬得通红,终于将那份被否决的方案,用另一种方式重新梳理和充实了。
第二天,她没有立刻去找江辰。
而是将他要求的日常标注任务高质量完成后,利用一切空隙时间,继续完善她的“论证”。
直到周五晚上,又一次项目会议。
会议内容进行到一半,关于下一步模型训练数据的准备。
林薇深吸一口气,心脏因为紧张而狂跳,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打断了江辰的部署,声音依旧有些发颤,却比上次沉稳了许多:“学长,关于之前的评估指标体系,我还有一些补充想法。”
江辰转过头,看向她,眉头微蹙,似乎有些不耐,但还是示意她说下去。
林薇没有直接反驳他,而是打开了自己准备好的一个ppt。
上面没有感性的描述,而是用清晰的图表、数据对比、案例分析和简单的逻辑推导,阐述了她为什么认为“文化寓意传承性”应该在特定条件下拥有更高权重,甚至提出了一个分阶段、动态调整权重的折中方案。
她尽量规避那些“感觉”、“认为”的词汇,而是使用“数据表明”、“案例显示”、“逻辑上可推导”等表达。
她讲得很慢,很认真,努力让自己的论述看起来更“硬核”,更符合他的思维模式。
江辰一开始眉头紧锁,但随着她的讲述,他敲击键盘的手指停了下来,目光逐渐聚焦在她的ppt上,神情变得专注起来。
他没有打断她,只是安静地听着。
实验室里只剩下林薇略显紧张却清晰的声音。
当她终于说完最后一句话,忐忑不安地看向他时。
江辰沉默了片刻。
目光依旧停留在ppt的最终结论页上。
然后,他抬起眼,看向她。
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出喜怒,也看不出是否认同。
就在林薇以为又要迎来一次冰冷的否定时——
他却几不可见地,点了一下头。
声音依旧平淡,却不再是拒绝。
“有点意思。”
“按你这个思路,重新整理一份详细的论证报告,附上所有数据来源和推导过程。下周一给我。”
说完,他便转回头,继续之前的工作部署,仿佛刚才只是通过了一个常规的流程。
但林薇却整个人都呆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他没有否定?
他让她……整理报告?
这意味着……他同意考虑了?!她的想法……有可能被采纳?!
巨大的、难以置信的惊喜如同海啸般瞬间将她淹没!冲散了所有的委屈和疲惫!
她努力抑制住想要跳起来的冲动,用力点头,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颤抖:“好的学长!我一定按时完成!”
那一刻,她看着那个重新专注于代码的冷峻侧影。
忽然觉得,
这座冰山,
似乎也并非,
完全无法撼动。
而她那颗因为争执而备受打击的心,
也重新燃起了,
更旺盛的斗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心动撞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