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团队进驻生产车间已超过二十四小时。巨大的洁净车间内,恒温恒湿系统发出低沉的运行声,空气中弥漫着特种聚合物和金属加热后混合的、略带甜腻的气味。第三批次的问题单元被隔离在特定区域,像一群等待诊断的病人。
问题根源已被锁定在晶格材料固化环节的微观谐振上。在实验室小规模制备时,能量场均匀,谐振可控。但放大到量产级的固化炉内,热场与材料内部应力相互作用,引发了一种难以预测的高频微谐振,如同无数看不见的微小锤子在敲击着正在形成的晶格结构,导致其排列出现缺陷,场传导效率随之下降。
伊莎贝尔和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法:调整加热曲线、改变材料注入速率、甚至在固化炉内壁加装吸波材料。数据有所改善,但废品率依然徘徊在百分之十左右,未能达到低于百分之二的量产标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林微光给出的三十六小时期限,只剩下不到十二小时。
疲惫和焦躁开始在团队成员间蔓延。一名年轻工程师对着屏幕上依旧不达标的数据,忍不住捶了一下控制台。
“我们是不是把问题想复杂了?”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众人回头,是跟随伊莎贝尔从苏黎世来的老技术员,汉森。他头发花白,平时沉默寡言,主要负责设备维护。“这种高频微谐振……听起来有点像我们以前在大型粒子加速器真空腔里遇到的‘束流不稳定性’。”
伊莎贝尔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束流不稳定性?你是说,通过引入一个相位相反的微扰动,来主动抵消它?”
“原理上……或许可行。”汉森搓着粗糙的手指,“就像主动降噪耳机。但我们需要极其精准地感知到那个谐振的频率和相位,然后施加一个完全反相的微能量脉冲去对冲它。”
这个思路,跳出了被动防御(吸波、调整参数)的框架,转向了主动干预!但挑战在于,如何实时、精准地捕捉并抵消那种瞬息万变的微观谐振?
就在伊莎贝尔团队围绕这个新思路,开始疯狂计算和设计主动抵消系统架构时,林微光在迪拜的办公室收到了周景明转来的、陆时砚要求的“量产数据”初步分析反馈。
反馈并非来自陆时砚本人,而是来自一个标记为【集团研究院 - 先进制造实验室】的加密来源。里面没有给出具体方案,只有几段高度凝练的、关于“非线性系统主动控制”和“自适应扰动抑制”的理论摘要,以及一份关于某种超高频压电陶瓷驱动器的性能参数文档。
这显然是陆时砚授意下,研究院提供的“弹药”。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和关键部件信息。
林微光立刻将这些资料转发给伊莎贝尔。
「研究院资料,参考非线性主动控制与压电驱动器。或对谐振抵消有用。」
生产车间内,收到资料的伊莎贝尔如获至宝。研究院提供的理论框架,完美印证了汉森的直觉!而那种超高频压电驱动器,正是实现精准微能量脉冲的关键执行部件!
“就是它!”伊莎贝尔罕见地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我们需要立刻修改固化炉的设计,集成这种压电驱动器作为‘主动阻尼器’,并编写实时反馈控制算法!”
团队再次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机械工程师重新设计集成方案,软件工程师开始编写基于新理论的快速控制代码,伊莎贝尔则亲自核算谐振模型与驱动器的匹配参数。所有人在与时间赛跑。
与此同时,在外界,对“普罗米修斯”商业模式的质疑声,在短暂的“战略静默”后,开始显现其影响。david报告,两家原本处于深度洽谈中的潜在客户,以“需要进一步评估技术稳定性”为由,暂缓了决策流程。一家欧洲的投资基金,也发来了质询函,要求就“量产良品率”和“成本控制路径”进行补充说明。
压力从内部蔓延至外部。顾知行保持着表面的镇定,但加快了与备选供应商的谈判节奏,并指示财务团队准备更详尽的成本优化报告,以应对可能更严峻的资本审视。
林微光则按照既定策略,没有进行公开回应。她相信,唯一的破局之道,就在那个灯火通明的生产车间里。
第三十六小时,期限已至。
林微光、顾知行、david通过视频连线,紧盯着生产车间的实时画面和数据流。
伊莎贝尔站在主控台前,脸上带着连续奋战后的苍白,但眼神锐利如鹰。她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指令:
“第四批次,主动阻尼系统启动,按新参数运行。”
固化炉再次启动,监控屏幕上,代表谐振强度的曲线剧烈地跳动了一下,随即,集成的主动阻尼系统启动,发出人耳无法捕捉的高频振动。两条曲线——代表谐振和代表抵消脉冲——在屏幕上疯狂地纠缠、对抗。
几秒钟后,谐振曲线的峰值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压制、拉平!
整个固化周期结束。
当最终场传导效率的数据跳上屏幕时,车间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百分之九十八点七!
不仅远超百分之九十八的达标线,甚至优于实验室批次的最佳水平!
成功了!主动阻尼系统成功驯服了量产的巨兽!
伊莎贝尔转过身,对着摄像头,尽管疲惫,却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
迪拜这边,林微光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顾知行和david也相视一笑,击掌相庆。
“立刻将成功数据同步给所有已下单客户和重点潜在投资者。”林微光立刻下令,“david,准备一份简短的官方通报,重点强调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攻克量产瓶颈,确保产品卓越品质。”
“明白!”
量产的门槛,终于被跨越。
谐振的困局,被智慧和毅力打破。
林微光知道,这只是“启明星”漫长征程的第一步。
但这一步,至关重要。它向所有质疑者宣告,“普罗米修斯”不仅拥有超前的理念,更具备将理念转化为高质量、可规模化的现实产品的能力。
她拿起加密通讯器,准备向陆时砚汇报这一突破。
这一次,她感觉手中的通讯器,似乎不再那么沉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光偏要吻烟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