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王宫,议政殿内。
文武百官早已列位在殿中。
身穿黑袍、气场威严的赢政端坐王座,目光淡然地看向下方的唐国使团。
殿中,杜如晦领着几位使臣,向赢政恭敬行礼。
“唐国使臣杜如晦,拜见秦王。”
他双手交叠,低头鞠躬,动作一丝不苟,行的是秦礼标准。
身后的几位使臣也齐齐躬身施礼。
赢政未发一言,只静静看着。
尽管他沉默不语,杜如晦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笼罩全身。
那股威压,来自上方那道沉静的目光。
冷汗从他的额角悄然滑落。
扶苏站在群臣之中,目光微敛,看着这一切,轻轻摇头。
他清楚赢政是在用气势压人,借此削弱唐国使臣的锐气,这是帝王常用的手段之一。
赢政早已将这一招运用得炉火纯青。
就在杜如晦心中飞快思量,准备开口之时,一道温和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起身吧。”
话音落下,杜如晦顿觉身上的压力一扫而空。
“谢秦王。”
他挺直身躯,拱手致意,心中稍安。
“不必拘礼。”
赢政轻敲扶手,语气缓和:“诸位远道而来,皆是大秦贵宾,孤甚是欢迎。”
“我子扶苏曾出使唐国,多有冒犯之处,幸得贵国宽待。”
先压后捧,是谈判前的常见节奏。
“秦王言重了。”杜如晦立刻回应,“扶苏公子才华出众,我王亦颇为赞赏,常有嘉许。”
“正因如此,我王才愿将长乐公主许配于扶苏公子。”
这是实话,李世民确实欣赏扶苏,否则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
嬴政听完这话,目光微动,淡淡扫了扶苏一眼,随后转头望向杜如晦。
“扶苏与长乐公主的婚事,朕已命人开始准备,尊使来得正是时候。”
嬴政语气平和,脸上似有笑意。
杜如晦微微颔首,开口道:“王上,外臣此番前来,肩负两项使命。”
“第一,大唐与大秦已然结盟,互通有无,陛下命我前来,意在加深两国情谊,推动商贸往来。”
“第二,则是为这场大婚献礼。”
“长乐公主即将与扶苏公子结为连理,陛下未能亲临,深感遗憾,特派外臣前来见证,并奉上贺礼。”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份礼单,双手呈上。
赵高从殿阶上走下,接过礼单,送至嬴政面前。
礼单所列之物极为丰盛,然而嬴政却未多看一眼,随手将之搁在一旁。
这一举动,让杜如晦心中微微一紧。
“唐王的心意,朕已经收到。”嬴政语气平静,略带笑意,“长乐公主聪慧貌美,朕十分欣赏。”
“她既然嫁入我大秦,唐王尽可放心,朕定会待她如亲生女儿。”
杜如晦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拱手道:“如此,外臣回去便可向陛下复命,王上之意,外臣也定会如实转达。”
两人一番交谈,气氛融洽。
片刻后,嬴政转向扶苏,开口道:“你代朕好好接待大唐尊使,不可有失礼之处。”
扶苏正思索着方才两人对话的意味。
听闻吩咐,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儿臣遵命。”
“嗯,退朝。”
嬴政一挥衣袖,在群臣低头行礼中起身,缓步离开大殿。
退朝之后,扶苏亲自陪同杜如晦前往驿馆。
他虽对杜如晦不算熟悉,但因曾经出使大唐,彼此有过几次接触,也算有些交情。
路上,杜如晦主动开口:“许久未见,扶苏公子风范依旧。”
“当年宴席之上与李白对诗,斥责突厥使臣的气度,至今令本官记忆犹新。”
扶苏淡笑回应:“杜大人谬赞了,身为使节,维护国体本是职责所在。”
“那趟大唐之行,令我受益良多,长安的繁华与大唐的气度,至今仍印象深刻。”
“若有朝一日能携公主重游长安,还望大人不吝招待。”
扶苏言语得体,举止大方。
杜如晦听后笑道:“若公子与公主亲临,本官定当盛情款待!”
“那就说定了。”扶苏点头微笑。
此时马车正好抵达驿馆门前,两人也结束了这一段寒暄。
将杜如晦一行人安置妥当,送入驿馆后,扶苏便先行离去。
窗边。
杜如晦望着扶苏的马车缓缓驶远,神情若有所思。
“杜大人,有心事?”
一位使臣见他站在原地出神,忍不住开口问道。
“无事。”
杜如晦轻声回应,微微摇头,随后转过身来问:“你们怎么看,秦王与陛下相较,孰强孰弱?”
听闻此言,众人互相对视,神色有些迟疑。
片刻后,其中一人略带不安地开口:“秦王气场极重,站在他面前,我几乎不敢直视。”
“正是如此。”另一人接话,“光论帝王之威,陛下确实有所不及。”
当初在朝堂之上,嬴政散发出的压迫感令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唯有杜如晦还能从容应对,其余人皆面露惧色。
李世民虽有王者之气,却常以温和待人,只有在盛怒之时才显露出真正的威严。
而嬴政不同,他端坐一旁,不言不语,却仿佛能令人心生畏惧。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姿。
“都说秦王是横扫六国的雄主,难怪能驱使白起那样的杀神。”
一位使臣感叹,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敬畏:“所幸秦国如今国力有限,否则以这样一位强势君主为首,恐怕战火又将燃遍天下。”
众人对嬴政的评价极高。
他们早已听闻嬴政的事迹,诸如灭六国、变法图强、清除贵族……
每一桩皆非一般人可为,而嬴政却一一完成。
仅凭此,他便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杜如晦听后点头,接着又问:“那你们如何看待扶苏公子?”
提起扶苏,众人的看法出奇一致。
“扶苏谦逊有礼,性情温和,才学也颇为出众。”
“的确,与秦王截然不同。”
“我也有同感。扶苏公子为人宽厚,若他为君,定是仁德之主。”
“如此一来,对我大唐而言,或许是件幸事。”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杜如晦听着这些话,面上神情未有变化,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神色愈发深沉。
仁德之主?未必尽然。
……
杜如晦此番前来秦国,并非只是为了两国间的贸易与长乐公主的婚事。
他的真正任务,是暗中探查秦国的国力与内情,顺便了解扶苏的为人。
原因并不复杂。
秦国虽显贫弱,但秦军战力天下罕见,不容小觑。
如今与唐国通商,获得装备支持,势必会大幅增强实力。
而秦王嬴政如传言所言,是位真正的霸主。
一位强势君主,配上日益壮大的国家,无论对敌国还是盟国,都意味着潜在的威胁。
咸阳城外,秦唐两国的盟约刚刚签订。按照目前形势,在嬴政掌权期间,双方都无意动兵,更多精力放在国内发展。
真正值得留意的,是将来继位的新君。
公子扶苏眼下在众多王子之中最受瞩目,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唐国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他成为第二个嬴政——那样的对手,对唐国来说是大患。
虽然从目前看来,扶苏性情宽厚,待人温和,但这并不足以让李世民彻底放心。
因为他未来的执政风格,将直接决定唐国对秦的态度。
倘若他真是一位安分守成的君王,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唐国可以安心发展双边关系,甚至在将来支持他与长乐公主之子登上王位,两国至少可以维持数代和平。
但倘若扶苏只是表象仁慈,内心藏着和嬴政一样的雄心,那唐国就必须提前布防,暗中设防秦国扩张。
这就是现实,冷峻而清晰。
国与国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友情,所有关系都建立在利益之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