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天高云淡。(苟作者几乎每一章都是天气开头,好烦)
《临安本草》的修订终告完成。
这日,药局举行竣工典礼,知府大人亲临,太医局也派来要员。堂内张灯结彩,众人衣冠楚楚,喜气洋洋。
许清安站在人群中,望着那部凝聚了众人一年多心血的巨着。
书页泛着墨香,插图精致逼真,每一味药的记载都经过反复验证。想到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心力,他不禁感慨万千。
典礼上,王医官特别提到许清安的贡献:“许郎中虽年轻,却精通药性,多有创见。本次修订,功不可没。”
众人目光齐聚,许清安谦逊行礼:“晚辈才疏学浅,幸得各位前辈指点,方能略尽绵力。”
会后,王医官单独留下许清安,二人漫步药局庭院,秋菊正艳,药香馥郁。
“许郎中,”王医官忽然驻足,“太医局正需你这般人才。若你愿意,我可举荐你入太医局任职。”
许清安一怔,入太医局,这是多少医者梦寐以求的机会。意味着官身俸禄,意味着更高平台,意味着医道精进...
但他想起保安堂,想起那些日日等候的病患,想起街坊邻里的笑脸...
“大人厚爱,晚辈感激不尽。”许清安斟酌道,“只是此事重大,请容晚辈考虑三日。”
王医官颔首:“理当如此。三日后,我等你答复。”
回到保安堂,许清安独坐院中,心绪难平。竹茹见他神色有异,小心问道:“师父可是遇到了难事?”
许清安将太医局之邀告知。竹茹惊喜道:“这是天大好事!师父若入太医局,便是官身了!”
许清安却摇头:“太医局虽好,却恐离百姓太远。”
是夜,他辗转难眠,起身抚琴,琴音却杂乱无章。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似在回应他的困惑。
他想起这一年多在药局的经历:校勘古籍,验证药性,与同道切磋...这一切都让他医道精进。若能入太医局,必有更大发展。
但另一方面,他又想起保安堂的日常:为街坊诊脉,听百姓疾苦,解一方病痛...这种贴近生活的医道,似乎更合他心。
这一年多来同样未接过多少病患……
次日,许清安如常开门诊病。第一个病患是邻街的李大娘,抱着发热的孙儿前来。
“许郎中,快看看狗儿,昨夜起发热咳嗽...”
许清安细诊之下,发现是寻常风寒。开方抓药后,又特意嘱咐:“用葱白三根,生姜三片,煎汤送服,发汗即愈。”
李大娘千恩万谢:“还是许郎中贴心。若是去大医馆,不知要花多少银钱。”
这话如石子投入许清安心湖,泛起涟漪。
午后,林慕白来访。听闻太医局之邀,他笑道:“这是好事!许兄若入太医局,他日必成大器。”
许清安却问:“林兄以为,医者当在庙堂,还是在江湖?”
林慕白沉吟片刻:“庙堂之高,可济天下;江湖之远,可救苍生。各有其道,全看本心。”
正说着,几个药农送来新采的药材。听说许清安可能离开,纷纷挽留:“许郎中若走了,我们找谁辨药去?”
“是啊,那些大医馆,哪肯理会我们这些粗人...”
许清安心中触动。
傍晚,秦老从青芝山赶来,带来几株罕见的药材。
“听说你要走?”老人直截了当,“太医局虽好,却如笼中鸟。哪有在民间自在?”
许清安苦笑:“晚辈也正彷徨。”
秦老道:“老朽说句实在话:你在药局这一年多,医术精进,我们都看在眼里。但医道最终,不还是在治病救人?太医局里,你能日日为百姓诊脉吗?”
“你且细想,这一年多来,你可曾有接过多少病患?”
这话点醒许清安。他想起在药局时,虽能钻研高深医理,却少了与病患的直接接触。而医道精髓,往往就在这日常诊疗之中。
他想起《神农百草经》的教诲:医者仁心,药者仁术。无论庙堂江湖,仁心才是根本。
恍惚间,他仿佛听到远方呼唤:扬州孩童的笑语,湖州姑娘的歌声,山子康复后的脚步声...这些声音交织成曲,如生命之歌。
他忽然想通:太医局固然能精进医术,但保安堂才是他医道根基所在。与其入太医局为官,不如留在民间,将所学惠及百姓。
但就这样拒绝,似乎又可惜了这半年所学...
他忽生一念:何不采取折中之策?平日仍在保安堂行医,定期去药局切磋交流?如此既不离百姓,又能精进医道。
想到这里,他心中豁然开朗,琴音也变得明快起来。
第三日,许清安来到药局。王医官早已等候:“许郎中考虑得如何?”
许清安深施一礼:“大人厚爱,晚辈感激不尽。但思之再三,还是想留在保安堂。”
王医官面露失望:“这是为何?可是嫌职位太低?”
“非也。”许清安诚恳道,“晚辈以为,医道根本在于济世救人。太医局虽好,却恐离百姓太远。晚辈愿留在民间,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
顿了顿,又道:“若大人不弃,晚辈愿以编外身份,定期来药局切磋交流,将民间验方贡献出来。”
王医官沉吟片刻,忽然笑道:“好个许清安,打的一个好主意!但不慕虚荣,只重实务,这般心意,反倒更显珍贵。”
他拍拍许清安肩膀:“便依你所言。日后药局大门随时为你敞开,有什么新发现,也望不吝分享。”
许清安大喜:“多谢大人成全!”
离开药局时,许清安只觉心中畅快。秋阳正好,微风不燥。他信步走在御街上,看着往来行人,听着市井喧哗,只觉得这一切如此亲切。
回到保安堂,竹茹急切问:“师父决定了吗?”
许清安微笑:“决定了。我们哪也不去,就留在这里。”
竹茹欢呼雀跃,街坊们闻讯也纷纷来贺。这个送来自家种的菜,那个提来刚打的鱼,都说许郎中留下是百姓之福。
是夜,许清安独坐院中,心境澄明。他取琴轻抚,琴音流畅如水。胸前的玉佩温暖异常,那些古朴纹路仿佛活了过来。
他知道,这个决定是对的。医道如月,照亮人间;仁心似水,润泽众生。
无论在何处,只要心怀仁术,便是医者本分。
秋菊傲霜,药香依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历史唯一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