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头,夜风裹着硝烟味和隐约的腐臭,卷过垛口,钻进营房。
豆大的油灯下,林云舟指尖那枚算盘珠子,“啪”一声撞在梁上,又沉闷地弹了回来。
他盯着摊开在案桌上的纸——那是刚刚汇总上来的数:粮秣三千一百石,伤兵三百二十七员,今日战殁九十八人。
旁边炭盆里,几块劣炭烧得不干不净,冒出呛人的烟,也没能驱散这四月的春寒。
门帘“哗啦”一响,带进一股冷风。
孙九思裹着一件半旧的战袍进来,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瞥了一眼那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又看看林云舟几乎黏在上面的视线。
“林通判还在算账?”
林云舟没抬头,手指在算盘上无意识地拨了一下,又是“啪”的一响。
“粮秣三千一百石。”
他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得像是缺油的磨盘。
“按城内军民人头,每人每日最低消耗半斤粗粮算,也只够…二十五天半。”
孙九思走到炭盆前,把手摊在上面烤,火焰映着他疲惫的眼。
“二十五天?呵,怕是熬不到那时候。城外完颜银术可不会给我们二十五天慢慢饿死。援军……”
他摇了摇头。
“汴梁那边,怕是指望不上。”
“今日战损不小。”
林云舟的指尖点向另一串数字。
“伤者三百余,亡者近百。照这个损法,我们的兵……”
他顿了顿,喉咙里有些发紧。
“不用敌人破城,我们自己…就先打光了。”
营房里死寂。
只有灯油的哔剥声,还有城外偶尔飘来的、辨不真切的模糊金鼓和马嘶。
“算这些,算得明白有什么用!”
孙九思的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又被他强行压下去。
“云舟,我知道你在算我们能撑多久的极限。可这账,算得人心头冰凉啊!”
林云舟抬起头,灯影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浓重的阴影,唯有那双眼,亮得惊人,里面却是一片沉到极致的静。
“我们耗不起,金人也耗不起。完颜银术攻不下太原,后方粮道也受滋扰,他在等汴梁那边施压朝廷,更在等我们里头…自己乱了、垮了。”
他拿起桌上那盏浑浊的凉茶,一饮而尽,冰凉的滋味一路割到胃里。
“所以,我不仅算日子,更要算…怎样耗到他耗不起。”
“怎么耗?”
林云舟放下茶盏,目光投向地图上那弯弯曲曲的汾水,又移向城内密密麻麻的街巷标记。
“粮要省,更要抢。金人粮队过汾水,就是我们的肥肉。”
“伤药告罄,那就用土方。槐花煮水止血,石灰裹伤防溃烂。城中有老疡医,召集起来。”
“更要紧的是……人!”
林云舟指尖重重敲在桌上。
“老弱妇孺,青壮民夫,都得变成能提刀、能放箭、能从房顶泼下滚油的兵!让他们知道,城破了,无人能活。王统制在前头顶着刀尖不撤,靠的就是这股气!”
孙九思紧锁的眉头微微一动。
“至于兵,”
林云舟声音放低了几分。
“轮换上阵。精锐老兵养精蓄锐,只打硬仗、啃骨头!拿民壮,拿轻伤员,拿我们这些还有把子力气的官儿,去填那些不必精锐就能守住的缺口!死一个百战老兵,顶十个新卒!”
他拿起笔,在纸的最上端,用力写下一个数字——“三十”。
“三十天?”孙九思问。
林云舟笔尖一顿,墨汁滴落在纸上,泅开一小团深重的黑。
“是三十个必须守住的日子。每一天都必须从金人身上咬下一块肉,让他们血流得比我们快!每一天都必须让城里的粮食省得再省,多撑一刻是一刻!”
他抬头,看向孙九思。
“王统制烧了圣旨,断了我们所有人的退路。守太原,已不是为了朝廷。是为了身后这座城里几十万条命,为了给远在汴梁的陛下、给那些还在醉生梦死的高官权贵们……挣一个看清这世道的时辰!”
灯花“噼啪”爆了一下。
孙九思沉默良久,终于伸出手,拿起林云舟的笔,在“三十”旁边,添上两个更加粗重的字
——“死守”!
风从金明池上掠来,带着暮春微醺的暖意和隐约的脂粉香气,扑进康王别院的花厅。
雕栏画栋,锦幛珠帘,丝竹管弦之声隔着水榭悠悠飘来,是熟悉的太平腔调。
赵构换了一身簇新的常服,正斜倚在湘妃榻上,手里把玩着一只定窑的甜白釉酒杯。
他刚从九重宫阙出来,面君述职,脸上犹带着几分倦色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解脱。
金军如约解了汴梁之围,他这个人质,自然也失去了价值。
“王爷!”
管家躬着身子趋步进来。
“清璃郡主到访,还有宋府上的婉儿小姐。”
赵构眉梢一挑。
“快请。”
他放下酒杯,坐直了些,面上浮起得体的、带着点疏离的笑意。
靖和郡主赵清璃仍是惯常的清冷神色,只是那双秋水般的眸子里,压着一层浓得化不开的忧虑和疲惫。
她身后半步,跟着一身素净的宋婉儿,眉眼间也锁着愁云。
“见过九殿下(康王)。”
清璃敛衽浅福。
“姐姐不必多礼,快坐。”
赵构抬手让座。
“听闻你们昨日便递了帖子,可是有事?”
他目光扫过宋婉儿,心下了然。
“九殿下刚从太原回来,”
清璃开门见山,声音平静,却字字清晰如冰珠。
“太原…现在究竟如何了?林…他们,可还好?”
提到太原,赵构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大军围城,铁桶一般。完颜银术不是易与之辈,攻得凶悍。王禀、九思、云舟他们…都在勉力支撑。”
“朝廷为何不发援兵!”
宋婉儿忍不住急声问道,声音带着哭腔。
“太原军民在拼命!朝廷难道真的坐视他们困死吗?”
赵构放下茶盏,目光扫过宋婉儿,带着一丝无奈,更多的是一种近乎漠然的平静。
:“援兵?宋婉儿,你可知汴梁城门一开,这满城权贵,都恨不能立刻插翅往江南去?民心刚刚稍定,陛下好不容易才压下那沸反盈天的局面……”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
“议和条款,白纸黑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金军撤了汴梁之围,陛下岂敢失信去救一个朝廷已允诺给金人的城池?这节骨眼上,再去触金人的逆鳞?朝廷…赌不起了。”
“朝廷赌不起,”
赵清璃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冷意。
“就可以轻易把几千里外的十几万军民当赌注押出去?就可以心安理得让太原城变成一座孤坟?”
赵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清璃,这不是赌不赌的问题!大局为重!太原……已经割出去了!”
他加重了“割出去”三个字。
“割出去?”
清璃的目光锐利地刺向赵构。
“九殿下,你去过太原城下!你亲眼看着王统制烧了那圣旨!你亲耳听见满城的军民在喊‘死战’!那是割出去的地吗?那是活生生要被绞杀的人命!”
她豁然起身。
“陛下不敢赌!金人便是看准了这份‘不敢’!割了太原,下一个是谁?真等金人的马蹄踏破汴梁城门,陛下难道也要用满城百姓的命,去向金人讨一个‘不触逆鳞’?”
“放肆!”
赵构也站了起来,脸色沉了下去,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清璃!朝廷自有考量!你身为郡主,更要谨言慎行!林云舟他们在太原死守,那是他们的忠勇!可朝廷要顾全的,是整个赵家的江山社稷,是汴梁百万生灵!”
他盯着清璃。
“有些话,本王劝你,慎思!”
清璃胸口起伏着,对上赵构冰冷的视线。
花厅里,方才那丝暖风带来的春日气息荡然无存,只剩下僵持的寒意。
宋婉儿脸色煞白,看看清璃,又看看康王,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都没敢再说。
清璃眼底最后一点光亮也寂灭了,那光曾因那个名字而燃起过。
她缓缓地、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所有激烈的情绪如同潮水般褪去,恢复了那种近乎完美的平静和冷漠,甚至还带上了一丝极淡、仿佛事不关己的笑意。
“九殿下教训的是。”
她垂下眼帘,再次浅浅一福,姿态无可挑剔。
“清璃僭越了。告辞。”
宋婉儿慌忙跟上。
她们转身走出花厅,留下赵构一人站在原地。
窗外,丝竹之声更清晰了些,带着汴梁四月的靡靡暖意。
赵构沉默片刻,拿起榻上那杯甜白釉酒杯,手腕一倾,杯中残酒尽数泼洒在地毯上,洇开一片深暗的湿痕。
宋婉儿几乎是逃出康王府的,上了郡主的车驾,才敢小声啜泣起来。
“郡主…太原…真的没救了吗…”
清璃抬手替她擦去眼泪,动作轻柔。
她的目光却笔直地穿透微微晃动的车帘,投向汴河南岸那片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喧嚣繁华的灯火楼阁。
“金人的刀悬在每个人的脖子上。”
她轻声说,不知是对婉儿,还是对自己。
“只不过有些人看不见,或者…装作看不见罢了。”
四月的朝阳刚刚跃过汴梁城东的城垛,将金色的、不带暖意的光投在青石板铺就的御街上。
一夜春风,刮净了连日的阴云,天蓝得透亮,像一块刚擦洗过的琉璃。
街市已活泛起来。
推着小车的早点贩夫吆喝着新出炉的胡麻饼香气,绸缎庄的伙计打着哈欠卸下厚重的门板,酒楼茶肆前早有跑堂在洒扫庭除准备迎接一天的客似云来。
一如往常。
昨日南薰门解禁的消息传来,压抑了多日的汴梁城,似乎一夜之间就把金兵围城、兵临城下的恐慌抛到了九霄云外。
太平日子回来了,这才是天经地义的生活。
没有人提起太原。
那个被“割出去”、还在被十倍精兵猛将死命围殴的城池,仿佛已消失在二百里外的烟尘和烽火里,成了汴梁繁华画卷上一抹无足轻重的陈旧血痕。
靖和郡主赵清璃就在这片虚假的、歌舞升平的春晨里,出现了。
她没有乘舆,没有带侍女仆从。
独自一人,身着素纱长裙,通身无一点簪环佩饰,只在发髻上簪了一朵小小的、不知名的路边白花。
清晨的微风吹动她宽大的袖摆和裙裾,勾勒出单薄得令人心惊的身影。
阳光透过薄薄的衣衫,甚至能隐约看到肩头蝴蝶骨的形状。
她一步步穿过熙攘的人群,步履异常平稳坚定。
那素净到极致的白色身影在花花绿绿的市井人丛中如此刺眼,引得路过的贩夫、行人纷纷侧目,小声嘀咕指指点点
——“那不是清璃郡主?怎么这身打扮?”
“听说晋王府都被她一把火烧了!真是疯了!”
“嘘!小声点!”
晋王赵翊写信说想回来,清璃为了断了一家人回汴梁的念想,干脆趁夜黑风高,一把火把自家的晋王府付之一炬。
窃窃私语如同围绕在身周的蚊蚋。
清璃恍若未闻。
她的目标在前方——登闻鼓院前那面巨大的、黑黢黢的、象征着皇权直通、可叩天听的兽面登闻鼓。
鼓院前值守的两个禁军兵士刚换过岗,正靠着廊柱打盹,被这径直走来的素白人影惊醒,揉着惺忪睡眼刚要上前驱赶。
清璃已走到鼓前。
她站定,仰起头,看着这面沉默而高大的鼓。
鼓面是上好的蒙皮,经过岁月和无数次敲击的浸染,呈现出一种幽深的褐色,上面绘着狰狞的兽面,獠牙外露,眼如铜铃。
清晨的阳光毫无阻碍地照在她脸上,显出过分的白皙和不正常的平静。
她缓缓抬起双臂,素白的衣袖滑落,露出两截纤细得惊人的手腕。
她握住了那对沉重的、黝黑的硬木鼓槌。
然后,她抡圆了手臂,用尽全力,狠狠砸向那蒙着兽面的鼓心!
“咚——!”
一声沉闷到极致也响亮到极致、仿佛从大地深处爆裂出来的巨响,陡然炸开!
瞬间撕裂了清晨的平静,震得屋檐上的积尘簌簌落下,惊飞了枝头的群鸟。
两个禁军兵士被震得跳了起来,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个瘦弱女子手中沉重的鼓槌又一次带着决绝的、仿佛能砸碎一切的力量,高高扬起!
“咚!!!”
第二声鼓响!
比第一声更加沉重,更加震撼心魄!
声音像无形的巨浪,轰然扫过御街!
早点摊前刚出锅的胡麻饼滚落在地,酒楼洒水的跑堂惊掉了水桶,绸缎庄的伙计失手扯断了一匹昂贵的蜀锦…
整个街道仿佛被按下了静止键,所有人的动作都凝固了,只余下这惊心动魄的鼓声在他们耳骨深处震荡不休。
“咚!!!”
第三声!
一声接一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一声声越来越快,越来越急!
那不再是单纯的敲击,而是灌注了所有愤怒、绝望、不甘和孤注一掷的控诉!
“谁?!”
“停下!快停下来!”
回过神的禁军兵士拔刀冲了上去。
清璃充耳不闻。
禁军看到是清璃郡主,才不敢造次。
她的发髻在剧烈的动作中散开几缕,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脸颊因为用力而泛起一丝病态的红晕,但她的手臂依旧稳定,一下重似一下地抡起鼓槌,狠狠砸落!鼓声连成一片,排山倒海!
她要敲!
敲碎这虚假的太平!
敲醒这浑浑噩噩的满城!
敲开那重重深宫、被安逸迷住眼睛的皇帝!
鼓声如雷!
震荡着屋瓦!
穿透了朱门!
惊破了春梦!
整个汴梁城,都被这从城中央炸响、一声急过一声、一声惨过一声的登闻鼓声,彻底惊醒!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捡漏一个废郡主,废柴少爷发奋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