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战受挫,让华创消费者bG团队从盲目跟风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在王钦的引导下,他们开始摒弃“模仿与追随”的思路,转而深入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的宏大格局中,华创独特的入口究竟在哪里?
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会在消费者bG的会议室里召开。大家摊开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图谱,从社交、电商、搜索、娱乐到工具、垂直应用,逐一分析,寻找那些尚未被巨头完全垄断、且能与华创核心能力相结合的缝隙市场。
“我们做不过腾讯的社交,做不过阿里的电商,也做不过百度的搜索。”产品总监坦言,“在通用领域,我们毫无优势。”
“那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李明引导大家思考,“是通信技术!是硬件!是对企业级市场的理解!”
思路逐渐清晰。他们注意到几个潜在的机会点:
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 随着bYod(自带设备办公)趋势兴起,企业对移动办公、安全通信、内部协作的需求激增。而腾讯、阿里等巨头主要聚焦于消费级市场,企业级市场相对分散,且对安全、可靠、定制化要求极高。这恰恰是华创的强项!
物联网(Iot)与智能硬件入口: 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浪潮将是万物互联。华创在通信模块、传感器、网络设备上有深厚积累,能否开发出连接、管理智能硬件的平台或入口级应用?
与运营商深度合作,挖掘网络能力价值: 运营商拥有网络底层能力(如精准定位、计费、消息推送),但缺乏互联网产品思维。华创能否作为桥梁,将运营商能力打包成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或ApI(应用程序接口),提供给广大开发者,构建一个围绕通信能力的生态?
经过反复论证,消费者bG最终确定了新的战略方向:暂时放弃在消费级通用应用和手机市场上的正面强攻,转而聚焦于“企业移动化”和“物联网入口”这两个b2b2c(企业到企业到消费者)的赛道,并尝试与运营商合作构建开发者生态。
第一个落地的项目,是一款面向企业的安全移动办公平台“华创云联”。它整合了华创在VpN(虚拟专用网络)、加密通信、移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的内外网访问、即时通讯、文件共享和流程审批功能。这个产品虽然不像微信那样面向海量用户,但它切中了企业客户的痛点,与华创的企业业务形成了强协同。
另一个项目是开发一款智能家居控制中心App,并推出兼容的智能硬件模块,尝试从智能家居这个垂直领域切入物联网市场。
寻找入口的过程是曲折的,但这次的方向更加务实,也更符合华创的基因。虽然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但团队终于找到了发力点,不再像无头苍蝇般四处碰壁。华创的移动互联网之路,开始显现出一丝微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