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王采办倒台的风波,像一场凌厉的春寒,彻底肃清了预算改革道路上的障碍。各部门见识了李梦瑶的铁腕(和皇帝毫不留情的支持),再没人敢明着对抗新规,预算申报和采购流程总算磕磕绊绊地走上了正轨。
趁着这股势头,李梦瑶开始着手将她那套“标准化”管理理念,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行。
她首先瞄准了宫人培训。以往的宫人入职,多是靠老带新,规矩口耳相传,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她参照研习处的经验,组织人手编写了一套《宫人入职指导手册》和《各岗位操作规范》,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新宫人入职,先集中学习手册,再由指定老宫人带教,考核通过才能正式上岗。
接着是物料管理。她设计了统一的物料申领单、库存卡,要求各库房必须做到“账、卡、物”三相符,定期盘点。一开始库房管事们叫苦不迭,觉得增加了工作量,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东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莫名其妙就找不到了,管理起来反而轻松了不少。
甚至连宫苑修缮,她都插了一手。要求每次报修必须填写详细的报修单,注明损坏情况、位置、建议修缮方案,内务府派人勘查核实后,才安排工匠维修,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避免了以往那种“小病大修”、虚报工料的情况。
这些举措看似琐碎,却像无数细小的溪流,慢慢汇聚成河,改变着后宫运行的模式。效率在提升,差错在减少,推诿扯皮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有序的氛围,开始在宫廷中弥漫开来。
连最初对新法抵触最厉害的钱嬷嬷,有一次都忍不住对周嬷嬷感叹:“你还别说,按李嫔娘娘那套法子来,咱们尚宫局这阵子,是清静了不少,底下人也规矩多了。”
当然,背后骂她“管得太宽”、“瞎折腾”的人依然不少,但至少表面上,没人再敢公然唱反调了。
李梦瑶感觉自己像个辛勤的园丁,看着自己播下的种子一点点发芽、抽枝、长叶,虽然过程艰辛,但那份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这日,她正在审核新一批《宫人操作规范》的校样,安公公又笑吟吟地来了。这次他手里捧着的,是一个长方形的、用黄绸包裹的物件。
“娘娘,皇上得了个新奇玩意儿,说娘娘定然喜欢,让奴才给娘娘送来解闷。”安公公说着,揭开了黄绸。
里面是一个制作极其精巧的木制九连环,环环相扣,木质温润,打磨得光滑可鉴。
李梦瑶愣住了。九连环?皇帝送她这个干嘛?让她工作之余锻炼脑子,防止老年痴呆?
安公公看着她疑惑的表情,笑道:“皇上说,娘娘近日推行诸多‘标准’、‘规范’,如同解这九连环,需得寻其关节,理其脉络,循序渐进,方能解开。此物赠与娘娘,聊博一笑。”
李梦瑶拿起那个九连环,入手沉甸甸的,带着木质的清香。她轻轻拨动了一下,环扣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忽然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他理解她推行改革的艰辛——就像解九连环一样,需要耐心、需要找到关键、需要一步步来。他送她这个,既是肯定她的思路(寻找关节,理清脉络),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和支持。
这份心思……也太细腻了吧!
李梦瑶感觉心里像是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痒痒的,暖暖的。她捧着那个九连环,脸颊微微发烫。
“臣妾……很喜欢,谢皇上。”她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柔软。
安公公看着她那副模样,满意地笑了笑,躬身退下了。
安公公走后,李梦瑶没有立刻去处理公务,而是拿着那个九连环,走到窗边,对着阳光仔细端详。复杂的环扣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隐藏着无数种可能的解法。
她尝试着解了一下,果然卡住了。
但她并没有气馁,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就像她推行的改革一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死结”,但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顺序,总能解开。
她小心翼翼地将九连环收好,放在书案最显眼的位置。
嗯,以后工作累了,就拿出来玩两下,既能放松脑子,还能时刻提醒自己改革的方法论——寻找关节,理清脉络,循序渐进!
只是,看着那复杂的九连环,她又忍不住想:
赵璟送她这个,是不是也在暗示,后面还有更复杂、更难解的“环”在等着她?
唉,这“合伙人”的待遇好是好,就是老板给的“玩具”都这么有深意,让人压力山大啊!
她摇了摇头,重新拿起那份《宫人操作规范》校样,认命地继续工作。
至少,在解下一个“九连环”之前,她得先把眼前这些“小环扣”给理顺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瑶才人的绩效革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