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三座粮库建成了。当最后一袋稻谷搬进粮库,林策让人锁上粮库的大门,把钥匙交给林忠保管:“这钥匙要收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库放粮。咱们还要留足明年的种子,再拿出一部分粮食,跟华夏换化肥、农具。”
此时的华夏,也刚迎来粮食丰收。陈阳再次来到沧溟岛,看到满仓的稻谷和新建的粮库,忍不住赞叹:“林岛主,您这发展速度太快了!李老要是知道了,肯定很高兴。”
林策笑着说:“这都是靠华夏的支援和岛民们的努力。我想跟华夏再合作——我们用粮食换化肥和农业机械,明年我想把稻田扩大到5万亩,让全岛人都能吃饱饭,还有余粮支援华夏。”
陈阳立刻答应:“华夏现在也需要粮食,咱们可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另外,李老让我给您带个消息,华夏准备派一批农业专家来沧溟岛,帮您推广新的种植技术。”
送走陈阳后,林策站在粮库前,望着远处的大海。他想起刚穿越过来时,只想守着岛过日子,可现在,他有了更大的目标——不仅要让沧溟岛富强起来,还要和华夏一起,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这天晚上,林策在指挥部里写下“十年规划”:前五年打好基础,解决吃穿住行问题;后五年发展工业、军事,建立完善的制度,让沧溟岛成为南海的“明珠”,既能守护自己,也能为华夏保驾护航。写完后,他把“十年规划”贴在“五年规划”旁边,灯光下,两张规划纸交相辉映,照亮了沧溟岛的未来。
冬天来了,田里的活少了,可林策没让岛民们闲着。他知道,要发展沧溟岛,光有粮食还不够,还得有有技能的人。于是,他利用冬闲时间,在全岛办起了“技能培训班”,分种地、做工、航海三个类别,让岛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种地班由华夏派来的农业专家授课,教大家选种、施肥、防治病虫害;做工班由铁匠、木匠当老师,教大家打铁、做木工、修机械;航海班则由以前的海盗老水手授课,教大家看海图、驾船、识别天气。
“大家别觉得冬天没事干,现在学技能,明年就能派上用场。”林策在开班仪式上说,“学会种地,能多打粮;学会做工,能挣钱;学会航海,能安全捕鱼、跑运输。以后,咱沧溟岛的人,个个都要有一技之长!”
岛民们积极性很高。张老汉报了种地班,每天都带着笔记本去上课,遇到不懂的就问专家;李大哥以前是海盗水手,报了航海班,还把自己的航海经验分享给大家;王阿婆的孙子小柱子报了做工班,跟着铁匠学打铁,虽然手上磨起了水泡,却从不叫苦。
林策也经常去培训班听课,还会把未来的技术知识简化后教给大家。比如在种地班,他教大家用草木灰和粪便制作有机肥,比单纯用化肥更环保;在做工班,他教大家用简单的机械原理改造农具,提高工作效率;在航海班,他教大家看星星辨别方向,比单纯看海图更可靠。
为了鼓励大家学习,林策还制定了奖励制度:培训班结束后,考试优秀的人,能获得种子、农具或工具作为奖励;表现突出的,还能被选进岛上的工厂、船队工作,拿固定工钱。
冬闲结束时,技能培训班培养出了一千多名有技能的岛民。有的成了农技员,负责指导各村种地;有的成了技术工人,进了铁匠铺、木匠铺;有的成了水手,加入了岛上的运输船队。看着这些有技能的岛民,林策心里满是欣慰——这是沧溟岛发展的“种子”,有了他们,沧溟岛的未来会更有希望。
这天,林策收到华夏发来的电报:华夏准备在南海举行“渔业合作会议”,邀请沧溟岛参加。林策立刻回复:“沧溟岛愿意参加会议,愿意与华夏及周边国家开展渔业合作,共同发展南海经济。”
放下电报,林策望向窗外。春天快到了,新的种植季即将开始,沧溟岛的发展,又将翻开新的一页。他知道,未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发展,和华夏携手合作,沧溟岛一定能在蓝星上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建国了,怪谁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