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开春,沧溟岛的海鲜交易市场里,一场争执打破了往日的热闹。卖鱼干的王老汉和来自华夏的商贩李老板吵得面红耳赤,前者坚持要收银元,后者却只带了华夏币,旁边围观的脚盆鸡商人想趁机用贬值的“军票”换走鱼干,场面顿时乱作一团。
“都别吵了!”林策刚到市场考察,正好撞见这一幕。他先让王老汉称出鱼干重量,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比价表”——这是之前临时制定的,规定1块银元兑500华夏币、兑1000脚盆鸡军票,可实际交易中,商贩们总私下调整比价,吃亏的往往是岛民。
“王大伯,按比价表,李老板该给您2块银元,或者1000华夏币,您选哪个?”林策帮两人算清账目,又转向围观的商人,“以后市场里必须按官方比价交易,谁要是敢私自调价,就取消他的交易资格!”
风波暂时平息,可林策心里清楚,临时比价表不是长久之计。当天下午,他召开议会紧急会议,把市场里的乱象摆了出来:“现在岛上流通的货币有铜钱、银元、华夏币,还有少量脚盆鸡军票,收账、记账都得换算半天,有的商铺甚至因为算错比价赔了本。再这么乱下去,咱们的贸易根本没法发展!”
议员们纷纷点头附和。负责商业的议员赵成苦着脸说:“上次华夏的货运船来,我们收了一箱子华夏币,想去买采矿机械,还得先运到广州换成银元,来回折腾不说,还得付手续费。”负责农业的议员张老汉也补充道:“岛民们卖粮食收了银元,想换点盐和布,商铺又说银元不够,让用铜钱补,一斤盐要几十斤铜钱,扛都扛不动!”
林策敲了敲桌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提议,咱们沧溟岛发行自己的货币,就叫‘龙币’,统一取代现在所有流通货币。这样不管是岛民交易,还是跟华夏合作,都方便多了!”
这个提议一出,议会里立刻炸开了锅。有人担心龙币没人认,有人怕印不好被人仿造,还有人问怎么跟华夏币兑换。林策早有准备,他拿出几张画好的货币设计图——正面印着沧溟岛的地图和“龙币”二字,背面印着稻穗和铜矿,象征农业和矿业;又解释道:“龙币分纸币和硬币,纸币有1元、5元、10元,硬币有1分、5分、1角。咱们跟华夏商量好兑换比例,1龙币兑200华夏币,华夏已经同意以后跟咱们的贸易用龙币结算。至于防伪,我会让人在纸币上印特殊的水印,只有咱们的造纸厂能造出来。”
议员们听了,疑虑渐渐打消。最后投票时,全票通过了发行龙币的决议。林策当场任命赵成为“货币改革小组”组长,负责协调造纸、印刷、兑换等事宜,又从华夏请来货币专家,指导防伪技术。散会时,林策看着窗外刚抽芽的树枝,心里暗暗想:货币改革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把各个职能部门理顺,才能让沧溟岛真正走上正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建国了,怪谁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