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的年过得没什么不同,余大哥一家和余二哥一家都没回来。
三岁多的余佳眼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爷爷奶奶。她很黏余母,从来没找过爸爸妈妈。
余母对这个孙女也是用心的,也很心疼。老大两口子不提接孩子,她也没有提。
清妍她们不在意,作为叔叔婶婶,她们能做的就是给她买点吃的,仅此而已。
过了大年初五,清妍把家里准备带走的东西都收拾好了,明天她们要去县城。上班之前,还要好好收拾一下家里。
余庆林看着清妍收拾东西,他和两个孩子坐在炕上折纸玩。
“媳妇,你去县医院上班了,我是不是也得干点什么?要不,我还是上山打猎得了。”
之前因为清妍怀孕,杨哥和大军家也有了孩子,他们三个没法打猎。家里没有人照应,打猎的话,有时候一走好几天。
“打猎?还是不算了吧。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少,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禁止打猎了。而且,现在猎物也没以前多了。往深山去,太危险。”
清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把一些动物列为稀有动物的,反正后来麻雀都成了国家保护动物,不可以随意捕捉。
清妍知道,余庆林想干点什么,但是现在的大锅饭制度又制约着很多人和事。
她记得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这两年推出的,具体是哪一年,她也记不清了。那是初中政治题还是高中的,她真不记得。
她就记得好像是因为什么小岗村的事情,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可以分田到户了。
上辈子她是七零后,家里是普通工人家庭,住在城里,对农村的事情不了解。
唉呀,要是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机遇,她一定没事就看看新闻,多了解一些社会实事。可惜,有钱难买早知道。
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进了医院当护士,为了配上丈夫的身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算了,想那么多有啥用。
“庆林,你把报纸给我看看。”
清妍没办法,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现在报纸上有什么最新指示。
“媳妇,你要报纸干啥?”
余庆林虽然不理解,还是把报纸捋吧捋吧都递给了清妍。
“妈妈,你也会折纸啊,会折什么,飞机还是大炮?会不会折手枪?”
“燕子,我要燕子。”
衡衡和绾绾一脸期待的看着妈妈。
“宝贝,妈妈不会折纸,妈妈找点东西。”
清妍挨张查看,终于看到了关于改革开放的那张。
“庆林,你看看这个。”
余庆林疑惑的接过来,不明白媳妇让他看什么,这张报纸和其他的也没有区别。
“看那个改革开放的内容。”
余庆林看了清妍指的内容,很多字他都认识,但是组合到一起他就不太理解了。
“媳妇,啥意思?”
“国家现在的政策改变了,以后大锅饭的日子不长了。有的地方开始试点,进行家庭联产承包,就是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以后自己干自己的了。”
清妍用自己的话给余庆林解释。
“也就是说,以后不会这样搅和在一起干活,自己干自己的呗。大队上的地都会分给每家每户?种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在还是试点阶段,具体什么时候实行到咱们这,报纸上也没说。”
清妍不记得特区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什么时候可以私人买卖的。
“那咱们以后种出来的东西可以随便卖了,想卖给谁卖给谁,也不算投机倒把了吧?”
“嗯,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在可不可以,我也不清楚。
你想干什么?”
清妍知道余庆林不想离开这片土地,她也没想到让余庆林成为八九十年代着名的倒爷。
虽然那时候当倒爷很挣钱,印象中,上辈子她们那片就有不少人成了万元户,挣了很多钱。但是,也有人丢了性命,也有人赔得底掉。
如果余庆林自己喜欢,他有能力也有体力去做这件事,她不会拦着。但是,她不会引导他往这条路上走。
“媳妇,媳妇,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我能干的事情就多了。
我可以种菜,种田,打鱼,养鸡,养猪,这些东西成本都不高,咱们都能承受。现在东西不好买,尤其猪肉和鸡蛋什么的,我多养一些,不愁卖不出去。”
余庆林想大喊几声,又怕吓到孩子,抱着清妍,闷声笑了好一会。
“庆林,你说的这些都很累,你不怕吃苦啊?”
清妍干不来农活,家里的猪也都是余庆林伺候的。虽然没怎么干过,但是其中的辛苦他还是知道的。
“我一个大老爷们怕啥辛苦,再苦也没有上山打猎苦。风吹日晒的,有时候一蹲一整天。”
余庆林知道清妍心疼他,他心里很舒服。可是,他是男人,需要养媳妇,养孩子。
如果没去过苏城,没去过冰城他也许不会这么急迫。
他和清妍这些年也攒了万八千块钱,可以说,整个公社,比他们有钱的不多。
但是,看过城里孩子的生活,看过城里女人过得日子,余庆林也不想自己的老婆孩子过得太差。
“行,你也不要着急,现在政策还不清楚,慢慢来。
你今年可以多养几头猪,多养一点鸡,现在已经不限制养殖的数量了。
这一年,你当做积累经验。
猪舍怎么建,怎么消毒,怎么喂食可以让猪长得更快,用科学的方法去养殖,以后会事半功倍。
县里有书店,你可以去找一些养殖当面的书籍看看。”
清妍能给的建议不太多,这也是她根据后世的一些管理经验得出来的。
“媳妇,你说的太好了,我记住了。
媳妇,我去大队部找干部商量,把咱家西面的空地买下来,到时候盖猪圈还是鸡舍都行。”
清妍想了想,她家西面那块空地是挺不错的,地质硬,没法种东西,一直慌着,花点钱买下来,也不错。
两口子坐在炕上商量着以后的事情,余庆林感觉自己豁然开朗了,很多事情都明朗起来。
他把炕上的报纸小心的收好,以后没事,他得多看看。报纸上的东西很有用,看不懂的,还有他媳妇呢。
等两个人觉得该说的说得差不多了,才发现,两个孩子已经挨在一起睡着了。
“媳妇,咱家孩子多好,为了让他们更好,我也要努力。”
“嗯,咱们一起努力。物质条件很重要,但是父母的陪伴更重要,咱们不能本末倒置。”
清妍可不想余庆林以后一门心思挣钱,成了甩手掌柜的,让孩子的童年缺失父亲的陪伴。
“不会的,我还舍不得你呢。”
“起来,讨厌死了。”
“哈哈……”
余庆林搂过清妍亲了一口,跳下炕,出去了,只留下一串笑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