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余庆林一家要搬去县城了。
余庆林没有声张,他只找了杨树和高大军过来帮忙。
余父余母和余三哥他们也过来了,清妍收拾的东西不少,吃的,用的,穿的,装了一牛车。
最占地方的是清妍的缝纫机,还有一些用锅碗瓢盆。
“爹娘,三哥三嫂,等天气暖和了,你们来县城玩。
红姐,朵朵,你们也是,到时候来县城,咱们一起带着孩子去玩。
爷奶,等过一阵开始上工了,庆林也得回来。他不会做饭,到时候还得辛苦爷奶,多照顾一下他。
春耕都是出大力的,要是吃不好饭,伤身体。他自己怎么都学不会炒菜,你们一定盯着点。”
清妍和余庆林之前商量过,春耕以后,他回来上工的吃饭问题。
余庆林不想去他爹娘那吃饭,不习惯了。也不想去别人家搭伙,杨哥和大军家也不去。一天两天还行,在谁家都能对付一顿,但是春耕开始以后事情就不断,他还想要养鸡,养猪,去县里的时间不会太多。
清妍一周就一天休息,她也就能回来一天,其他时间,也不能糊弄饭啊。
所以,清妍和余庆林商量着,不行,还请爷奶过来帮着做做饭。
余庆林家务活干得好,就是不会做菜。清妍知道他想要养猪,养鸡,这些前期都不是轻松的事。
伙食跟不上,身体就容易出问题,这是清妍不允许的。她还想退休以后,和余庆林一起四处走走,看看呢。
“知道了,等春耕了,我们就搬过去,给庆林做饭。你安心在县里工作。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放假了就回来,奶奶会帮你看好家的。”
老太太精神头十足,一点不像村里的一些老太太,病怏怏的,无情打采。
尤其这两年跟着清妍去了冰城,吃穿用度都上了一层楼,老太太都洋气了。
余庆林和清妍结婚以后,家里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他奶而不是他娘。不管是清妍坐月子还是来家里看孩子。有啥事的时候,第一个找的是高大军和杨树,而不是余大哥他们。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时候,也不见得是这样的。
有了爷奶的保证,清妍也放心了。
东西都装好了,抱着孩子,清妍坐上了马车。车上有不少包袱,里面都是这些年苏城寄过来的布料,棉花。
清妍从空间里倒腾出不少,去县城以后,家里要添置的东西不少。
余庆林把钥匙给了他爷奶,让他们晚上就搬过来,家里粮食什么的都有。
还没开始上工呢,外面冰天雪地的,啥也干不了,余庆林正好在县里看孩子。
看着远去的马车和牛车,余母心里有些不得劲。她知道,庆林心里对她有埋怨的,这些年,她真的不帮到庆林两口子啥忙。
“老大啊,你赶紧的,帮我们把行李搬过来,我们得帮着庆林看家。”
老太太不管其他人有什么想法,她就是偏心庆林。不说别的,她和老头子比村里同龄人身体硬朗,那都是庆林和清妍的功劳。
这么多年,帮着她们调理身体,吃着补药,做点好吃的,从来不忘了给她们端过来一些。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她们分的清。
清妍去县医院上班了,以后两个孩子也是城里户口,吃商品粮,上托儿所。他家庆林有这么好的媳妇,那是他上辈子做了好事。
她们不得帮着庆林把村里的家看好,不然,清妍嫌弃她家庆林咋办。
老太太想的多,他家庆林高攀了。
清妍可不知道奶奶还有这样的想法,她坐在马车上,搂着两个孩子,别让他们被风吹到。
马车的速度有限,等到了县城的时候,清妍感觉自己都冻僵了。
两个孩子都包着棉被,没咋冷。
余庆林骑着自行车先走的,提前到了,好把炕上了,炉子烧起来。
清妍她们到的时候,屋里已经热乎了。
“杨哥,大军,先进来暖和一会。”
“清妍,你带着孩子先进去,我们把东西搬进去再说。”
杨哥挥了挥手,清妍抱着绾绾,余庆林出来把衡衡也抱进去了。
“衡衡,带着妹妹在炕上玩,妈妈去厨房做饭。”
这么冷的天,也不能让杨哥和大军空着肚子回去。
家里有挂面,做一锅热汤面条,大伙都吃一点,热乎热乎。
清妍快速的把锅里的水舀出去,锅热放荤油,葱花炝锅,一点酱油调色,加入清水,烧开就可以下挂面了。
没有鸡蛋,清妍拿出一盒肉罐头,切碎,一会和面条一起下锅。
等余庆林他们把东西都搬完,面条也好了。
“庆林,把牛和马赶进院来,饭好了,先吃饭。”
“知道了。”
余庆林在院子里回了一声,就和杨哥他们把车马歇了,把牲口赶进院子。
当时收拾房子的时候,觉得院门挺宽敞的。今天一看,还是有点窄,车架进不来。
“杨哥,大军,赶紧吃点,热乎热乎。”
清妍把桌子支起来了,让他们赶紧吃,她进屋看着两个孩子吃饭。
“唉,真香!嫂子这手艺真是没治了,一样的东西,做出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大军两口子做饭都不太行,他比朵朵能强一些,能保证熟了。他媳妇,偶尔还有做不熟的时候。
“清妍太客气,这挂面,给孩子留着吃,咱们吃白瞎了。”
杨树看着一大盆的热汤面条,里面还放了肉罐头,心疼。
“这不是图意它快吗,做别的来不及。”
余庆林想着,自己以后一定多挣点钱,最起码,不能让老婆孩子缺吃少喝,吃点细粮还要心疼。
“庆哥,你要在这待到春耕再回去吗?”
大军舍不得他庆哥,感觉他庆哥不在家,心里不踏实。
“暂时先不回去,你嫂子上班以后我得在家看孩子。
等把两个孩子送托儿所以后,我就两回跑了。
杨哥,大军,你们看报纸了吗,现在政策不一样了,以后,可能要分田到户,咱们都能分到地,种啥自己说了算了。”
“真的?啥时候分啊?”
“那可太好了,这大锅饭的日子总算要结束了。”
大军和杨树也是从来不看报纸的,也不知道这些消息。
“你嫂子给我看报纸了,以后政策会越来越好。咱们努力干活,啥面条不面条的,想吃啥就吃啥。”
余庆林现在浑身都是劲。
“庆哥,你以后干啥都叫上我。我没有注意,就跟着你干。你说咋干就咋干,我就听你的。”
高大军从小到大都是跟着余庆林的,他爹娘哥哥和哥哥们都不愿意搭理他。他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跟着庆哥,准没错。
“也不知道分地是按人头分还是按户分?”
杨树很关心分地的事情,他想多种粮食,有了粮食就饿不着。
“不清楚,现在还在试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咱们这。”
“庆哥,嫂子和孩子们的户口都在县里,要是按人头分,你就不合适了。”
高大军想起这茬了。
“没事,孩子上学更重要。现在可以考大学了,咱们得孩子要多读书,考上大学,以后比咱们强。”
时代不一样了,学习知识很重要的。
“唉呀,咱们上学学的那点东西都忘光了,我家那俩皮猴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坐住板凳。”
高大军想起家里的两个孩子,头皮发麻,真的太淘气了。
现在天寒地冻,啥也干不了,说啥都太早。高大军和杨树吃完饭,三人把牛马套上车,两人也不多待,赶车回去了。
余庆林和清妍开始收拾东西,没几天,清妍就要上班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