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事情像是燎原的野火刚刚起了头,还没有大面积烧起来,尤其还没有烧到农村。
清妍晚上和余庆林说起这事,他还挺惊讶的。
“计划生育?那是啥意思?”
“就是国家控制人口数量,避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清妍其实也没有仔细研究过计划生育的具体含义,她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了。
“也就是说国家觉得现在人口太多了,不让随便生孩子了?”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咱俩是不会再要孩子了,没啥影响。等衡衡他们长大结婚以后,想生二胎就不容易了。”
衡衡他们是七零后,等他们长大结婚的时候,政策还是卡的很严。她印象中好像是一五年还是一六年开放的二胎政策,她记不清了。
“也就是说,衡衡他们长大了结婚就能生一个孩子?”
“按照政策应该是这样,不是生一个孩子,是只能生一胎。如果怀的是双胞胎,还是允许生两个点的,呵呵……”
清妍开着玩笑,余庆林想着以后他家三个儿女一共才能生三个孩子,他还想着老了以后儿孙绕膝呢,三个孩子太少了,连个圈都围不上。
“媳妇,那没有别的办法吗?”
“具体什么情况还不清楚,但是公职人员是指定要遵守规定的,不然事业会受到影响,甚至丢了工作。”
清妍想起后世的一些报道,说是东北人口流失严重,新生儿增长率过低等等。现在想想也是有原因的,这时候的东北工人家庭占比很重,而计划生育又是和工作挂钩,很多人为了不丢工作也得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别的不说,她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县城,人口数量大约有几千人,大大小小的厂子有很多,大多是工人家庭。
“这么严重?幸好咱们结婚早。不然,想生孩子都得受人管着。”
余庆林趁着几个孩子没注意,快速的亲了媳妇一下。
清妍生完孩子还没满三个月,他们不能过夫妻生活,这事钟大夫在清妍生完衡衡的时候就交代过。不能为了自己的快活让自己媳妇处在危险中,那样的男人不算男人。
“你还能待几天?”
“明天让娘回来,我后天起早回去。先种的地里苗已经一扎高了,草也一扎高了,我得回去铲地了。”
提起铲地,清妍就想起刚下乡的那年,地里的草一茬一茬的出,铲完这边那边又长出来了,没完没了。
“庆林,你给曹同志打电话问问,现在有没有啥除草剂。那么多地,你一个人啥时候能铲完啊。
新开荒的地杂草会不会更多,你自己得干到啥时候啊,太累了。”
“我也这么打算的,真的打电话问问曹同志。”
余庆林也清楚,他家所有地加一起有十六垧,靠他一个人真干不过来。
两口子说说话,衡衡和绾绾逗完弟弟也过来和爸妈亲近亲近,一家人在炕上嘻嘻哈哈的玩闹着,气氛不错。
余母回来的第二天,余庆林起早就回屯了。他没回家,直接去了地里。
最先种的那几垧荒地苗出的不错,苞米苗有一扎高了,长得还算壮实,颜色也不错,深绿色的植株迎着风站的挺直。当然了,苞米苗周围密密麻麻的杂草也有一扎高了,也挺茁壮!
其他后种的,苗也出了,就是还不高,草也不高。
从荒地出来,又去了家里分的地。麦苗长势喜人,而且苗壮实,颜色也好,当然了,草也不少。
另外五亩地的苞米也一样,苗不错,草也不少。
转了一圈,余庆林心里有数了,他先回家取锄头,先把麦地里的草铲掉。麦地里的草都是大个的,比较好整。有个一天也就铲完了,之后再铲那五亩地的苞米,也得一天。
最后铲开荒地,主要是那两块地的种子需要好好打理,秋天才能知道产量如何。
“庆林,你上地看了吗,苗出得好不好?”
余奶奶刚才村里说看见庆林回来了,上地看苗去了。
“奶,苗长得挺好的,就是草有点多。我换了衣服就去铲地,得抓紧时间了,不然耽误苗了。”
余庆林都没顾得上去猪圈转转,着急忙慌的进屋换了一身干活的衣服,拎着锄头和水壶又骑上自行车走了。
“中午回来吃饭,别太累着了。”
余奶奶在后面喊着,也不知道这孩子听没听见。
“嘎嘎……”
“庆林回来了?”
余庆林刚走,余爷爷赶着鸭子和鹅回来了。褪了黄色绒毛的鸭崽和鹅崽没有之前可爱了,吃的嗉子都歪了,嘎嘎的叫个不停。
“回来了,着急忙慌的去地里铲地了,说是苗长得不错就是草多。”
“不着急也不行啊,他开了那么多荒地,就他一个人不得紧着忙活啊?”
“咱俩这老胳膊老腿的也帮不上忙,庆林受累了!”
余奶奶心疼庆林,自己又帮不上忙,有点着急。
“你就别瞎想了,庆林能开那么多地就有他自己的打算,咱俩好好的,能帮着他看看家做点饭就行了。”
余爷爷看得开,人啊,啥年纪说啥话,逞能不得。
余庆林起早贪黑的忙着铲地,余奶奶呢,换着样的给他做吃的。这天刚放亮就上地,天黑了才回来,啥人能扛住这么造,再不吃点好的哪行啊!
余庆林也不算孤军奋战,高大军两口子铲完自己家的地也过来帮忙了,杨树家就他一个人干活,红姐要在家看孩子,他一个人忙活六垧地也够他扑棱的,自顾不暇了。
来帮忙的还有余二叔和余树林两口子,他们地分的多,干活的人也多。而且家里的地都是熟地,杂草没有开荒地的多。余二婶没有帮着下地干活,却过去帮着做饭了。余庆林家去年杀了一头二百多斤的猪,家里不缺油水,也不缺咸肉。
大伙帮着干活,伙食不能太差。
余二婶话不多,干活却是好手。不像余三婶,咋呼的欢,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在大伙的帮助下,余庆林家的开荒地总算铲完了。
“这几天辛苦二叔,树林还有大军和朵朵了,话我就不多说了,都在酒里。”
余庆林举杯,大伙一起干了一杯。
“庆哥,这茬草铲完了,下一茬马上又起来了,你自己一个人也不是回事啊?”
高大军倒是不怕干活,他和朵朵俩干的快,能过来帮忙。但是庆哥自己起早贪黑的干,体格子都造完了。
“我明天去趟市里,看看有没有卖除草剂的。今年这十多垧地有你们帮着还能对付对付,明年地会更多,干不过来。”
余庆林打算明天就去找曹同志,最好能有现成的除草剂,还要买两个喷药壶。
“庆哥,你明天开拖拉机去吗?”
“嗯呐,正好苞米粕子没了,去公社粉点料。”
“那我也和你去,我还没去市里逛过呢。”
高大军好热闹,家里暂时没有活,正好去溜达溜达。
“庆林,我也去。”
杨树也没去过市里,他也想去看看。
“行,明天吃完早饭就走。”
正事说完了,几人又倒了一杯酒,喝完睡一觉,解解乏。
不管咋说,第一遍草也算铲完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