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跟小刀子似的,刮过宁河县,却吹不散弥漫在街头巷尾的一种躁动和议论。
这议论的焦点,自然是那个如同巨人般快速膨胀的东源集团。
“听说了吗?东源今年光往县里交税,就这个数!”茶馆里,有人神秘兮兮地伸出两根手指,又觉得不够,再加一根。
“十八个亿?!我的老天爷!他们得赚了多少啊?”
“赚再多跟咱有啥关系?你看看他们那实验室,天天烧钱!听说买台机器就够咱们全县人吃一年!钱都扔水里了,连个响动都没听见!”
“就是!还有那什么压缩机,从外国弄回来一堆废铜烂铁,修都修不好!张九烨就是太能折腾!”
类似的议论,在菜市场、在机关食堂、甚至在东源集团内部,都不绝于耳。
1982年,东源集团的摊子铺得太大,实验室、新项目像个无底洞,只见钱哗哗往里流,却迟迟不见像样的产品出来。
老百姓看着气派的新厂房、听着吓人的投资数额,心里难免犯嘀咕:这钱,是不是花得太冤了?那些当官的,是不是在里面捞足了?
这种情绪,自然被有心人捕捉并放大。
李副主任最近走路都带风。他觉得,机会来了!在一次县委的扩大会议上,他痛心疾首地发言:“同志们!乡亲们!东源集团今年的成绩,是显着的,营收突破一百三十个亿,纳税十八个亿,这是在我们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
他先戴了顶高帽,话锋随即一转,“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看到隐患!集团负债十个亿!研发投入像个无底洞!更重要的是,我们宁河的老百姓,我们的父老乡亲,为东源的发展付出了土地,付出了汗水,可他们得到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回报?眼看着集团赚了这么多钱,老百姓心里能没有想法吗?我建议,今年的利润,应该大幅度向老百姓分红!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宁河的群众!”
他这话,极具煽动性。立刻就有几个跟他走得近的干部和下面乡镇的代表附和。
“李副主任说得对!应该分红!”
“咱们农民苦了这么多年,也该享享福了!”
“不能光顾着搞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高科技,忘了根本!”
会议室里嗡嗡作响,何书记和黄县长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立刻表态,目光看向了坐在一旁的张九烨。
张九烨面色平静,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李副主任这是裹挟民意,想用“分红”来逼宫,打断他对研发和未来产业的持续投入。
更深的背景是,宁河县乃至东源镇即将换届,李副主任和他背后的人,想借此机会攫取更多话语权。
就在会议气氛有些微妙的时候,张九烨轻轻咳嗽了一声,站了起来。
“何书记,黄县长,各位同志,关于集团利润和老百姓分红的问题,我觉得,光靠嘴上说不行,得靠事实,靠数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副主任等人,语气从容不迫:“集团今年的财务状况、营收构成、利润分配方案,包括每一笔研发投入的明细和长远规划,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而且,我们决定,向全体宁河人民公开!”
“公开?”下面一片哗然。
这年头,企业的账目可是核心机密!
张九烨继续说道:“我们在集团总部一楼,专门设置了一间‘财务公示阅览室’。从明天起,只要是拥有宁河户籍的群众,或者持有县国资委、审计局介绍信的工作人员,在签署保密承诺书后,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去查阅集团及下属所有企业1982年度的详细财务报告和审计结果。收支明细,利润来源,负债情况,未来投入规划,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这一招,如同石破天惊!
连何书记和黄县长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李副主任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强作镇定:“张总,这……这符合规定吗?企业的核心数据……”
“核心数据更应该接受监督!”张九烨打断他,语气铿锵,“东源集团是集体资产,每一位宁河人都是它的主人!主人看看自己家的账本,有什么不对?只有公开透明,才能打消疑虑,凝聚人心!才能证明我们管理层,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
第二天,那间不大的“财务公示阅览室”门口,排起了长队。
有好奇的村民,有被李副主任鼓动来“找茬”的代表,也有县里其他部门抱着怀疑态度前来核实的人员。每个人进去前,都要签署一份简单的保密协议。
室内窗明几净,墙上挂着巨大的收支示意图,长条桌上摆放着几十本装订成册、条目清晰的财务报告副本。
专门安排了几个财务科的年轻干事,负责解答疑问。
人们怀着各种心情走进去,然后带着复杂的表情走出来。
“娘咧……超市一年能卖二十五亿?这得多少人买东西啊?”
“养殖场十二亿?俺家那十几只鸡算个屁……”
“看看这研发投入……我的天,光是那个实验室就花了这么多?不过人家后面也写了,这是为了以后造电视机、电冰箱,抢占什么技术制高点……”
“负债十个亿是吓人,可人家算出来了,每个月还两千多万,按照他们这赚钱速度,压力好像……也不大?”
“净利润十一个亿!真厉害啊!”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份利润分配方案:“经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批准,1982年度集团净利润分配如下:50%用于宁河籍居民及集团职工年终分红;40%留作集团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新产业孵化;10%作为风险储备金。”
百分之五十用于分红!
这个比例,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原本被李副主任煽动,以为集团抠门、高管中饱私囊的人,看到这白纸黑字的方案,顿时哑口无言。
“狗日的,谁造谣说张总不管咱们死活的?这分红少吗?”
“就是!人家留下一半搞发展,眼光长远!要是都分光了,以后喝西北风去?”
“看看人家这账,明明白白!超市赚了多少,养殖赚了多少,实验室花了多少,清清楚楚!比我家那本烂账都清楚!”
公开,像阳光驱散了迷雾。
之前弥漫的不满和猜疑,在确凿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分红方案面前,顷刻间冰消瓦解。
老百姓算了一笔账,按照这个分红比例,每家每户都能过上一个肥年!
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副主任推动的“分红逼宫”,不仅没能撼动张九烨,反而成了衬托张九烨光明磊落、深谋远虑的背景板。
他和他背后的人,脸色铁青,却再也发不出声音。
年终大会上,张九烨拿着那份沉甸甸的财报,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职工和村民代表,声音洪亮:“乡亲们!同志们!1982年,我们东源,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营收一百三十亿,纳税十八亿,净利润十一亿!这钱,是怎么来的?是大家一滴汗珠子摔八瓣干出来的!是咱们抓住了政策,敢闯敢拼拼出来的!”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不能只看眼前!其他地区未来肯定也会进行农业养殖业工业化生产,到时候他们的量会上去,价格会下来,冲击市场,如果我们不能逞现在赚钱的时候多布局产业、多条腿走路,进行产业升级,走高附加值之路,未来我们肯定是会面临市场竞争价格战,甚至血本巨亏的情况,因此投入新产业,科技创新是唯一出路!我们也不想大家一年四季在开荒,在拼命种田储备饲料,在风雨中也不敢停。大家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未来还上山开荒把?幸运的是电饭煲彩电都有眉目。
其中电饭煲快要量产了!
彩电有了自己的颜色!
压缩机生产线正在修复!
我们需要投入,需要为未来布局,也必须加快投入!
今天留下百分之四十的发展基金,是为了明天赚回两个、三个一百三十亿!
是为了让咱们宁河的娃娃们,以后有更好的工厂,更高级的活儿干,能过上比今天好十倍、百倍的日子!”
台下掌声雷动!
经久不息!
张九烨用未来的先知和绝对的财务透明,打破了所有不信任,将可能的内部分裂危机消弭于无形,并且赢得了更广泛、更坚定的支持。
然而,站在聚光灯下的东源集团,也感受到了来自更高处的注视。
一百三十亿的营收,十八亿的税收,一个镇级企业庞大的产业链和惊人的发展速度……
已经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江洲市,乃至江省层面的目光。
宁河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如今已然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令人无法忽视的经济怪物。
接下来,来自上级的,会是更多的支持与放权?
还是……更多的审视与制约?
张九烨看着台下欢呼的人群,心中那份成功的喜悦背后,也悄然升起一丝凝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东源这艘越来越大的船,下一步该驶向何方?
外面的风浪,又会有多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七零:开局就喜当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