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主建校,从海外引进优秀学者也至关重要。
林总,青山集团目前的财力恐怕难以负担这么多高校,是否考虑联合港督府共同出资?
与港督府合作是必然的,但英国方面未必愿意大力投资,更不会乐见香江拥有如此多高等学府。
诸位应当明白,建设重任主要落在青山集团和同舟共济会肩上。
资金问题我会设法解决。
王经理,你立即着手向港督府申请用地。
每所大学按5000亩标准规划,要求港督府预留土地,停止对外出售。
五千亩?
港督府能批准吗?
香江作为岛屿面积有限,加之部分山地难以开发,获批如此大面积的土地谈何容易。
林总,或许可以考虑在广州等内地城市建校?
林朝羽断然否决:这些大学关乎香江的国际形象,不容掺杂其他因素。
若港督府拒绝,我将发动舆论施压。
况且戴麟趾港督颇有远见,定会支持此事。
当然,生意讲究盈亏平衡。
还需以优惠价格获取大学周边配套用地,实现双赢。
香江的土地是永久持有的,只要及时购得并闲置不管,即便杂草丛生也无人过问。
除非自愿出售,否则政府不会收回这些土地。
倘若青山集团能获得大量地块,未来便可开发更多房产以满足大学扩建需求。
目前香江楼价已突破六千港币一尺,但这仅是上涨的开端。
林朝羽清楚记得,前世香江巅峰时期的房价曾飙升至三十万港币一尺。
即便是地段较差的区域,单价也要十二三万港币。
待到那时,仅凭房地产业务就能为林朝羽带来上千亿的财富。
在敲定详细的人才计划后,许漫丽向林朝羽汇报:青山医科大学将于半月后举行竣工典礼,询问他是否出席。
林朝羽略作思索后回答:校庆活动请陈女士代为参加。
另外把医学研究所迁入校区,再从内地聘请知名老中医坐镇。
快看!对面工地在拆围挡!途经中环的市民们突然发现,那片神秘工地正在撤除施工护栏。
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整齐的景观绿植与笔直的道路网络。
道路两侧矗立着十余座逾150米的摩天大楼,其中主楼更是高耸入云。
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这些超高层什么时候建的?怎么毫无风声?
这块填海造陆的地皮属于青山集团吧?当初就说要建企业总部,没想到规模如此惊人!那栋主楼简直像利剑刺破天际。
热心人数着楼栋时,旁边人插话:总共十二栋。
全是青山集团的手笔?他们实力也太雄厚了!
大部分是自建,也有为汇丰、香江金投等机构代建的项目。
望着未开发的空地,有人兴奋道:这里要建成金融中心吗?要是都建成银行大厦,香江金融业可就腾飞了!
金融产业涵盖的领域远不止银行,还包括债券、基金、股票、期货等。
若香江能打造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即便当前地位有限,也足以承接整个亚洲的金融业务。
林朝羽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这些金融工具,他看重的是资金资本的聚集。
只有大量资金在此汇集,他才能推动自己的企业壮大,同时助力香江的创业者发展事业。
除了服务本地,华夏企业也可在此上市,吸引资金流入内地,促进经济发展。
当香江的金融产业具备国际影响力时,无需林朝羽宣传,自然会有大量人才涌入——毕竟财富的吸引力无人能抗拒。
随着市民的热议,媒体终于揭晓了金融区的建筑规划。
整个金融区矗立着12栋超高层建筑,其中最高的是368米的青山集团总部。
其左侧是288米的青山医药大厦,右侧则是268米的青山电器大楼。
此外,还有322米的青山银行总部、298米的青山建工总部,以及299米的同舟共济会大楼。
其余6栋分别为其他企业所有,最高286米,最低168米。
建筑群错落有致,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质感非凡。
夜幕降临,外墙的霓虹灯骤然点亮,中环广场的市民被这片璀璨光芒吸引,驻足凝望,震撼不已。
谁能想到,十多年前的香江还是一片破败,如今却高楼林立,成为历史性的辉煌时刻。
有人感慨:“林先生带领下的香江发展太快了,那栋最高楼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建筑群足以让香江傲视全球。”
“这算什么?”身旁的人接话道,“未来的香江只会更现代化——前提是我们还能留在这里见证。”
“此话怎讲?”
“香江发展得越快,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就越大。
这些人的涌入会挤压我们普通市民的生活空间。
同时,香江的快速发展也会迫使一些低端加工产业离开。
你没注意到吗?这两年很多基础加工厂都搬到了大陆,而非继续在这里艰难维持。”
“为什么要离开香江?”
“因为这里的土地成本太高,不再适合普通工厂生存。
想想看,现在工人的工资和原材料价格涨了多少,但成品价格却没怎么提高。
工厂利润被压缩,自然只能撤离。
之后,这些地方会被更高附加值的企业取代。
如果我们不提升自己的技能,未来生活将越来越艰难。”
“我们现在算是中产,但随着香江的发展,可能很快滑向低产,甚至贫困。”
“一旦跌入那个阶层,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
“林先生虽然对我们普通工人很尊重,但公司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末位淘汰制。
如果我们达不到要求,就会被淘汰。
虽然下岗前有一笔赔偿,但在香江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前,那点钱根本不够用。
所以,我们都得珍惜现在的工作。”
事实上,香江有这种担忧的不只一两个人。
自从去年房价上涨后,许多人发现物价也在快速攀升。
比如,去年一港币能买一斤大米,现在却要一块二。
普通衣服过去大多十港币左右,现在却很难找到低于十五港币的。
涨幅虽然不大,暂时不影响生活,但香江的房价仍在高速上涨。
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房价涨得更快。
据说前几天有个新楼盘,短短两天就涨了一千港币,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香江发展迅猛,但更惊人的是人口增长。
此时香江人口已达682万,超过了许多发达城市。
如此庞大的人口给狭小的香江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因此,港督府在1970年研究建设地铁线路。
同年,英国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完成进一步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提出了建造铁路的建议。
1972年,香江政府组建了临时交通运输管理局,计划扩建地铁网络。
新建线路将途经青山集团的多处工业园区,并考虑其未来规划,因此邀请林朝羽参与研讨。
审阅初步方案后,林朝羽直言不讳:这些线路规划缺乏前瞻性。
面对询问,他解释道:现有城区布局已不适应现代发展需求,若按此建造地铁,将限制未来工厂规模、住宅区布局及两者的合理间隔。
他提出颠覆性建议:应当先全面调整香江城市规划,再设计地铁线路。
众人困惑之际,林朝羽心中早有盘算——青山集团开发的住宅区均按照超前三十年标准建造,工业园选址也经过科学论证,污染企业远离居住区,耗水型工厂避开人口密集区。
更关键的是,青山地产项目均预留了地铁接驳空间:小区集中分布,商圈布局于交通节点,广场预留出入口用地,工业园间隔保持合理距离。
这些现成模板完全可作为城市规划的参照基准。
听完阐述,运输管理局局长深感震撼。
当时全球仅有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拥有地铁系统,而林朝羽已将地铁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香江不过是弹丸之地,过去从未有人设想过修建地铁,毕竟谁又能预见这座城市的发展会如此迅猛。
然而林朝羽在事业起步阶段就提出这样的构想,足见他的前瞻性眼光。
不得不说,青山集团开发的新住宅区品质确实惊艳,连欧美发达国家的住宅项目都难以企及。
只是目前规模有限,尚未完全展现香江住宅的真正水准。
若能全部按此标准建设,香江必将成为国际都市的典范。
有人询问林朝羽:林先生,您的意思是应当先完成香江整体城市规划,再布局地铁线路吗?
正是如此,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铁的效益。
林朝羽微笑道:地铁建设传统上依赖政府投资,但这种思路已经落后了。
此话怎讲?
公共交通长期依赖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这种非营利模式必然加重政府负担。
若能引入商业化运营,初期虽由政府投资,后期却能创造可观收益。
这番言论令在场众人困惑不已,毕竟谁曾想过将公共设施商业化?又如何从中盈利?
面对众人的疑惑,林朝羽继续解释:原理很简单——将地铁出口与购物中心无缝衔接。
商场因地铁获得客流,自然应当支付相应费用。
此外还能设置广告位,或在通道两侧开设商铺出租,租金收益同样可观。
一条线路若有七八个站点,每个通道年收百万港币,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建设成本也可与商场分摊,既缓解财政压力,又解决商场客流问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