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南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一场小雨刚过,空气里满是青草和泥土的清香,书坊门口的几株石榴树,也冒出了红艳艳的花苞。苏婉儿正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认花草,忽然看到街口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个穿着官服的中年人,身后跟着几个随从,看起来气度不凡。
“那是邻县的县令大人吧?”有商户凑过来小声说,“听说他今天要过来拜访咱们知府,还要看看南城的通商情况。”
苏婉儿正想着,就见林天和石猛陪着知府走了过来,赵青也跟在一旁。邻县县令看到知府,立刻上前拱手笑道:“王知府,许久不见,南城如今可是大变样啊!”
知府笑着回礼:“李县令客气了,都是百姓们齐心协力,再加上有林师傅、苏小姐他们帮忙,才有了现在的光景。”说着,他指了指林天和苏婉儿,“这位是林天,智勇双全,帮着咱们肃清了恶徒;这位是苏婉儿,开了书坊,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李县令看向两人,眼中满是赞许:“早就听说南城有两位能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尤其是这通商的事,多亏了威远镖局护送,我们县的商户都赞不绝口呢!”
石猛连忙拱手:“李大人过奖了,保护货物、畅通商路,本就是我们镖局的本分。”
几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书坊门口。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看着李县令一行人,却不怯生。丫丫拿着刚画好的画,走到李县令面前,仰着小脸问:“大人,你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吗?我画的南城,你要不要看看?”
李县令被孩子的天真逗笑,接过画仔细看了看,笑着说:“画得真好!南城这么热闹,这么好看,以后我要常来。”
苏婉儿邀请众人进书坊坐下,给大家倒上凉茶。李县令看着书坊里的书架和孩子们的书桌,感慨道:“苏小姐能免费教孩子们读书,真是功德无量。我们县也想效仿南城,开一家这样的书坊,就是缺个像苏小姐这样的人主持,不知道苏小姐能不能给些建议?”
苏婉儿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其实开书坊不难,关键是让百姓们觉得读书有用、读书有趣。可以先从启蒙读物教起,再请些有学识的人来帮忙,慢慢就能做起来了。”
林天也补充道:“若是李大人需要,我们镖局也可以帮忙运送书籍和笔墨,保证安全又及时。”
李县令大喜:“有二位帮忙,我就放心了!等我们县的书坊开起来,一定要请二位过去看看。”
几人又聊起通商的事。李县令说,邻县的药材和茶叶在南城很受欢迎,想增加运输的频次,还提议两县联合举办一场“夏秋通商大会”,让更多商户参与进来,互通有无。
知府立刻同意:“这个提议好!既能让百姓买到更实惠的东西,也能让商户多赚些钱,一举两得。到时候,咱们就让林师傅和石镖头负责安全,苏小姐帮忙组织书坊的孩子们表演节目,添些热闹。”
众人都笑着应下。聊到傍晚,李县令才起身告辞,临走前还特意叮嘱随从,要把邻县最好的茶叶送些到南城,给林天、苏婉儿和知府尝尝。
送走李县令后,石猛兴奋地说:“没想到邻县县令这么爽快!等通商大会办起来,咱们南城肯定会更热闹!”
赵青也点头:“到时候咱们镖局得提前准备,多派些兄弟巡逻,确保大会顺利。”
林天看向苏婉儿,笑着说:“孩子们要是知道能表演节目,肯定会很高兴。”
苏婉儿点头,眼中满是期待:“是啊,我已经能想到那天的样子了——街上摆满了摊位,孩子们在一旁唱歌、写字,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书坊的院子里,石榴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林天、苏婉儿、石猛和赵青站在院子里,聊着未来的计划,脸上都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城的日子,就像这夏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而那些关于守护、关于团结、关于希望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慢慢书写着,一天比一天更精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唐烧烤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