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通水那晚,桃花源无人入眠。
夜幕刚刚降临,村口的钟声就急促地响起。家家户户都举着火把、提着灯笼,像一条火龙般涌向新修的水渠。
刘叔赤着脚站在渠边,声音洪亮地指挥着大牛:快把田埂再加高些!这水来得不容易,一滴都不能浪费!
刘大牛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在田埂上忙碌,闻言抬头应道:爹,已经很高了,连泥浆都抹得密不透风!他手中的铁锹飞快地舞动着,汗水在火把映照下闪闪发光。
老陈头带着儿子半跪在田埂旁,用手仔细涂抹着每一条缝隙。老人家的手因为常年劳作已经变形,但动作依然稳健:这可是清越丫头带着咱们用命换来的水啊!要不是她,咱们今年怕是连秧都插不上。
宋清越独自站在自家沼泽田边,望着田里已经长到小腿高的秧苗,心情复杂。这些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的秧苗长势极好,可若是再不移栽,就要错过最佳时机了。
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她轻轻叹了口气——全村都在抢水整地,她实在不忍心与乡亲们争抢这来之不易的水源。
姑娘,咱们的秧苗......阿进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担忧地看着越发茁壮的秧苗,再等下去,怕是要长老了。
再等两天。宋清越平静地说,让乡亲们先用水。咱们的沼泽田还能撑一撑。
月光如水,洒在忙碌的田野上。相邻的田地里,村民们一边劳作一边闲聊,气氛热火朝天。
王叔抹了把汗,望着蜿蜒流淌的渠水感慨道:要我说,还是清越丫头行!要不是她带着咱们修水坝、造水车、开山修渠,今年这春耕可就全耽误了!
可不是嘛!刘大牛接话,手中的铁锹不停,当初清越妹妹刚来村里时,哪能想到有今天?王掌柜也是厉害,连配火药的硫磺、硝石都有!
正在旁边夯实田埂的栓子爹好奇地抬起头:硫磺硝石也能入药?
那当然!刘大牛得意地说,仿佛这些知识是他自己的,王掌柜说了,硫磺能治皮肤病,硝石能退热。要不是师娘有先见之明,把这些都带上了,咱们现在还在跟那块大石头较劲呢!
村民们听了,都对王掌柜夫妇肃然起敬。老陈头直起腰来,望着星空感叹: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连这些偏门东西都懂。要我说啊,咱们桃花源能有今天,全靠清越丫头和王掌柜这样的能人。
夜深了,但男子们借着明亮的月光,仍在田里忙碌。妇女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宵夜——刚煮熟的红薯和熬得浓稠的小米粥。孩子们也没闲着,提着灯笼在田埂上穿梭,为大人们照明。
整个桃花源团结得像一个人,为了春耕全力以赴。
都歇歇吧!刘婶提着食篮走来,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就着月光吃起了宵夜。刘叔一边啃着红薯,一边还在叮嘱:吃完继续干,争取天亮前把水都引到田里!
三天后,当大部分村民都完成了整田,开始移栽秧苗时,宋清越这才带着阿进和刘氏,牵着小母牛下沼泽田整地。
要我说,还是咱家这沼泽田好。宋清越扶着犁,看着泥泞的田地说。
小母牛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能熟练地拉犁了。虽然地势低,但胜在保水。这都旱了小半年,田里还有水。
阿进牵着牛,看着其他田里已经插好的秧苗,小声嘟囔:其实咱家完全不用那么拼命修水渠。沼泽田的水够用了,其他田种些旱作物也行......为了修这水渠,姑娘都瘦了一圈。
哎呀,宋清越开玩笑地说,咱家一家有饭吃就行?你不怕到时候饭熟了,全村人都端着碗来咱家蹭饭?
刘氏正在田边撒基肥,闻言笑道:阿进,一枝独秀不是春。大家都好,咱们才能真的好。你看现在,谁不说咱们清越一句好?
阿进脸一红,急忙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姑娘太辛苦了。修水坝时差点被石头砸到,造水车时整天泡在水里,配制火药时更是危险......
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宋清越温和地说,手中的犁稳稳地向前推进,但你看,现在家家都能按时春耕,虽然比往年晚了半个月,但总算赶上了时令。这样不是很好吗?
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男人们负责犁田,女人们弯腰插秧,孩子们则负责送水送饭。
新修的水渠里,清水欢快地流淌,滋润着每一块田地。这幅热火朝天的春耕画卷,让宋清越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孙寡妇带着女儿小春桃在邻田插秧,看见宋清越便直起腰来打招呼:清越姑娘,多亏了你们家,今年我家这三亩田总算能种上水稻了!往年这种旱情,只能种些耐旱的杂粮,收成连糊口都不够。
孙婶别客气,宋清越笑着回应,停下手中的活计,我听说你种了很多芥菜,腌的酸菜在附近几个村子都很有名。等秋收时,我还想跟您换些您腌的酸菜呢!
那敢情好!孙寡妇乐得合不拢嘴,管够!我今年特意多留了半亩地种芥菜,就想着腌好了能换些米面。要说还是清越姑娘想得周到,教咱们种这些能卖钱的东西。
宋清越深知,在这个时代,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只有整个村子都发展起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她愿意帮助乡亲们,但绝不是无原则的施舍。修水渠时家家都出了力,今后维护也要共同承担。
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才能让桃花源长久地繁荣下去。
夕阳西下,一天的劳作结束。新插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在夕阳余晖下闪闪发光。田野里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宋清越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希望。
虽然春耕比往年晚了半个月,但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没有错过农时。
有了完善的水利系统,即便今年真的遭遇大旱,桃花源也能安然度过。
姑娘,回家吃饭了。阿进已经收拾好农具,站在田头轻声呼唤。小母牛温顺地跟在他身后,发出满足的哞叫。
来了。宋清越最后望了一眼绿意盎然的田野,转身走向炊烟袅袅的村庄。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这片她倾注了心血的土地融为一体。
夜幕降临,桃花源安静下来。但在新修的渠水潺潺声中,在新插的秧苗拔节声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新生的力量正在悄悄生长。
这个曾经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